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副军长牺牲18年后,邓岳见到其遗孀,严肃道:该把秘密告诉孩子了

前言

1971年6月14日晚上8点,一辆黑色吉姆车缓缓驶入一处部队营区。

正在查岗的战士董耀栋看到,车上走下来一位年轻的军官,军官神情严肃地匆匆走到部队首长面前,两人交谈了一番后,脸上露出迷惑不解的表情。

后来,他们凑在一起,一遍又一遍地翻看着花名册,最后好像也没有找到自己想要找的人,年轻军官沉着脸钻进了吉姆车,急急忙忙地离开了......

当时的董耀栋说什么也没想到,这位年轻军官要找的人,竟然是自己。

董耀栋先是一愣,他知道黑石礁49号楼是专门接待高级干部的地方,不是谁都有资格去的,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怎么会去那里呢?

接着,董耀栋又觉得有些排斥,他是家中独子,母亲对他过于溺爱,因为这个,董耀栋从小到大没少被同龄人取笑。

所以,他早就和母亲说过,不准她到部队来看自己。

那她为什么还要来呢?

在前往黑石礁49号楼的路上,董耀栋心情复杂,既为能见到母亲而高兴,又觉得烦恼和疑惑。

当董耀栋一步步踏上49号楼的台阶时,他还不知道,母亲这一次的到来,竟然揭开了一个保守了18年的秘密。

而这个秘密,就和董耀栋的身世有关。

副军长牺牲18年后,邓岳见到其遗孀,严肃道:该把秘密告诉孩子了

1

小时候,董耀栋最羡慕的就是那些有爸爸接送的小朋友。

每次,母亲张博来接他的时候,董耀栋总是会问:“妈妈,我的爸爸去哪儿了?”

母亲一边帮他整理衣服,一边低头回答道:“你爸爸在朝鲜打仗呢,还没回来。”

那他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董耀栋想继续追问下去,可是,看见母亲眼中有泪光闪过,他张了张嘴,藏下了心中的疑惑。

爸爸是不是永远也回不来了?

终于有一天,董耀栋昼思夜想的人出现了。

那一天,母亲照例去学校接他,在她身边,站着一个高大、沉稳的男人,母亲轻声告诉董耀栋:“东东,你爸爸打完仗回来了。”

董耀栋睁大眼睛,既有些拘谨,又感到无比兴奋,他听妈妈的话,先是规规矩矩地向爸爸行了个礼,然后紧紧地盯着他,生怕下一秒爸爸就又离开了。

那个男人蹲下身,一把将董耀栋抱在怀里,久久不肯撒手:“孩子,爸爸回来了。”

这个男人就是董凤奎。

董耀栋记得,自从爸爸回来后,他们一家便搬到了丹东。

那一年,他读四年级,转学到了丹东八一小学。

这个小学招收的大多是军人子女,是全日制寄宿学校,准军事化管理,每天早晨铃声一响,所有的学生们都要迅速起床、穿衣、叠被子,然后到操场上做操、跑步;每天晚上也是统一洗漱、熄灯就寝。

副军长牺牲18年后,邓岳见到其遗孀,严肃道:该把秘密告诉孩子了

董耀栋是个心性单纯、善良的孩子,可是他刚转学过来没多久,就受到了相当一部分同学的鄙视和疏远。

理由很简单:他妈妈实在是太惯着他了。

在大家眼里,董耀栋娇气十足,他的母亲十分溺爱他,有一次,同学们正在上自习课,课堂里静悄悄的,突然张博急急忙忙地冲进教室,高声喊着“东东、东东”,旁若无人地为儿子整理胸前的红领巾,那一刻,全班同学都在低头歪嘴嗤笑董耀栋。

那时候,东北城市居民的口粮是粗粮和细粮按比例配给的,粗粮占六成。

董耀栋一入学,他妈妈就找到校领导,说孩子有胃病,不能吃粗粮。

到了夏天,他妈妈又来找班主任老师,坚决反对自己的孩子游泳。

全校同学中,唯独董耀栋的床下边摆了一个木箱子,里面装着饼干、糖果、小人书,还有一大堆鱼肝油、维生素以及治疗胃药的药......

