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诗选刊》两个投稿邮箱都没法投稿,他们怎么收稿件?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作者是个跟我一样“无聊”的人,名叫阿独。他竟然闲得没事做,想着要向《诗选刊》投稿。可是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投稿邮箱,最后在公众号里终于得到了两个投稿邮箱。

《诗选刊》两个投稿邮箱都没法投稿,他们怎么收稿件?

阿独就赶紧向第一个邮箱投稿,没想到秒回。可回信却让阿独傻了眼,竟然是系统提示,“邮箱空间不足,不能接收您的邮件。”啥意思?就是这个邮箱里面已经满了,没法再接收邮件了。

我说这个阿独够“无聊”吧,竟然不死心,不是还有一个投稿邮箱吗?他马不停蹄,就向第二个邮箱继续投稿。可是,结果是一样的,这个邮箱也是“空间不足”,无法接收邮件了。

《诗选刊》两个投稿邮箱都没法投稿,他们怎么收稿件?

这个《诗选刊》给出的两个邮箱,竟然都无法接收邮件,那就有两个问题令人费解了。一是《诗选刊》怎么收稿件?他们从哪里得到的稿件?二是《诗选刊》的这两个投稿邮箱,以前的作者投过去的稿件,到底有没有人看过?

如果《诗选刊》有人打开过这两个邮箱,那应该是会收到“空间不足”的提醒的。那这就意味着,这两个邮箱,其实很长时间以来,压根就没有人登录打开过,更不用说看里面的邮件了。

那《诗选刊》每期登出的稿件是从哪里来的呢?难道还有别的,没有公开的投稿渠道?我也是“无聊”,在网上搜了搜《诗选刊》,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诗选刊》是“中国唯一的诗歌选刊”,其宗旨是“选最好的诗人,选最好的诗。”

《诗选刊》两个投稿邮箱都没法投稿,他们怎么收稿件?

所以,这里的关键字是“选”,那从哪里选呢?这就有讲究了。“最好的诗人”在哪里?“最好的诗”在哪里?说实话,这两个问题,只怕一般人都回答不出来。其实现在,连什么样的人能称为诗人,什么样的诗能称为诗都是个问题,更不用说好诗人和好诗了。

《诗选刊》这两个“空间不足”的邮箱,说明“好诗人”和“好诗”从来就不在邮箱里。也就是说,《诗选刊》压根就不在意那些邮箱投稿。他们选好诗人和好诗有个诀窍,那就是从别的刊物上,已经发表过的诗作中选作品。

比如《诗选刊》2022年2月的头条诗人是莫言,他的这几首诗其实已经在2022年1月的《上海文学》上发表过了。这样“选”诗人和诗是最稳妥的,不得不佩服《诗选刊》动作够快的,1月才发表出来的诗,2月就被选中。这里面有编辑排版等一系列工作,《诗选刊》的效率那是相当高的。可是,把别人已经发表过的作品“选”来再发一遍,有意义吗?

《诗选刊》两个投稿邮箱都没法投稿,他们怎么收稿件?

既然《诗选刊》不从邮箱里选稿件,为何还要公布两个投稿邮箱呢?而这两个投稿邮箱又压根投不了稿?这估计是想表明一个态度:《诗选刊》其实是想从邮箱里选稿的,可是邮箱里的诗不是“最好的诗”,久而久之也就懒得搭理了。

不知道其他诗歌刊物的邮箱是不是也“空间不足”?也许不是的,毕竟稿件是一个刊物的生命。一个刊物收到的稿件越多,就表明这个刊物就越受欢迎,应该不会有刊物故意拒绝作者投稿的。

投稿邮箱的“空间不足”,其实反映出了现在诗人的“生存空间不足”。很多不是“最好”诗人的诗,不仅发表的机会没有,甚至连“见光”的机会都没有了。但是,每个诗人都不是天生就是“最好”的,而是一步一步变好的。显然,现在连“变好”的机会都没有了。

《诗选刊》两个投稿邮箱都没法投稿,他们怎么收稿件?

也许,去年尚仲敏在《中华辞赋》上发表的诗《发表》能说明问题,那就是投稿要“哥们儿”牵线。通过“哥们儿”将稿件递给编辑,估计编辑就能看出诗的“好”来,然后,就有可能发表,有可能被《诗选刊》选中,变成“最好的诗”了。可是,这样的“哥们儿”,又有几个人有,怎么才能混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