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明节回农村老家,深刻感受到老乡的热情,临走馒头野菜装几麻袋

作者:考拉不知道咋创作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清明节,作为人们祭奠先祖的节日,每年清明节很多人都会回老家,或许这是仅次于春节的返乡高峰。

说实话已经很久没有回去过了,今年回老家也是为了给爷爷烧纸,另外就是回去看看老家的亲戚,虽然在城里待了很久,但家人时刻都在提醒自己来自乡下,骨子里还是有着农民的质朴。

不过作为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农三代”说实话还是有一些新奇的体验,虽然不是第一次回老家但想一想也很多年没回去过了,所以今年回去也是意义非凡。

清明节回农村老家,深刻感受到老乡的热情,临走馒头野菜装几麻袋

第一天回去的时候,在路上老家亲戚就打来了电话,说让到县城顺便把大伯捎上,我们回去开车也方便,并且老家人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回来吃饭,让大伯不要再忙着做饭了,太折腾人。

于是快到姨妈家时候就打电话联系大伯让姨妈提前下楼在路边等我们,可大伯坚持要我们上楼坐坐,说我们千里迢迢赶回来不差这点时间,尽管我们表示老家已经把饭都准备好了就差大伯跟着一起回去了,大伯却坚持让我们上楼。

面对如此热情的大伯,我们又怎么好意思冷落了人家的热情?于是便想着上去坐一坐休息一下再出发,结果一到大伯家发现大伯一家人已经把饭准备好了,既然如此那咱就吃完再走。

饭吃完了准备出发,到了老家之后老家人又张罗了一顿饭,虽然吃不下但老家人坚持让入座,这种场合咱就算吃饱了也得坐着,说不吃饭是不礼貌的,结果第一天来就吃了两顿中午饭。

清明节回农村老家,深刻感受到老乡的热情,临走馒头野菜装几麻袋

饭吃完之后也没什么事儿,就在村子里随处转了转,结果遇到了好久没见的村里的邻居大婶,大婶看到我亲切地问长问短,之后便让进屋坐坐,咱都来了哪有不进去的道理?

进屋之后就坐着喝茶,过了没多久三五个盘子端了上来,大婶说我们这大老远的过来估计还没吃饭,让先随便吃点,下午了他们家在做饭让我们过来吃。

虽然我一直在强调已经吃了两顿,但老家人根本听不进去,坚持让我把饭吃了,还陪着我又整了点白的得了,这才半天的时间已经吃了三顿饭。

临走的时候大婶又拎了两个塑料袋,说是她家人早上才买的野菜和花椒面,都是当地特别出名的,让我一定要拿上。这确实是好东西,虽然咱在城里也能吃到,但肯定没有乡村的正宗。

回到家之后坐了一会儿,就和家里长辈去烧纸,这个过程就不多说了,虽然是形式主义但也是很多人寄托相思之情的方法之一,当然一定要注意防火。

清明节回农村老家,深刻感受到老乡的热情,临走馒头野菜装几麻袋

回到家之后也到了该吃下午饭的时候,虽然我想起来大婶说让去他家吃下午饭,但更多的是把这当成一句客套话,毕竟千里迢迢回家还是要在家里吃顿饭,这顿饭也算是今天的正餐。

结果还没入座大婶家就派人来“捞人”后来没办法家里人一致决定让我作为代表去大婶家吃饭。这顿饭算不上多丰盛,但能看出来很用心,光肉就做了两盘。农村人的晚饭一般都比较简单,大婶如此招待说实话让我还觉得有些受宠若惊。

吃饭期间我说老家的馒头比较香,城里的馒头总感觉虚得很,八成是偷工减料了,大婶听完说走的时候给你带上一些,咱家里的馍都是纯天然的。

因为时间的关系,原本4月5日才是清明节但我们只能提前一天离开,因为回到城里还有些工作要处理,当然离开的时间我也告诉大婶了,是聊天期间无意说的。

大婶听完表示很遗憾,说难得回来一次应该多待几天,我想一下确实如此,但无奈假期就是这么短暂。

当天晚上回去之后也想了一下小时候跟现在的区别,过去老家的路都是十分泥泞的土路,一到冬天家家户户都把院子里的冰铲到路中间,导致道路十分泥泞。并且那时候农村就没有自来水,洗脸都是三五个人共用一盆水,洗澡更是奢望,上厕所也是旱厕,这些记忆对我来说十分惨痛。

清明节回农村老家,深刻感受到老乡的热情,临走馒头野菜装几麻袋

今年回来变化还是蛮大的,一些条件好的家庭已经用上了抽水马桶,并且家里也装了烧水器,跟在城里没有多大区别。像电脑电视什么的更是不用提了,虽然不敢说家家户户都有,但已经是普遍现象了,老家小卖部卖的东西虽然也有很多山寨品,但一些城里的零食也随处可见。

这些变化还是显而易见的,也能够看出来农村的生活条件确实比过去提高了很多,估计再过几年这个差距会越来越小,遗憾的是年轻人依旧不愿意呆在村里,可能也是觉得留在老家机会比较少。

这次回家遇见了几个童年时的玩伴,虽然大家都比较陌生但还都记着对方,简单地聊了几句问了下近况,年轻人普遍觉得在大城市不好混,但回老家县城机会又太少,目前也是走一步看一步。

想一想我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我并不比他们能力强多少,目前所拥有的一切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父辈们的努力。大家也互相留了联系方式,表示回到城里找时间聚下,当然是客套话还是真的就不清楚了。

不知不觉就到了清明假期的第二天,也就是今天,早上吃完饭就得打算返程了,结果村里的亲戚外加自家的亲戚纷纷前来告别,家里亲戚拿了两大包粉丝,村里的大神拿了两麻袋馒头,大伯又装了两大包野菜,说让带回去吃,还说看我吃饭不香估计是在厂里没吃饱——他们却忽略了我一个中午吃了三顿饭。

清明节回农村老家,深刻感受到老乡的热情,临走馒头野菜装几麻袋

虽然这些东西在城里也很常见,但老家人给的也是一片心意,况且很多东西都是人家掏钱买的,咱再不要就显得有些不知好歹了。

高速路上还是挺堵的,路上也要查看行程码及核算报告,这些也是特殊时期必不可少的一项措施,因此在出入口处都需要排队很长时间。

回到家之后想了一下这两天的行程,首先老家的变化确实挺大的,跟几年前回去的时候相比大家整体生活水平都有提升,当然这只是我看到的,看不到的只能另当别论了,咱也不好评价。

老家人都热情依旧如从前,过去每次回家也是叫吃饭,临走的时候装几大袋子馒头咸菜一类的,这次回来同样受到了如此礼遇,估计也是老家人招待人的最高规格。

想一想也挺有趣,虽然老家人给的东西在城里是见怪不怪,并且说句不好听的话有时候都是行李,但不得不说这也是家乡人对于在外地的同乡的一些关照,害怕在外面吃不饱穿不暖。

总体来说,这趟行程也算收获满满,当然收获的不只是几麻袋的馒头和野菜,更多的也是久违的乡情和对故乡的回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