17、18世纪欧洲发生了一场以理性、进步为旗帜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而在启蒙运动的推动下一个革命大动荡的时代即将开启。首先拉开革命序幕的是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独立革命,而1789年发生的法国大革命则是这一时代的重要标志。对于这个整个的革命时期,西方学者在近现代世界史教材在使用了大西洋革命一词,因为大西洋两岸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革命和改革呈现不同的特点但它们都有共同之处——具有革命的特性。这场革命运动宣扬争取自由与平等,宣布人民拥有主权,反对专制主义、封建主义并传播到欧洲各国汇成一股革命潮流。今天我就带大家了解这场大西洋革命序幕的美国独立革命/战争。来了解这场影响美国的革命/战争是如何发展的?它的背后又有哪些复杂的利益纠葛?
希望大家动动自己的小手,大家的点赞和关注就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爱好历史的小伙伴们可以在评论区多多交流。
美国往事:美利坚的建国之路,联邦制的确立
北美洲的殖民统治
自欧洲探险者发现美洲以后,从16世纪开始西班牙、法国、荷兰、英国相继在北美大陆进行了探险与殖民。西班牙在北美建立了新西班牙殖民地。到17世纪末,法国也宣称占有现在加拿大东部以及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广大地区,称为新法兰西殖民地。到17世纪上半叶,荷兰人也建立了新殖民地。英国人的探险殖民较西班牙、法国要晚一些,1607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先后建立了弗吉尼亚等13个殖民地。英属殖民地是隶属于英王的海外领地,对于这些殖民地的占领和殖民在原则上都必须得到英王的特许而且都是以个案方式去处理的。

七年战争前后
这一历史背景就赋予了殖民地两大重要特点。其一,殖民地的政治权力直接来自英王特许,其权力关系在英帝国内是呈垂直走向;其二,各个殖民地之间是呈孤立状态而互不相属,所以有人比喻各殖民地之间的关系是鸡犬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与欧洲和西班牙的拉美殖民地相比,英属北美殖民地在社会政治结构中逐渐成长起了较多的民主因素,如各殖民地都设有比较民主化的议会并且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地方自治权力;经济生活中也有一定程度的民主,不存在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盛行地方自治特别是在新英格兰地区的村镇自治体现了北美的基层民主。这些民主因素削弱了英国在北美统治的基础,为北美的独立铺平了道路。
英属北美殖民地社会的居民是来自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白人移民,他们大多数是下层的劳动群众且多为新教徒。由于早期的移民多数来自英国,他们不仅带来了英国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具有民主意识,为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北美殖民地的白奴
到18世纪中叶北美各殖民地的资本主义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赛苏塞等殖民地土地与气候条件都不适宜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它们主要发展了造船和用品制造业。18世纪中期,悬挂英国国旗航行的船只中有三分之一是在北美殖民地建造的。新英格兰地区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是美国资本主义的发源地。而在中部纽约、宾夕法尼亚等殖民地平原广阔、土地肥沃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产,因此有“面包殖民地”之称。在南部的五个殖民地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盛行种植园奴隶制,在18世纪大量使用从非洲输入的廉价的黑人劳动力,主要作物是烟草和靛蓝,靛蓝是英国纺织业必备的一种染料,是北美殖民地的重要出口商品之一。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各有特点其共同之处是它们的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都有较高程度的发展。这就为正在形成的美利坚民族摆脱英国的统治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奠定了物质基础。
与欧洲大陆相比,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通过移植发展起来的,跳过了中世纪的漫漫长夜而直接从近代文明相连接。从某种意义上说,北美殖民地从一开始就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上与母国英国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以新英格兰最为突出。在新英格兰实行民选长官、土地分配和平民教育这和英国的专制制度、经济制度和教育制度背道而驰。
北美殖民地的移民
虽然殖民地的移民来自于欧洲各地但是由于长时间的在同一地区内生活缩小了他们之间的文化差异。英语逐渐成为他们的共同语言,不再固守原来民族的习俗,彼此之间自由通婚和融洽聚居,逐渐融为一体。培养出许多共同的心态与常识并且为了共同的利益他们在与总督为代表的宗主国势力的斗争中产生了共同的心理素质。
英美矛盾的激化
在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的关系中,1756到1763年的英法“七年战争”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殖民政策。七年战争后英国人从法国人手中夺得了北美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地区。英国为了解决战争期间急剧增加的国债问题和维持在北美殖民地的民政和军事开支,英国议会批准对北美殖民地征税以缓解自身的财政困难。