学校每周都要检查寝室内务卫生,每次检查,就数董耀栋的褥子最厚、最扎眼。

而这一切,都和当时的环境格格不入。

那个年代,毛主席曾多次批评当时的教育制度,尤其是对各地的“八一学校”非常不满,担心孩子们会被培养成新一代的“八旗子弟”。

所以,董耀栋所在的“丹东八一小学”也开始招收工农子弟入学,还经常组织学生们参加生产劳动。

娃娃们虽然大都才10岁多点,但在老师的教育下,都有一个坚定的念头: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绝不能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当娇生惯养的‘小少爷’!

副军长牺牲18年后,邓岳见到其遗孀,严肃道:该把秘密告诉孩子了

董耀栋不就是一个反面例子吗?

所以,同学们都看不惯董耀栋,经常说风凉话嘲讽他,有一次,董耀栋和一个同学吵架,那个同学脱口而出:“你不姓董,你姓蔡,你爸爸早死在朝鲜了!”

董耀栋梗着脖子,大喊道“我就是叫董耀栋!”

“你还有个哥哥,叫蔡四东。”

“不对,我哥哥叫董四东!”

孩子们的话到底有没有在董耀栋心中留下波澜,谁也不知道。

大家只知道,这件事之后,董耀栋的母亲张博亲自去找了那个同学的家长和学校领导。

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严厉警告。

从那以后,董耀栋也开始变了,在学校,他处处抢着吃苦,和别人比赛谁先早起,他一次又一次地拒绝母亲的关爱,有时甚至干脆躲起来不见母亲,同学们也从反感张博阿姨,逐渐转为怜悯。

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可是孩子们还是隐隐约约地觉察到,自己伤害了董耀栋的自尊心。

多年后,同学们依然记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董耀栋经常向大家讲述父亲是如何把他扛在肩上、抱在怀里或者让他骑在背上、逗他玩,给他讲故事......

董凤奎怎么可能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呢?

董耀栋说什么也不肯信。

15岁那年,董耀栋吵着闹着要去当兵,张博提心吊胆,坚决不肯同意,董耀栋气得不吃不喝不睡。

那天深夜,担任丹东230医院政委的董凤奎忙完工作回到家中,父子俩在屋里谈了很久。

最终,董凤奎劝张博:“让他去吧,送到部队还放心些!”

董耀栋终于如愿以偿。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当他坐上大卡车离开家门的时候,董凤奎骑着自行车,在后面跟了一路......

董凤奎

2

1971年,张博偶然间见到了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邓岳和他的妻子韩军。

邓岳夫妇正准备到大连去,便劝说张博一起去。

那时候,董耀栋正在大连当兵。

张博说:“我不能去,儿子不让我去,我这样突然到部队去,孩子会不高兴。”

但是,邓岳夫妇看出了张博对孩子的思念,所以不由分说地带上她一起到了大连。

到了大连之后,邓岳立即让人去部队接董耀栋。

谁知,那名年轻军官和部队首长翻遍了花名册,也没找到他。

一看年轻军官没有把人接回来,邓岳瞬间黑了脸,正当他要发怒的时候,一旁的张博听出了名堂。

她连忙拦住邓岳,问道:“你去接人的时候,说的是什么名字?”

“蔡小东啊!”

“错了!”

张博低声说道:“邓副司令,忘了告诉你了,我早就给他改了名字,现在叫董耀栋。”

在场的所有人都沉默了。

过了许久,邓岳颤抖着问道:“也就是说,孩子现在还不知道?”

张博双眼含泪,点了点头。

又是一阵沉默。

邓岳猛地抬起头,诚恳地看着张博:“孩子已经18岁了,也已经是个革命军人了,应该把这个秘密告诉他了!”

