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纪要|复星医药电话会纪要

作者:价值投资日志刘文权

【MPP】

Q:新冠小分子药物 mpp 在不同地区的审批上市以及商业化的进展?

A:MPP 就是专利池组织,当时默沙东给和辉瑞把专利对低收入国家开放的时候,公司的团队第一时间就参与了,根据他们对于产品的准入要求,提交了资料。公司的国际化的能力得到了认可,先后获得了默沙东和辉瑞的许可,默沙东是 105 个国家,辉瑞是 95 个低收入国家。

目前药物还在研发的过程当中,要做原料、制剂的工艺研发和工艺验证,保证符合 WHO 的 PQ,和一些严格的法规国家的要求,通过审查之后可以全球供货。从当前进度来看,到年底可以研究完成,并进行申报。

公司在非洲和一些低收入国家有自己的销售布局,完成审查后可以去供应。现在还没有完成报批,没有承接订单。产能储备、供应链安排都是足够的,研发进展也正常。另外,公司也有足够的成本竞争力。因为对低收入国家,主要还是要体现“高质量、可负担”的特点,而且要保证充足的供应,这样才能够缓解疫情的问题。

Q:国内抗疫产品的布局,公司有没有将小分子新冠药物的引进国内的计划?

A:在整个抗疫的工具箱里面,从预防角度看,有疫苗和长效的中和性抗体,从治疗角度看,需要有小分子药物、中和抗体,以及双抗等的特效药。这两者一个必须的有效组合,当然另外也需要有有效的检测来支持。

复星医药在检测、预防用药和治疗用药方面都是全力以赴的去开发的。药的方面,复星最早是许可的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开拓会在三月底四月初公布美国临床实验的结果;另外公司还参与了辉瑞和默沙东的mpp;

第三点,公司也在开发治疗性的抗体,包括复宏汉霖和另外的子公司都在开发,目前看公司的治疗性抗体是相当广谱、低成本,并且单药就能达到效果,下一步可能会对不能打疫苗的特殊人群的预防性免疫和出现重症之后的治疗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公司也开发了一款可吸入的双抗,高度广谱,是针对病毒的一个几乎不会发生变化的位点。

近期大家对盐野义的产品比较关注,公司也都注意到了,公司的管线中也有开发其他的新冠治疗药物;并且,公司始终是开放式地和全球潜在的合作机会进行探讨,争取在这个方面全面布局。这是非常关键的。

Q:mpp 拿到授权之后,大概需要多久可以完成开发,然后上市?

A:公司需要进行原料制剂的工艺开发和验证,大概需要 9-10 个月,预计今年底向 WHO 进行申报,获得批准后向低收入国家进行供应。

3)治疗药物方面:引入MPP的药物,默沙东针对105个低收入国家,辉瑞针对95个低收入国家,目前正在工艺开发的过程当中,整体进展还是非常快,预期到年底就会去申请,获批之后就可以展开销售。我们还开发了治疗性双抗药品,可以通过吸入途径给药。

Q: 在MPP过程中,非洲市场分销中心科特迪瓦的业绩情况预期是?

A: MPP主要针对低收入国家,科特迪瓦肯定会起到主要作用,覆盖了非洲的几十个低收入国家,过去几年稳步发展,在支持我们桂林南药创新药公立和私立市场、英语区和法语区两个市场起到很大作用。Gland Pharma在非洲的第一批有的已经都完成注册开始销售了。科特迪瓦的业绩这几年一直保持正常增长,他的增长速度比公司的瓶颈增长速度还是要快。

Q: MPP整个的订单情况?

A: MPP是有一个过程,我们获得许可之后,需要进行工艺的开发,

然后生产工艺过程的验证,这种法规要求的过程必须完成。之后还有PQ认证、提交申请。申请批过后我们才能去接订单。整个订单量要根据全球疫情的走势才能够确定。当前从我们自身来说,在申报MPP的时候我们就把产能同时提高了。MPP的审核的重要要求除了质量体系符合、能够具备开发研究的能力、供应链要能够通过保障,而且产能要能够达到要求,所以在这一方面最主要还是看整个未来的需求。我们这几年在国际化方面是做了很大的努力,尤其在低收入国家,像非洲我们有自己队伍的布局,获批之后相信我们还有一些独到的优势,能够占到一定的合理MPP中的市场份额,而且我们的成本也有优势,尤其这个对中低收入的国家来说可及性是最重要的。

【复必泰】

Q:复必泰截至 2 月末在港澳台接种超过 2000 万剂,收入的贡献?

