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生終點站的編号員:容不得有錯,編号串了,思念也漏了

作者:南方plus用戶端

視訊加載中...

人生終點站的編号員

園内松柏蒼翠,又到了位于廣州荔灣的西塱德安樓一年最忙碌的時候。

“請出示實名預約碼和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入園處,志願者手拿測溫槍,查驗所需證明;往内走,業務辦理處的從業人員負責收費:清明期間,無煙祭拜區免費并贈送鮮花,租拜祭台則為20元/台·次;樓上财務室裡忙着整理最近堆成小山的票據。

人生終點站的編号員:容不得有錯,編号串了,思念也漏了

這些标簽,将被分别貼在骨灰盅表面及格位内側。

作為廣州市四大祭掃場所之一,在德安樓工作的大多是有些年頭的老員工了。而有一對老拍檔則更是見證着這裡的發展與變化:德安樓總經理李福泉和骨灰編号管理者梁兆銳。

“都是退休返聘回來的。”梁兆銳說,“我年紀大了,爬來爬去的,幹完今年就不想再幹了。”被稱為“福哥”的李福泉也常把這話挂在嘴上。

人生終點站的編号員:容不得有錯,編号串了,思念也漏了

李福泉帶領德安樓從業人員進行集體祭掃儀式,傳遞家屬哀思。

這對老搭檔,說着要走,卻每年都照舊在骨灰堂裡迎來送往,見證思念,感受時代。

人生終點站的編号員:容不得有錯,編号串了,思念也漏了

梁兆銳在骨灰盅上刻下逝者姓名及相關年月。

>>>變

疫情下,福哥的“學問”更多了

“開啟行業時代的新階段。”李福泉在朋友圈裡這樣形容2020年清明。當時,為滿足疫情防控下廣東各地市民的祭掃需求,“粵省事”小程式上增加“雲祭掃”服務專區。

那一年開始,德安樓開啟了清明期間預約進園的模式。2020年清明,德安樓暫停現場祭掃。但為了兼顧市民辦“身後事”的需求,廣州民政部門規定:提前預約即可辦理先人骨灰的進入園區寄存和遷出等業務。

人生終點站的編号員:容不得有錯,編号串了,思念也漏了

梁兆銳在骨灰盅上寫下逝者姓名及相關年月。

如何在系統上實時檢視預約人數的更新情況?怎樣列印标着“西塱德安樓”的“穗康碼”?抽調哪些人手去入口處進行測溫驗碼工作?和其他所有殡葬服務機構的管理人員一樣,快到退休年紀的李福泉一點點琢磨。

如今,邁進平房二樓的辦公室裡,李福泉熟練地操縱着電腦。“你看,這是民政局那邊實時傳回來的資料。每天5000個名額,正清都已經約滿了。每天有多少人入園我們也要再報回給民政局統一知曉。”

近兩年,李福泉還迎來了新“體驗”:舉辦集體祭掃儀式,幫助疫情下不能來現場祭掃的市民訴說這一份份沉甸甸的思念。6個人一列,總共4列。德安樓的從業人員全部身着黑色西裝,手捧白色菊花,向着骨灰堂裡的先人們深深鞠躬。德滿樓、安康堂等骨灰堂的樓下都支起了桌子,德安樓的從業人員準備好了滿滿當當的水、水果、百合花。

人生終點站的編号員:容不得有錯,編号串了,思念也漏了

清明前夕,梁兆銳在檢查兩個标簽的對照情況。

“庚子清明雨紛時,綠葉舒展百花豔。唯有思念難忘記,不忘祖輩恩情長。獻上鮮花表心願,生态祭掃又環保,綠色園區花滿園。”李福泉以一首小詩形容着作為殡葬人的新體驗。

實際上,殡葬人一直應對着環境之變與思想之變。

人生終點站的編号員:容不得有錯,編号串了,思念也漏了

服務需要根據觀察來的群衆需求不斷變化:在各出入口設定凳子、椅子,友善長者排隊時歇息;為孤寡老人、視障群衆等特殊群體提供專人協助開展祭掃;針對往年祭掃過程中出現家族親人因祭拜問題鬧沖突的情況,安排社工開展專業服務。