1764年,英国通过了《食糖法》;1765年又宣布在北美实行《印花税法》,规定所有使用纸张的东西,包括报纸、证书、商业票据、文件等需要缴纳印花税。征税问题就涉及到了殖民地人民的根本问题以及他们的自由和权利的问题,引起了殖民地人民极大地关注。因为殖民地直接隶属英王,他们认为议会无权对殖民地征税。于是,各地人民纷纷举行反英集会,提出了“要自由不要印花税”的口号。在波士顿,群众捣毁了印花税机关以及印花税官吏和其他殖民地官员的住宅。1765年10月,有9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代表在纽约召开了大会表示反对印花税,大会还通过了《权利与自由宣言》,宣布英国议会无权对殖民地征税,殖民地人民只缴纳他们得到同意并由他们自己的代表所征收的税款。这次大会就表明征税问题已经把殖民地与英帝国的矛盾由经济层面提高到政治层面,成为双方的权力之争。而矛盾斗争的性质就发生了改变,民族意识急剧的提高。
独立宣言
1766年3月,在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抗议下,英国为了缓和矛盾被迫做出暂时的让步,宣布废除印花税法但同时声明英国议会有权为殖民地制定法律。到了1773年,英国议会为了维持住要破产的东印度公司便允许东印度公司可以直接向北美殖民地倾销积压的茶叶。尽管倾销的茶叶比走私入境的茶叶便宜一半,但殖民地人民认为自由比喝便宜的茶更重要所以他们反对东印度公司的茶船靠岸卸货,这使得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矛盾空前激化。在12月16日的晚上,一些波士顿居民化妆成印第安人潜水登上茶船,把价值1万5千多英镑的茶叶全部倒入海中。
此后,纽约等地也相继发生了倾茶事件。这激怒了英国的统治者,为了报复和压制殖民地的反抗运动,从1774年的3月开始英国政府连续颁布了五项高压政策,这些政策都将有损北美人民的切身利益,最终成为了北美独立战争的直接导火线。而各殖民地人民纷纷成立通讯委员会、建立民兵组织,准备同英国进行武装斗争。
1774年9月5日,12个殖民地的55名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会议通过了《权利宣言》,宣布殖民地人民有生存自由和财产权利。会议在给英王的请愿书中要求英国政府取消对殖民地的各种经济限制和高压法令并以大陆联盟的名义中断与英国的贸易往来,但大陆会议表示会继续效忠英国尚未提出北美殖民地的独立问题。然而,英国没有接受会议的要求并准备武力弹压殖民地的反抗。于是英国与殖民地的矛盾愈演愈烈,一触即发。
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
1775年4月19日凌晨,马赛苏萨殖民地的总督派遣700名士兵到波士顿附近去搜索民兵的弹药库。在列克星敦附近同当地的民兵组织发生了武装冲突,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此后,殖民地纷纷拿起武器加入到了反抗英国的武装斗争当中。
列克星敦的第一枪
在反英斗争方兴未艾之时,第二届大陆会议于1775年5月10日在费城召开,13个殖民地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组织力量进行抗英斗争,决定募集志愿兵组建大陆军,由乔治·华盛顿担任司令。大陆会议就成了美国反英斗争的最高权力机关。乔治·华盛顿是弗吉尼亚一个富有的种植园主,他曾经参加过七年战争富有作战指挥经验也是弗吉尼亚民兵的总司令。之前英国高压法案的《魁北克法案》使得华盛顿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华盛顿上任之初的主要工作是把松散的民兵队伍改组成一支纪律严明的正规军。但这时的大陆会议仍然没有宣布独立。
1775年7月8日,大陆会议通过了致英王的最后请愿书,急切地希望恢复英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旧有的和谐。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富兰克林曾说过:“如果英国政府废除了那些法令,放弃了那些权力,撤回军队退还金钱,恢复人们所要求的老办法,那么内部团结和平不是不可能的。”但英国的统治者并不了解北美人民的需求,最终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到1776年初,北美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1月,托马斯·潘恩发表了一本小册子《常识》,他在书中雄辩有力地把美洲殖民地的独立与争取全人类自由的事业相提并论,使得舆论开始向赞成独立的方向发展。宣布独立也是外交斗争的需要,只有宣布独立才可能争取到外国比如法国的支持,能够与法国建立同盟获得更多的援助。在舆论的推动下,大陆会议任命了一个由杰斐逊等5人组成的委员会,起草《独立宣言》。7月2日,大陆会议投票决定独立,只有纽约代表团弃权。
美国独立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正式通过了由杰斐逊执笔的《独立宣言》。它开宗明确地阐述了民族自觉的权利,即一个民族解除同另一个民族的政治联系,并在世界各国之间依照自然法和上帝意志采取独立和平等地位的权利。在这份历史性的文件里,阐述并发展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论,认为人人生而平等,享有不可剥夺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认为这些权利是不言而喻的,即一切有理智的人都会明白的,如果政府侵犯了这些权利,人民有权建立一个新政府取而代之。宣言列举了英王在北美的种种暴政和25种对英王的不满。杰斐逊起草的宣言继承了欧美启蒙思想家特别是约翰·洛克等人的天赋人权思想,它使得美国的武装斗争转变为一场独立斗争,美利坚合众国从此建立。
美国独立战争
