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慈禧一生隻寫了一首詩,卻被編入國小教材,如今人們常常挂在嘴邊

古今中外的曆史上,有很多名人為大家熟知。除了建功立業的民族英雄,也有很多在曆史上留下深刻印記的人物。慈禧太後就是其中一位。

慈禧太後是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掌握實權的清朝統治者,也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自清朝鹹豐帝去世後,她發動辛酉政變,随即上位主政,掌握清朝實際政權。

慈禧一生隻寫了一首詩,卻被編入國小教材,如今人們常常挂在嘴邊

一直到1909年去世,主宰清廷幾十年政事。可以說,她的一生就是整個晚清統治階級的縮影,而她也成為清朝最後一位叱咤朝堂的政治風雲人物。

由于慈禧太後在政治上的動作備受世人矚目,成為後代提及晚清政府便滔滔不絕的談資。提起她人們總是義憤填膺地說着清朝末年中國的遭遇。

大多數人沒有注意到,在政治上得過且過無所作為的慈禧太後,在文學上還有一番動作。事實上,慈禧太後不僅會寫作,而且還頗具文采。

慈禧一生隻寫了一首詩,卻被編入國小教材,如今人們常常挂在嘴邊

曾經她為母親賀壽時寫下的一首詩,是她一生中唯一所作的詩。或許這也是她的文采并沒有引起人們注意的原因,作品數量少。那麼這首詩的品質又如何呢?

誰也不曾想到,如今人們常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嗎,就是源于慈禧太後作的詩。跨越了時代,流傳了下來,如今已經是家喻戶曉,耳熟能詳。

鐵血太後

曆史上女性執政的例子并不多,比較著名的,是唐女王武則天,武則天在位時,唐朝的國運昌盛,國力日強,開創了女王盛世。

而同為掌握國家權力的統治者,慈禧太後執政清政府多年,卻與西方侵略者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比較著名的有《馬關條約》、《辛醜條約》等。

慈禧一生隻寫了一首詩,卻被編入國小教材,如今人們常常挂在嘴邊

在慈禧太後的“興風作浪”之下,清王朝的命數更短了。在她去世後僅僅四年,大清就亡國了。幹了四十多年,反而加速了清朝的衰滅,實在是令人唏噓啊。

不過,能在封建制度男權社會中坐上執政的第一把交椅,作為女性,她們都可謂是當時的“女強人”了。也正因如此,她們的成功往往被世人質疑和诟病。

在當時的環境下,女人能走上政治舞台,必然是要付出比男人更多的努力和代價的,不僅要有敢為人先的勇氣,還要有承受流言蜚語的剛強的心理素質。

慈禧一生隻寫了一首詩,卻被編入國小教材,如今人們常常挂在嘴邊

武則天的登帝之路,是一條純粹的血路。為了獲得稱王的權力,武則天不僅設計害死了王皇後和蕭淑妃,還将自己的親姐姐都殺害了,更殘酷的是,她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女兒。

虎毒尚且不食子呢,武則天的帝王之位後面,藏着一個不為人知的殘忍過程,那是即便登上王位也不能獲得平靜的夢魇,在多年後仍然糾纏着她的内心。

慈禧一生隻寫了一首詩,卻被編入國小教材,如今人們常常挂在嘴邊

而慈禧太後的權力之路同樣血腥。作為鹹豐帝唯一的兒子的生母,鹹豐帝英年早逝後,他的兒子即可登基。但由于年紀太小,勢必會被慈禧以皇太後的身份掌權。

慈禧一生隻寫了一首詩,卻被編入國小教材,如今人們常常挂在嘴邊

鹹豐帝由于了解,十分忌憚慈禧太後,于是便任命八位大臣輔政,是以慈禧太後還沒得逞便沒了機會。

與權力擦肩而過的慈禧太後并沒有就此放棄,她聯合另一位太後,和當時頗具勢力的大臣恭親王,三人經過周密的計劃,提前在小皇帝登基前掌控了局勢,将那八個輔政大臣統統殺了。

慈禧一生隻寫了一首詩,卻被編入國小教材,如今人們常常挂在嘴邊

從此慈禧太後便登上了政治舞台,掌握了至高權力。後來在辛酉政變中,慈禧太後更是殺伐果斷,出手極為狠辣,為了權利不擇手段,最終穩固了自己的地位。

壽禮上的小詩

根據慈禧太後的後人葉赫那拉·根的回憶錄中記載,光緒二年時,慈禧太後已掌權十餘年,在其母親富察氏七十歲的生日到來之際,慈禧太後欲表孝心,傳達自己的仁義禮孝,以提高名聲,籠絡人心。

慈禧一生隻寫了一首詩,卻被編入國小教材,如今人們常常挂在嘴邊

實際上,慈禧太後也确實是一個孝順的女兒,每年富察氏過生日時,慈禧太後都會親自去給她祝壽。并請來最好的戲班,陪母親一起看戲聽曲,之後又會帶着母親遊玩,一玩就是一天。

如今母親七十大壽,慈禧太後本來也是打算要大肆操辦、隆重慶祝的。但是碰巧的是,當天有外國使節要來朝參拜國事,朝廷要舉行活動。忙于政事的慈禧太後一時抽不出時間來。

但是母親過壽,做女兒的縱然去不了現場,也該敬上自己的一份心意。對此,慈禧太後詢問了很多人,下了一番心思。

最終她不僅備下了豐厚的賀禮,讓人按時送達,還在工作間隙親手寫下了一首四言詩,更為細心的是,她寫了兩遍,一遍用漢語,一遍是滿語。随後命人精心裝裱,給母親大人送去殿内。

慈禧一生隻寫了一首詩,卻被編入國小教材,如今人們常常挂在嘴邊

這首詩寫得非常通俗直白,内容是:“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融入兒女身,欲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前三句讀着好像平平無奇,甚至與慈禧太後一國之主的身份不符,有些拙劣,但是讀到最後一句時,相信很多人都楞了一下,随之必定是恍然大悟:原來這句話出自這裡啊,長知識了!

雖然慈禧太後這首詩論文采确實沒有什麼拔高之處,用語也幾近白話,實在不像是首詩。

慈禧一生隻寫了一首詩,卻被編入國小教材,如今人們常常挂在嘴邊

但是或許正是因為這通俗易懂又真摯的文字流露出的母親對兒女的最簡單又平凡的愛,诠釋了所有為人父母的“可憐心”打動了後人,這才使得這句話成為千古流傳的名言。

結語

雖然慈禧太後在曆史上并沒有留下什麼好的名聲,她的許多行為也使中國一度陷入國難境地,但抛開她清朝執政者的身份,她也有為人兒女和做人父母的人情,并沒有完全變成一個沒有血肉感情的人。

慈禧一生隻寫了一首詩,卻被編入國小教材,如今人們常常挂在嘴邊

但也僅限于此,一碼歸一碼,我們在看待政治人物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知道,慈禧太後的私情并不能成為她擺脫罪名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