张博的眼泪扑簌扑簌地掉了下来:“是啊,早就应该让他知道了,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说......”

邓岳沉思片刻,神情逐渐变得严肃起来。

邓岳

这件事就交给我吧!就利用这次机会,让我们这些蔡军长的老部下、老战友来一起告诉他吧!

当董耀栋踏上黑石礁49号楼,推开门的那一刻,他就发觉情况有点不对头。

只见房间的沙发上坐满了首长,有不少是他很熟悉的,也有陌生人,但是,不管陌生还是熟悉,大家都一改往日的慈爱和微笑,正一脸严肃地望着他。

母亲张博和两位阿姨坐在一旁,默默地低着头。

眼前的气氛一下子把董耀栋吓到了,他脑门瞬间冒出了冷汗:我是不是犯了什么大错误?要不然母亲怎么会搬出这么多的首长来教训我?

董耀栋忐忑不安地坐在门口,连大气都不敢出。

他刚一坐下,赵国泰叔叔就开始讲话了。

赵国泰是旅大警备区第一副司令,他和妻子彭芬絮一直对董耀栋很好。

董耀栋读小学的时候,每周都要被赵叔叔和彭阿姨接到家里,吃上一顿好饭,再住上一夜,他经常听人说赵叔叔是个脾气很凶的战将,可是,在他的印象里,赵叔叔从来都是和蔼可亲的。

赵国泰

但是,今天,赵叔叔的神情显得格外严肃。

小东,我们今天把你叫来开这个会,是要郑重地向你说明你的身世。你已经年满18岁,是个有着3年军龄的解放军战士,是个堂堂正正的革命军人,你应该知道自己的身世了。

董耀栋只觉得脑袋里轰的一声,好像有一颗炸弹在头顶炸开。

“小东,你不姓董,你姓蔡。你亲生父亲的名字叫蔡正国。”

“你的父亲是一名革命烈士,是50军第一副军长,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我军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

“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你父亲的老战友,有的和你父亲一起经历过两万五千里长征、有的和你父亲一起打过日本鬼子、有的和你父亲一起从东北打到海南岛、有的和你父亲一起参加过抗美援朝......”

董耀栋的脑袋木木的,他茫然地环顾着周围的叔叔、伯伯、阿姨们,难怪从小到大,他们总是对我那么呵护,原来......

董耀栋抬起头,望向母亲,母子对视的那一刹那,张博的眼泪突然如决堤般,涌了出来......

张博和董凤奎

3

张博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3年和蔡正国成婚。

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儿,长着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像个洋娃娃一般。

张博分娩的时候,部队已经转移,身边只有一名医生和一个警卫排。

女儿刚一落地,警卫排抬起张博和孩子迅速冲出了村子。

他们刚离开,身后便响起了敌人的枪声。

战士们整整跑了一天一夜,才甩掉追兵,张博产后吃的第一顿饭是警卫排长好不容易找来的一瓢煮玉米水。

没有奶水,张博只好把孩子抱去找老乡,吃人家孩子吃剩下的奶。

可是那个年代,老乡也穷。孩子出生后,吃过24个人的奶,最终还是饿死了。

丧子之痛,让张博久久无法释怀。

1948年,第二个孩子蔡四东出生。

人们都说蔡正国是个猛将,可他回到家中,他只是个无比疼爱孩子的父亲。

每次回家,蔡正国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抱一下儿子。

副军长牺牲18年后,邓岳见到其遗孀,严肃道:该把秘密告诉孩子了

有一次,他刚把儿子抱起来,就被撒了一泡尿,张博急着把孩子抱开,蔡正国不让,害怕吓着孩子,硬是等孩子尿完,才将他轻轻放下。

抗美援朝期间,第50军原军长曾泽生回国休养,蔡正国调任第50军担任代理军长。

刚上任一个月,蔡正国就赶上了第四次战役。

那时,“联合国军”在汉城以北全线发起大规模进攻。

50军的任务是正面防御,他们面对的敌人是英军第27旅,这是英军的一支精锐部队,武器精良,配有一个坦克营。

连续两天,英军在坦克和炮火的掩护下,迅速夺取了50军的三个阵地。

面对这种情况,蔡正国提出派遣爆破小组趁夜潜入英军阵地,炸毁敌人坦克的战斗方案。

他认为,敌人很依赖武器,一旦没了坦克,心中就会害怕,所以我们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把他们的坦克干掉。

