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却被编入小学教材,如今人们常常挂在嘴边

作者:芝芝之文艺

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很多名人为大家熟知。除了建功立业的民族英雄,也有很多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慈禧太后就是其中一位。

慈禧太后是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掌握实权的清朝统治者,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自清朝咸丰帝去世后,她发动辛酉政变,随即上位主政,掌握清朝实际政权。

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却被编入小学教材,如今人们常常挂在嘴边

一直到1909年去世,主宰清廷几十年政事。可以说,她的一生就是整个晚清统治阶级的缩影,而她也成为清朝最后一位叱咤朝堂的政治风云人物。

由于慈禧太后在政治上的动作备受世人瞩目,成为后代提及晚清政府便滔滔不绝的谈资。提起她人们总是义愤填膺地说着清朝末年中国的遭遇。

大多数人没有注意到,在政治上得过且过无所作为的慈禧太后,在文学上还有一番动作。事实上,慈禧太后不仅会写作,而且还颇具文采。

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却被编入小学教材,如今人们常常挂在嘴边

曾经她为母亲贺寿时写下的一首诗,是她一生中唯一所作的诗。或许这也是她的文采并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的原因,作品数量少。那么这首诗的质量又如何呢?

谁也不曾想到,如今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吗,就是源于慈禧太后作的诗。跨越了时代,流传了下来,如今已经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

铁血太后

历史上女性执政的例子并不多,比较著名的,是唐女王武则天,武则天在位时,唐朝的国运昌盛,国力日强,开创了女王盛世。

而同为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者,慈禧太后执政清政府多年,却与西方侵略者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比较著名的有《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却被编入小学教材,如今人们常常挂在嘴边

在慈禧太后的“兴风作浪”之下,清王朝的命数更短了。在她去世后仅仅四年,大清就亡国了。干了四十多年,反而加速了清朝的衰灭,实在是令人唏嘘啊。

不过,能在封建制度男权社会中坐上执政的第一把交椅,作为女性,她们都可谓是当时的“女强人”了。也正因如此,她们的成功往往被世人质疑和诟病。

在当时的环境下,女人能走上政治舞台,必然是要付出比男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的,不仅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还要有承受流言蜚语的刚强的心理素质。

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却被编入小学教材,如今人们常常挂在嘴边

武则天的登帝之路,是一条纯粹的血路。为了获得称王的权力,武则天不仅设计害死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还将自己的亲姐姐都杀害了,更残酷的是,她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女儿。

虎毒尚且不食子呢,武则天的帝王之位后面,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残忍过程,那是即便登上王位也不能获得平静的梦魇,在多年后仍然纠缠着她的内心。

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却被编入小学教材,如今人们常常挂在嘴边

而慈禧太后的权力之路同样血腥。作为咸丰帝唯一的儿子的生母,咸丰帝英年早逝后,他的儿子即可登基。但由于年纪太小,势必会被慈禧以皇太后的身份掌权。

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却被编入小学教材,如今人们常常挂在嘴边

咸丰帝由于了解,十分忌惮慈禧太后,于是便任命八位大臣辅政,因此慈禧太后还没得逞便没了机会。

与权力擦肩而过的慈禧太后并没有就此放弃,她联合另一位太后,和当时颇具势力的大臣恭亲王,三人经过周密的计划,提前在小皇帝登基前掌控了局势,将那八个辅政大臣统统杀了。

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却被编入小学教材,如今人们常常挂在嘴边

从此慈禧太后便登上了政治舞台,掌握了至高权力。后来在辛酉政变中,慈禧太后更是杀伐果断,出手极为狠辣,为了权利不择手段,最终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寿礼上的小诗

根据慈禧太后的后人叶赫那拉·根的回忆录中记载,光绪二年时,慈禧太后已掌权十余年,在其母亲富察氏七十岁的生日到来之际,慈禧太后欲表孝心,传达自己的仁义礼孝,以提高名声,笼络人心。

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却被编入小学教材,如今人们常常挂在嘴边

实际上,慈禧太后也确实是一个孝顺的女儿,每年富察氏过生日时,慈禧太后都会亲自去给她祝寿。并请来最好的戏班,陪母亲一起看戏听曲,之后又会带着母亲游玩,一玩就是一天。

如今母亲七十大寿,慈禧太后本来也是打算要大肆操办、隆重庆祝的。但是碰巧的是,当天有外国使节要来朝参拜国事,朝廷要举行活动。忙于政事的慈禧太后一时抽不出时间来。

但是母亲过寿,做女儿的纵然去不了现场,也该敬上自己的一份心意。对此,慈禧太后询问了很多人,下了一番心思。

最终她不仅备下了丰厚的贺礼,让人按时送达,还在工作间隙亲手写下了一首四言诗,更为细心的是,她写了两遍,一遍用汉语,一遍是满语。随后命人精心装裱,给母亲大人送去殿内。

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却被编入小学教材,如今人们常常挂在嘴边

这首诗写得非常通俗直白,内容是:“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融入儿女身,欲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前三句读着好像平平无奇,甚至与慈禧太后一国之主的身份不符,有些拙劣,但是读到最后一句时,相信很多人都楞了一下,随之必定是恍然大悟:原来这句话出自这里啊,长知识了!

虽然慈禧太后这首诗论文采确实没有什么拔高之处,用语也几近白话,实在不像是首诗。

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却被编入小学教材,如今人们常常挂在嘴边

但是或许正是因为这通俗易懂又真挚的文字流露出的母亲对儿女的最简单又平凡的爱,诠释了所有为人父母的“可怜心”打动了后人,这才使得这句话成为千古流传的名言。

结语

虽然慈禧太后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什么好的名声,她的许多行为也使中国一度陷入国难境地,但抛开她清朝执政者的身份,她也有为人儿女和做人父母的人情,并没有完全变成一个没有血肉感情的人。

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却被编入小学教材,如今人们常常挂在嘴边

但也仅限于此,一码归一码,我们在看待政治人物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知道,慈禧太后的私情并不能成为她摆脱罪名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