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连续荣获六大和十大考古新发现!上大考古带你与沉睡数千年的古文明对话

3月31日,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结果公布,上海大学师生参与发掘和保护的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和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项目双双获选“十大考古新发现”。近日举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上公布了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六大考古项目入选名单,其中我校师生参与发掘和保护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项目也名列其中。

每年一度的“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和“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分别由中国社科院与国家文物局主办,奖项评选兼顾学术性与社会关注度,是普及、传播和展示考古工作成就的重要窗口。

三星堆商代遗址祭祀区及岗上遗址考古发掘均属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对探索文明起源、认识历史脉络具有重大意义。三星堆遗址和岗上遗址的获奖和入选,既是对遗址学术和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可,也是对我校考古科研与考古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肯定。

连续荣获六大和十大考古新发现!上大考古带你与沉睡数千年的古文明对话

潜心探秘三星堆

科技考古有亮点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是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先秦时期遗址之一。继1986年发现震惊世界的两座祭祀坑后,从2019年底开始,三星堆又发现六座祭祀坑,目前已累计出土金器、铜器、玉石器、陶器等各类文物逾万件。

其中,上海大学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发掘3号祭祀坑,发掘工作自2021年1月3日开始至10月23日结束,出土了大量文物。根据初步整理,包括相对完整的文物1321件、较完整的象牙102支,其中不乏青铜顶尊跪坐人像、青铜神坛、青铜圆口方尊、巨型青铜面具、神树纹玉琮等国宝级文物,是此次发掘中当之无愧的焦点。

连续荣获六大和十大考古新发现!上大考古带你与沉睡数千年的古文明对话

三星堆新祭祀坑发掘是中国考古学迄今为止科技含量最高的一次考古发掘工作。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科技考古实验室积极配合新祭祀坑的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需求,参与了遗物现场保护与提取、遗物成分分析、植硅体鉴定、土遗址保护、微生物监测等多项工作,成果斐然,得到多方肯定。

连续荣获六大和十大考古新发现!上大考古带你与沉睡数千年的古文明对话

三星堆新祭祀坑发掘工作引发了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高度关注,目前已进行3轮大规模直播报道。直播过程中,3号坑因进度良好、出土遗物丰富,成为了直播焦点,引发网络热议,创造了国家重大考古项目公众关注热度的最高纪录。

三星堆遗址的新一轮发掘,不仅推进了三星堆遗址及古蜀文明的祭祀礼仪和祭祀体系的研究,同时更进一步阐释了“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认识。

岗上遗址大发现

深入探索古文明

岗上遗址位于山东省滕州市,是海岱地区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大汶口文化遗址。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连续发掘了该遗址,合计发掘面积约1100平方米,发现了极为丰富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存,包括1圈夯土城墙与壕沟、31座墓葬、7座房址及大量与房址相关的柱坑或柱洞,出土玉器、石器、陶器、骨角器等大量珍贵文物。

2020年9月至12月,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师生参加岗上遗址考古工作,发掘大汶口时期墓葬10座,房址、灰坑、灰沟等各类遗迹若干。上大师生专业、务实、高效的工作获得了国家文物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领导、同仁的肯定。岗上遗址的发掘揭示出海岱地区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形成的关键节点,对于阐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海岱地区社会复杂化具有重要意义,为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石。

连续荣获六大和十大考古新发现!上大考古带你与沉睡数千年的古文明对话

创新赋能新文科

上大考古展新篇

上海大学是中国最早开设考古与文博专业的高校之一,是华东地区考古学教学和研究重镇和考古、文博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近年来,伴随上海市政府及学校支持,上海大学考古学团队已形成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人才梯队,获批上海首个考古学本科专业,组建了包括国际博协博物馆研究与交流中心、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国家文物局中国海外文物研究中心等高级别研究机构,连续成功承办“世界考古·上海论坛”,荣获多项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重要项目,初步形成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学科矩阵。

连续荣获六大和十大考古新发现!上大考古带你与沉睡数千年的古文明对话

在上海大学考古学专业的建设过程中,秉持新文科发展理念,强调文理融合、国内国际融合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融合,将全过程、全方位的田野考古视为最重要的学术生长点和教育培养中心。在创新性的“省校合作”框架下, 上海大学考古学 专业积极参与到上海、山东、湖南、四川、河南、山西等省市考古工作之中。

连续荣获六大和十大考古新发现!上大考古带你与沉睡数千年的古文明对话

在考古工作中,我校考古学团队积极推进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把高水平考古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使本科生和研究生全过程、近距离参与到重要遗址的一线考古发掘、保护和整理中去。

上海大学将“考古与文保”列入学校十四五规划“五五战略”的五大阵地之一,加大对海洋考古学、山地考古学、硅酸盐质文物保护、石质文物保护和考古重大项目的保护、发掘和展示的支持力度,是打造考古学科中新文科典范的重要举措。

连续荣获六大和十大考古新发现!上大考古带你与沉睡数千年的古文明对话

上海大学参与岗上遗址和三星堆遗址发掘、保护和展示工作,正是五大阵地建设的新成绩、新亮点、新突破。发掘过程中,多位校领导多次亲临考古工地现场视察工作、指导慰问,鼓舞着上大考古团队师生不忘赓续文化基因,以实际行动守护历史、传承文明。

连续荣获六大和十大考古新发现!上大考古带你与沉睡数千年的古文明对话

伴随着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的成立

上海大学考古学团队将再接再厉

扎根田野

牢记考古人的使命

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

贡献上海力量

凝练上海方案

打造上海学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