于是,在午夜十分,蔡正国派遣了12个爆破小组,悄悄接近坦克阵地,伴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英军的绝大部分坦克变成了一堆废铁。

第二天清晨,蔡正国率领部队向英军发起进攻,一场激战之后,英军第27旅的官兵大部分被歼灭。

志愿军自此开始发起反击,由全线防御转为机动进攻,彻底扭转了整个战局。

第四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总部对第50军大加赞赏,彭德怀等首长认为,把蔡正国放在第50军实在是太对了!

蔡正国

当蔡正国在前线奋战的时候,张博正待在位于黑龙江的志愿军留守处,她总共收到了丈夫从朝鲜寄来的16封家书,每一封信里,蔡正国都细心地叮嘱妻子,要注意补充营养,他还惦记着刚刚出生没多久的小儿子。

蔡正国给这个孩子起名为“蔡小东”,也就是后来的董耀栋。

副军长牺牲18年后,邓岳见到其遗孀,严肃道:该把秘密告诉孩子了

1953年晚上9点40分左右,在第50军的军部驻地,蔡正国等人正在召开军事会议。

突然,夜空中响起敌军的轰鸣,蔡正国正准备结束会议,一颗炸弹猛地在他身边爆炸。

四溅的弹片击中了蔡正国的头部和胸部,由于失血过多,当天夜里,蔡正国便离开了人世。

在他的上衣里,人们找到了一张纸条,那是他前天刚写好的一封信,还没来得及寄给妻子。

信里写道:“我在前线一切安好,你不要挂念,等这次战役过去,我就请假回去看你和儿子。”

谁也没想到,这封信竟然成了蔡正国的遗书。

收到消息后,张博哭得撕心裂肺。

追悼会上的张博

然而,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在蔡正国去世一年多后,张博进京为大儿子联络学校的时候,院墙被暴雨击垮,留在家里的大儿子被院墙砸死。

刚刚经历了丧夫之痛的张博,未能顶住丧子的打击,她既自责将大儿子独自留在家中,又愧对蔡正国的在天之灵,一度精神失常。

那些年,张博疾病缠身,为此还失去了工作。

后来,在身边同志们的劝说和牵线下,张博改嫁给了董凤奎。

此时,距离蔡正国去世,已经有六年之久。

结婚之前,张博和董凤奎专程来到沈阳抗美援朝陵园。

善良正直的董凤奎庄严地对着蔡正国的陵墓发誓,一定会尽最大能力照顾好张博和小东。

从那以后,董凤奎再没有让张博领过一次烈士抚养费,他细心呵护张博,给她和董耀栋了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庭。

董耀栋离开家门去从军的那天,董凤奎骑着自行车赶到部队,特地叮嘱部队领导,这是烈士遗孤,请多加关照。

不怪他们对董耀栋那么宠爱,这是蔡正国烈士留下的唯一骨血,让人如何不疼惜?