在独立战争前期,英军无论是在人数、作战能力还是装备、给养等方面均占有优势。相反新成立的大陆军缺乏军事训练、缺衣少粮,在军事力量上处于绝对的劣势,因此大陆军在战场上屡次失利。1776年9月,英军还攻占了纽约;次年又攻陷了费城等地。在逆境当中,华盛顿鼓舞士气加紧训练大陆军,军队素质和战斗力得到了提高。在1777年10月17日,大陆军取得了萨拉托加战役的胜利,这对于美国人民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同时也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威望为争取国际盟友的支持奠定了基础。这次战役也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在英法“七年战争”中失败的法国希望美国独立战争能够削弱英国以达到其复仇的目的,在战争之初,法国就在武器方面秘密帮助美国。但是在英强美弱的情况下,它不愿意与美国正式结盟,但萨拉托加战役的胜利改变了法国的态度。1778年2月,法国与美国缔结了同盟条约承认美国独立,公开地在军事和经济方面支持美国。法国的参战最终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美国的历史学家为了维护美国的尊严很少提及法国军队的作用。
萨拉托加战役
美国独立战争从1775年4月的列克星敦枪声开始战事持续了6年半,到1781年6月英国的康沃利斯将军率军退守到弗吉尼亚的约克敦,美法联军将约克敦紧紧围住。最后到10月9日,康沃利斯将军在求援无望、出逃不成的情况下,被迫率领约8000名英军向美法联军弃械投降。从此,英军一蹶不振再也无力发动新的攻势,美国战事基本结束,双方进入和谈阶段。
1783年9月3日,美英代表经过一年多的谈判,最终在巴黎签订和约。根据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的独立,确定美国的疆域北至加拿大和五大湖,东到大西洋,南至弗罗里达,西到密西西比河。土地面积比宣布独立时扩大了一倍。
美国的革命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它点燃了法国大革命的火焰,推动了英国的议会改革运动,影响着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鼓舞了拉丁美洲西属殖民地人民反抗西班牙专制统治的斗争。美国的《独立宣言》阐述了天赋人权的思想,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确定人权原则,这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美国联邦制的确立
根据1777年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的《邦联条例》,美国建国之初实行的是邦联制度。在此制度下,美利坚合众国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一院制的邦联国会,各州都只有一票的表决权,在获得至少9个州同意之后,邦联国会有宣战、缔约、举债、招募军队等权力但无权征税,邦联所需的经费由各州摊派而来,国家不设最高元首,各州保留极大地独立性。
在邦联制下的美国实际上是一个由13个州组成的松散联盟。邦联体制主要反映美国民主派、种植园主和小州代表的观点。他们认为中央权力过大会导致暴政,会让大州欺压小州或者是不利于南方的发展。但邦联体制在战后很快面临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首先是邦联没有财政税收的权力,国家无力偿还战争留下的巨额内外债务;其次是政府不能有效地促进国内外贸易;最后是政府无权维持强大的常备军,也难以保障局势的稳定和国家安全。一个软弱的邦联政府已经令工商业资产阶级、土地投资商和有识之士感到失望。
独立战争期间,美国物资短缺、物价飞涨、货币贬值,大批群众负债累累。到1786年,北部诸州发生了多起破产农民和工人起义。其中以独立战争后退役上尉丹尼尔·谢司所领导的起义规模最大,这场起义虽然被美国政府所镇压但它加速了美国从邦联向联邦制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需要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于是调整现有体制,建立有实权的中央政府已成为年轻共和国发展的迫切要求。
1787年5月25日至9月15日,来自各州的55名代表在费城独立厅召开了对美国历史具有重要影响的制宪会议。这次会议的最初目的只是修改邦联条例但由于联邦主义者的努力以及与会代表在基于共同利益基础上的种种妥协,会议突破了原定目的,彻底地抛弃了邦联的政治体制,制定了新的宪法。除罗德岛州以外12个州都派了代表出席了费城的制宪会议,与会代表55人集中了美国有产阶级中几乎所有代表人物,他们有共同的利益也是会议能够进行的基础。
美国联邦制
尽管保护私有财产是他们的共同目标但在采纳何种政治体制才是最好的维护私有财产方面却存在严重的分歧。分歧主要集中于三类问题:中央权与州权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央重要部门间的关系问题、北部资产阶级和南部奴隶主之间的矛盾问题。在中央与州权的关系上宪法肯定了联邦主义原则,奠定了联邦宪法作为国家基本法的地位。在政府三大部门的关系方面,行政、立法和司法部门彼此独立互不相属同时每一个部门在行驶权力时都受到其余部门的牵制。在关税和奴隶制问题,通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也达成了妥协。
美国的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各州受联邦政府管辖,但各州依然保持较大的独立能力。联邦政府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进行构建。宪法制定后,美国社会围绕是否批准宪法,从1787年底到1789年初,美国进行了一场政治大辩论。到1788年6月经过9个州的批准宪法正式生效。
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了联邦制、三权分立制,为世界的首创,有利于维护美国的独立和统一,但它最大的缺陷是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为后来美国内战埋下了隐患。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