A:21 年底确认收入的是 2200 万剂,财报中披露的 2000 万剂是到 2 月底的接种数。公司和 BNT 的协议有销售里程碑,在达到首个 2 亿、5 亿美元销售的时候要支付共计 7000 万美元的销售里程碑,去年已经达到了 5 亿美元的里程碑。

Q:复必泰的定价和 BNT 的定价的差异?

A:BNT 在不同的市场的定价是有差异的,但差异不会很大。我们在港澳台的定价稍有差异,但也不会差太多。

Q:复必泰在中国的获批进度?如果在内地获批,配送体系?

A:复必泰在香港的疫情中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中国大陆的审批情况,公司和药监局在正常沟通过程中。

复星医药在冷链方面有布局,选择合作商包括上药等头部的商业,与他们的合作可以确保一旦获批,可以到达所有的接种点。一旦需要,整个系统可以立即运行起来,可以完全符合冷链运输的要求。BNT 对于公司整个的冷链运作也进行了审计。

Q:假如复必泰获批,金山工厂产能爬坡时间?最大产能是多少?

A:金山工厂产能爬坡不是主要消耗时间的因素,取决于公司安装的设备。公司是按 10 亿产能来设计的。

主要是技术转移过来之后的 IQ、OQ、PQ 时间,以及药监局 GMP 检查的时间,这些大概需要 6-9 个月的时间。

如果通过审查后,可以迅速达到年产10亿剂。

另外,BNT 和辉瑞去年一共向全球提供了 30 亿剂的量,产能已经提升了很多,如果国内批准,需要进口,可以有很好的量。

Q:公司和 BNT 的技术转移做到哪一步了,还需要多长时间?

A:按照双方的合同,公司的技术转移需要在获批之后,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所以目前还没启动。

Q:港澳台今年对疫苗的需求情况?

A:需求正常,香港最近的接种量还是挺大的,主要的接种点都是排满的,需求和去年相当。台湾和澳门的需求还在友好洽谈中。总体上看,这几个市场还是有正常的需求。

Q: 2021复必泰新冠疫苗带来的收入和利润贡献是多少?

A: 复必泰去年港澳台的销售量2200w剂(有披露),销售金额没有披露,但是已经达到了5亿美元销售里程碑。

复必泰对我们利润有正向贡献但是不大,原因: 1)我们有研发里程碑和销售里程碑,研发里程碑一共有1500万美元。我们在去年都已经达到了里程碑的支付条件,所以是需要去支付这两个部分里程碑,这是一项投入; 2) 去年临床研发的投入、产线的提前投入、冷链的布局、市场医学队伍、营销队伍的投入。

Q: 复必泰在国内申报的进展如何,近期有没有跟NMPA那边有一些沟通?

A: 大陆目前在审批的正常进展中。

我们的抗疫产品全盘规划:1)疫苗方面有mRNA;不适宜接种的人群我们开发了长效的预防性抗体,在美国已经有临床进展,还有正在进行的第二代有效抗体,可能年内会披露出来,更加有效成本更低。2)检测方面:第一时间推出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相信我们也会赶得上市场的需要。

Q: 去年国内的申报做了很久,后续不知道是不是有产能转移的计划,搭建前期的国内销售团队这部分的费用在去年会不会体现的多一点?

A: 团队的费用确实是有的。包括刚提到的研发和销售里程碑的费用,但这个可以认为是一次性的支出,我们在第一年就已经满足了条件,已经支付了。

Q: 之前提到产能转移,但是由于国内获批也比较慢,所以不知道现在公司想法有没有什么变化?是不是拿到审批之后,会跟BioNTech谈产能转移的事情?

A: 我们的技术团队一直处于随时准备和改变的状态,一旦获得审批,我们就会立即启动技术转移。我们相关的工作已经准备好了,包括车间的辅助配套设施,基础的设计,工艺技术人员,销售团队都准备好。我们和BioNTech每周在不同层面都有例会去沟通相关的事情,一直处于正常的状态,没有变化。

纪要|复星医药电话会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