副军长牺牲18年后,邓岳见到其遗孀,严肃道:该把秘密告诉孩子了

4

听着邓岳伯伯、赵叔叔他们的讲述,看着他们脸上表现出来的对亲生父亲蔡正国的崇敬和怀念,董耀栋的泪水不知不觉间从眼里流淌出来。

他的心中似乎有着无数无法宣泄的情绪,滚烫的泪水让混乱的思维更加灼热。

周围突然安静了下来,在座的所有人都看着他,赵叔叔说:“小东,现在你已经知道自己的身世了,你也说几句话吧。”

董耀栋流着泪,说了很多很多,说的到底是什么话,连他自己都不清楚,他只知道,那些话语全是从自己心里倾泻出来的。

董耀栋越讲越流畅,越讲越激动,屋子里那些身经百战的将军们听着听着便哭了。

突然,董耀栋觉得眼前猛地一黑,接着,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原来,因为在毫无精神准备的情况下受到了极大刺激,董耀栋休克了。

当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大家都围在身边,邓岳叔叔、赵叔叔他们满脸紧张,吓得脸都白了。

蔡正国埋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以前,蔡小东曾在学校的组织下,一次又一次地来到这里,可那时,他并不知道这里安葬着自己的父亲。

终于有一天,他以儿子的身份重新来到了这里。

当守陵的老人听说蔡正国的儿子来了后,当即哭出声来。

他拉着蔡小东的手,一个劲儿地说:“孩子,你都这么大了!当年你才那么一丁点,还在怀里抱着呢......”

是啊,当年蔡正国牺牲的时候,蔡小东刚刚出生没多久。

纪念碑后面是整整齐齐的烈士墓群,在第一排的中间,竖立着一块刻着红字的墓碑:烈士蔡正国同志之墓。

蔡小东走上前去,伸手轻轻抚摸着墓碑,眼泪止不住地流淌:“爸爸,请原谅我到现在才来看您。”

蔡小东在父亲墓前

虽然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秘密,但是董耀栋并没有打算改名字。

董凤奎虽然不是他的亲生父亲,可是养育之恩大于天,在他心里,董凤奎和亲生父亲一样重要!

直到转业前,董凤奎特地将他叫到跟前,主动说道:

当初,让你随我的姓一来是为了保护你,二来也可以减少很多麻烦和不必要的解释,现在没事了,你把名字改回去吧!

董凤奎晚年得了骨癌,疼痛难忍、饱受折磨,但是他不舍得花钱买名贵的药,总想着给张博多留点钱。

临终前,他强撑着病体,将干休所的领导请到床前,谈了很久很久。

干休所的领导离开病房时,红着眼圈告诉张博:董政委放心不下你啊!

董凤奎没有自己的孩子,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个家,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了董耀栋身上,弥留之际,谈起山东老家,董凤奎语带遗憾地叹道:“我都三十多年没回去看看了,也不知道那里变化大不大。”

董耀栋握着父亲的手,流泪道:“爸爸,你放心,我替你回去......”

办完董凤奎的后事后,董耀栋亲自回了一趟父亲的老家,那里已经没有多少人还记得“董凤奎”这个人了。

当乡亲们问他是谁时,董耀栋一字一句地回答道:“我叫董耀栋,是董凤奎的儿子......”

副军长牺牲18年后,邓岳见到其遗孀,严肃道:该把秘密告诉孩子了

后记

和董耀栋一起长大的孩子们,到现在还记得一件事,就是发生在自习课上的那一次。

有个同学周末回到家,用嘲笑的语气向家人“宣传”这件事:东东的妈妈竟然跑到自习室去给他整理红领巾......

谁知,这位同学的母亲立即厉声斥责道:“你真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东东爸爸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你张阿姨三个孩子死了俩,就剩这一根独苗,她容易吗!”

那是个崇拜英雄的年代,娃娃们虽然调皮捣蛋,但是有一个道理他们是铭记在心的:欺负烈士的孩子,天理难容!

从那以后,孩子们渐渐明白了那个疯疯癫癫的张阿姨的痛苦,再也不嘲笑她对董耀栋的“溺爱”了。

董耀栋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他的亲生父亲为国捐躯,耀眼如星辰;他的继父无私贡献,让人无比敬重;他有一个伟大的母亲,还有无数默默关心着他的人......

缅怀先烈!

副军长牺牲18年后,邓岳见到其遗孀,严肃道:该把秘密告诉孩子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