人生終點站的編号員:容不得有錯,編号串了,思念也漏了

挂起環保智語,業務人員貼心提示,無煙祭拜區免費并贈送鮮花……随着生态祭掃的推進,德安樓也不斷調整。“明顯可以看到選擇無煙祭拜的市民越來越多了,現在大家都是捧着鮮花來的。”

人生終點站的編号員:容不得有錯,編号串了,思念也漏了
人生終點站的編号員:容不得有錯,編号串了,思念也漏了

進行集體祭掃儀式的德安樓,幫助傳遞家屬哀思。

>>>不變

為逝者刻下名字的銳叔

辦公區平房一樓,開放的小房間裡斷斷續續想起“嗡嗡”聲。梁兆銳正拿着通了電的刻字筆在黃玉骨灰盅上作業:生于一九六八年九月十七日吉時。留下白色刻痕後,他又換成描紅筆,小心翼翼地将字染為紅色。光滑渾圓的骨灰盅在手上轉換着方向。

梁兆銳在這裡工作了快15年。當年,已過知命之年的他經朋友介紹來到了村門口的德安樓應聘骨灰編号管理者崗位。“上一個人不想做就走了,我試工了三個月之後留下來了。”耕田、開車、幫村生産隊做記錄,梁兆銳之前做過不少工作。

開始試工後,他才清楚自己的工作有哪些:為骨灰盅編号後,将編号記錄在冊并寫在标簽上;按親屬要求在骨灰盅上刻下逝者姓名及相關年月,然後将骨灰盅擺進格位;進行骨灰合葬……梁兆銳帶着對生命的敬畏小心翼翼地做着每一項工作。

人生終點站的編号員:容不得有錯,編号串了,思念也漏了

“最忙的還是清明,3萬多個骨灰盅編号都要一一核對。”這是梁兆銳每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最需要仔細耐心的事情。他拿着手中白紙黑字寫着滿滿編号的筆記本,将鋁制梯子移動到合适的位置,然後上下核對号碼,“這可容不得錯啊。編号串了,思念也漏了。”11層骨灰格位,足有2米多高,梁兆銳駕輕就熟,“但年紀大了,腿腳又有風濕,還是要注意下。兒子和孫子都擔心呢。”

人生終點站的編号員:容不得有錯,編号串了,思念也漏了

這些工作,他做了十幾年。

在他的工位上,變化最多的就是紙和筆。筆記本一本本寫滿更換,被裁成小方塊的紙張被裝訂成本,用來做刻上骨灰盅前的“姓名演習冊”,筆筒裡的筆也在更新換代。“原來用毛筆,不好用,又換了中性筆、原子筆,最後發現還是美工筆最好用,标簽也不會花。”一點點精進,梁兆銳在不變的工作任務中向前變化着。

變的還有心态。初入職時,面對逝者,梁兆銳坦言有些緊張。在送别生命往來思念的德安樓,他連結着逝者與生者,“敬畏逝者,尊重死亡,更要好好生活。”

不變的工具則是他手中那支通了電的刻字筆。梁兆銳偶爾會抱怨這支筆不好用,“現在很多地方都用電子直接就刻上去了。”盡管如此,還會有不少親屬選擇讓他刻上姓名及生平。“這樣也挺好的,銳叔也有些活兒可以幹。”李福泉說。

工作忙起來,梁兆銳不僅要負責骨灰編号,還要當起祭奠品的售貨員。“年紀大了,可能要回家歇歇了。”但這話,梁兆銳說了不少年。

同僚常說,“他離逝者很近,逝者和家屬都‘離不開’他的。”

【文字】錢明雅

【拍攝】梁钜聰

【剪輯】萬穩龍

【通訊員】廖培金

【作者】 錢明雅;梁钜聰;萬穩龍

廣東民政頭條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