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生终点站的编号员:容不得有错,编号串了,思念也漏了

作者:南方plus客户端

视频加载中...

人生终点站的编号员

园内松柏苍翠,又到了位于广州荔湾的西塱德安楼一年最忙碌的时候。

“请出示实名预约码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入园处,志愿者手拿测温枪,查验所需证明;往内走,业务办理处的工作人员负责收费:清明期间,无烟祭拜区免费并赠送鲜花,租拜祭台则为20元/台·次;楼上财务室里忙着整理最近堆成小山的票据。

人生终点站的编号员:容不得有错,编号串了,思念也漏了

这些标签,将被分别贴在骨灰盅表面及格位内侧。

作为广州市四大祭扫场所之一,在德安楼工作的大多是有些年头的老员工了。而有一对老拍档则更是见证着这里的发展与变化:德安楼总经理李福泉和骨灰编号管理员梁兆锐。

“都是退休返聘回来的。”梁兆锐说,“我年纪大了,爬来爬去的,干完今年就不想再干了。”被称为“福哥”的李福泉也常把这话挂在嘴上。

人生终点站的编号员:容不得有错,编号串了,思念也漏了

李福泉带领德安楼工作人员进行集体祭扫仪式,传递家属哀思。

这对老搭档,说着要走,却每年都照旧在骨灰堂里迎来送往,见证思念,感受时代。

人生终点站的编号员:容不得有错,编号串了,思念也漏了

梁兆锐在骨灰盅上刻下逝者姓名及相关年月。

>>>变

疫情下,福哥的“学问”更多了

“开启行业时代的新阶段。”李福泉在朋友圈里这样形容2020年清明。当时,为满足疫情防控下广东各地市民的祭扫需求,“粤省事”小程序上增加“云祭扫”服务专区。

那一年开始,德安楼开启了清明期间预约进园的模式。2020年清明,德安楼暂停现场祭扫。但为了兼顾市民办“身后事”的需求,广州民政部门规定:提前预约即可办理先人骨灰的进入园区寄存和迁出等业务。

人生终点站的编号员:容不得有错,编号串了,思念也漏了

梁兆锐在骨灰盅上写下逝者姓名及相关年月。

如何在系统上实时查看预约人数的更新情况?怎样打印标着“西塱德安楼”的“穗康码”?抽调哪些人手去入口处进行测温验码工作?和其他所有殡葬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员一样,快到退休年纪的李福泉一点点琢磨。

如今,迈进平房二楼的办公室里,李福泉熟练地操纵着电脑。“你看,这是民政局那边实时传回来的数据。每天5000个名额,正清都已经约满了。每天有多少人入园我们也要再报回给民政局统一知晓。”

近两年,李福泉还迎来了新“体验”:举办集体祭扫仪式,帮助疫情下不能来现场祭扫的市民诉说这一份份沉甸甸的思念。6个人一列,总共4列。德安楼的工作人员全部身着黑色西装,手捧白色菊花,向着骨灰堂里的先人们深深鞠躬。德满楼、安康堂等骨灰堂的楼下都支起了桌子,德安楼的工作人员准备好了满满当当的水、水果、百合花。

人生终点站的编号员:容不得有错,编号串了,思念也漏了

清明前夕,梁兆锐在检查两个标签的对照情况。

“庚子清明雨纷时,绿叶舒展百花艳。唯有思念难忘记,不忘祖辈恩情长。献上鲜花表心愿,生态祭扫又环保,绿色园区花满园。”李福泉以一首小诗形容着作为殡葬人的新体验。

实际上,殡葬人一直应对着环境之变与思想之变。

人生终点站的编号员:容不得有错,编号串了,思念也漏了

服务需要根据观察来的群众需求不断变化:在各出入口设置凳子、椅子,方便长者排队时歇息;为孤寡老人、视障群众等特殊群体提供专人协助开展祭扫;针对往年祭扫过程中出现家族亲人因祭拜问题闹矛盾的情况,安排社工开展专业服务。

人生终点站的编号员:容不得有错,编号串了,思念也漏了

挂起环保标语,业务人员贴心提示,无烟祭拜区免费并赠送鲜花……随着生态祭扫的推进,德安楼也不断调整。“明显可以看到选择无烟祭拜的市民越来越多了,现在大家都是捧着鲜花来的。”

人生终点站的编号员:容不得有错,编号串了,思念也漏了
人生终点站的编号员:容不得有错,编号串了,思念也漏了

进行集体祭扫仪式的德安楼,帮助传递家属哀思。

>>>不变

为逝者刻下名字的锐叔

办公区平房一楼,开放的小房间里断断续续想起“嗡嗡”声。梁兆锐正拿着通了电的刻字笔在黄玉骨灰盅上作业:生于一九六八年九月十七日吉时。留下白色刻痕后,他又换成描红笔,小心翼翼地将字染为红色。光滑浑圆的骨灰盅在手上转换着方向。

梁兆锐在这里工作了快15年。当年,已过知命之年的他经朋友介绍来到了村门口的德安楼应聘骨灰编号管理员岗位。“上一个人不想做就走了,我试工了三个月之后留下来了。”耕田、开车、帮村生产队做记录,梁兆锐之前做过不少工作。

开始试工后,他才清楚自己的工作有哪些:为骨灰盅编号后,将编号记录在册并写在标签上;按亲属要求在骨灰盅上刻下逝者姓名及相关年月,然后将骨灰盅摆进格位;进行骨灰合葬……梁兆锐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小心翼翼地做着每一项工作。

人生终点站的编号员:容不得有错,编号串了,思念也漏了

“最忙的还是清明,3万多个骨灰盅编号都要一一核对。”这是梁兆锐每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最需要仔细耐心的事情。他拿着手中白纸黑字写着满满编号的笔记本,将铝制梯子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然后上下核对号码,“这可容不得错啊。编号串了,思念也漏了。”11层骨灰格位,足有2米多高,梁兆锐驾轻就熟,“但年纪大了,腿脚又有风湿,还是要注意下。儿子和孙子都担心呢。”

人生终点站的编号员:容不得有错,编号串了,思念也漏了

这些工作,他做了十几年。

在他的工位上,变化最多的就是纸和笔。笔记本一本本写满更换,被裁成小方块的纸张被装订成本,用来做刻上骨灰盅前的“姓名演习册”,笔筒里的笔也在更新换代。“原来用毛笔,不好用,又换了中性笔、圆珠笔,最后发现还是美工笔最好用,标签也不会花。”一点点精进,梁兆锐在不变的工作任务中向前变化着。

变的还有心态。初入职时,面对逝者,梁兆锐坦言有些紧张。在送别生命往来思念的德安楼,他链接着逝者与生者,“敬畏逝者,尊重死亡,更要好好生活。”

不变的工具则是他手中那支通了电的刻字笔。梁兆锐偶尔会抱怨这支笔不好用,“现在很多地方都用电子直接就刻上去了。”尽管如此,还会有不少亲属选择让他刻上姓名及生平。“这样也挺好的,锐叔也有些活儿可以干。”李福泉说。

工作忙起来,梁兆锐不仅要负责骨灰编号,还要当起祭奠品的售货员。“年纪大了,可能要回家歇歇了。”但这话,梁兆锐说了不少年。

同事常说,“他离逝者很近,逝者和家属都‘离不开’他的。”

【文字】钱明雅

【拍摄】梁钜聪

【剪辑】万稳龙

【通讯员】廖培金

【作者】 钱明雅;梁钜聪;万稳龙

广东民政头条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