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速看!全球自动驾驶政策解读!(下)

2021年是自动驾驶汽车开启商业化的元年,也是跨时代的一年。当无人驾驶乘用车真正进入我们的生活之后,我没办法预知它的称谓,可能是“自动驾驶汽车”;可能是“智能汽车”;亦或是“无人驾驶汽车”。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第一辆L4或者L5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最终是哪个国家最先大批量占领世界汽车市场。

速看!全球自动驾驶政策解读!(下)

说到这里让我不由得想起中国导演陈怡制作的汽车历史纪录片《汽车百年》,当年德国(大众)、美国(福特)、日本(丰田)等国家在世界的经济地位还不是很高的时候,他们有一批批的发明家和企业家从简陋不堪的小作坊发展到至今都举世闻名的汽车品牌。这其中的艰苦与辛酸是可想而知的。

速看!全球自动驾驶政策解读!(下)

当初,由于大陆对于发展汽车工业的不支持态度,错过了自主研发汽车的一个良好契机。等到后来政策开始支持的时候,路面上已经有七八成外国汽车了,着实可惜。当然,大陆的奇瑞、吉利、长城等汽车品牌后起之秀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还是加入到了残酷的汽车竞争当中,这也不失为一种敢拼敢博的精神体现吧!

所以说,一个国家要想经济不落后,还是需要大宗商品的品牌化,知名化、产业链化。只有这样国家的经济才能真正成为数一数二的世界强国。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哪些国家的政策在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升级而同步的时候,相信这些国家后期的经济定然不会与未来的世界经济强国落后太多!

上一期我们说到大陆和德国在自动驾驶汽车出行方面的立法立规,今天我们看看日本、韩国、英国在自动驾驶方面的一些政策。

据中国汽车网显示:2021年12月25日,日本警察厅(管理全国警察的部门)表示,将在2022年年初提交日本《道路交通法》修改意见给日本国会,其中提出,将允许L4级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如果这一修正案通过,日本或将成为继德国之后第二个允许L4级自动驾驶汽车上路的国家。

日本和德国走在全球自动驾驶立法的前列,对《道路交通法》和《道路运输车辆法》分别规制道路和车辆两个领域法律有相应修订的只有日本。日本搞自动驾驶,还是比较务实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日本在自动驾驶技术上既吸收外来先进技术,也在本国内将高精地图、安全评价、企业协作等三个方面进行重点来部署。如在高精地图方面:注重加快更新,通过国际合作和自动化制图降低地图完善成本。在安全评价方面:制定符合日本高速公路交通环境的一系列驾驶场景,同时考虑普通道路的驾驶场景,并与各国合作将其提升为ISO国际标准。企业协作方面,日本经济产业省提供资助项目,从而使汽车制造商和研究机构协作,实现研究方法探讨,数据采集统一,以及标准协调工作。

另外日本制定了《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技术指南》要点,主要规划了L3、L4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需要满足的安全要求,其中包括要求车上必须装配数据记录装置(“黑匣子”),车联网要有反黑客措施等。由此可见,日本已经把自动驾驶产业当作国家技术发展战略规划,以此来抢占未来自动驾驶产业制高点。

据韩国媒体SBK相关报道:韩国将在2027年实现全自动驾驶汽车。将在2027年之前向自动驾驶技术开发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1.1万亿韩元(折合9.99亿美元)。用于开发自动驾驶计算技术和全球自动驾驶标准,助力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与自动驾驶汽车链接。2021年6月,预计约370个组织和3500个专家参加批准的预算850亿韩元(折合7500万美元)的53个自动驾驶项目,用来支持2027年的无人驾驶汽车研发计划。

据路透社报道:英国交通部于2021年推动了自动驾驶立法并抓紧制定相关制度,以响应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批准关于搭载ALKS的规定,即允许安装ALKS的车辆上路运行,并确保该功能的正确使用。并计划2022年7月前在所有新车上强制使用DDAW系统(可以监测司机的嗜睡程度和视觉注意力水平,并在他们昏昏欲睡和分心时发出警告的系统)。

速看!全球自动驾驶政策解读!(下)

另外去年4月美国的Nuro与达美乐推出披萨无人配送服务,以应对疫情披萨订单激增问题。同年12月Nuro与7-Eleven便利店在加利福利亚推出自动驾驶送货服务,还与零售企业沃尔玛等推出自动驾驶送货服务。

速看!全球自动驾驶政策解读!(下)

由此可见,自动驾驶商业落地正在以星星之火的趋势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这次可能需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技术与资源融合的方式才能在更短更快的时间里面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技术的革新。笔者推测,完全自动化的自动驾驶车辆从货物配送到载人的汽车落户可能要到2025-2028年左右。

自动驾驶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这一期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大家的关注,下一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自2021年以来的自动驾驶汽车相关品牌。

创作编撰不易,请动动您发财的手指,点个赞或者分享,让更多的朋友能够看到这篇文章,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持续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自动驾驶方面的资讯。期待评论区一起探讨哦。

编辑:明杨

责编:明杨

采编:明杨

排版:明杨以上部分内容及数据参考路透社、SBK、中国汽车网等资料,另外以上图片来自网络公开资源,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本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