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物修复从师徒传承意识应该怎样培养?

关于文物保护意识,对于我们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物保护与修复人才培养能力需要提升。文物保护与修复技能从民间师徒传承到学校专业培养,已有经验和未来发展道路需要不断认识和总结。怎样才能把教育和意识相结合,为新时代培养合格文物保护与修复人才,是我们本文讨论的主要目标。

文物修复从师徒传承意识应该怎样培养?
文物修复从师徒传承意识应该怎样培养?

和其他传统技艺一样,家族传承与师徒传承是文物修复技艺传承发展的基本形式。应该肯定师徒传承形式为众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技艺延续发展所作的贡献。其优点是不论哪种技艺,以师徒传承形式都能比较好地保存其主干内容,代代相传;同时能够不断接受实践考验,适应时代变革,自我更新以求得生存发展。文物修复行业怎样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是我们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文物修复从师徒传承意识应该怎样培养?

文物修复技艺的传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以家族传承、师徒传承方式进行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贾氏青铜器修复”。“贾氏青铜器修复”家族的师承关系最早发端于清末出宫的太监“歪嘴于”,历代传人有“古铜张”张泰恩、王德山、贾玉波、贾文忠兄弟、贾树等。其传承过程既有师徒传承,又有家族传承,且在贾氏家族的努力下已形成学派并著书立说。贾文忠先生在博物馆从事修复工作几十年,退休后又走入高校,努力实践将家族传承方式转变为学校教育模式,继续为国家文博事业培养人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