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弗兰克·诺里斯笔下的美国:盲目追求金钱,“一切向钱看”的社会

弗兰克·诺里斯

弗兰克·诺里斯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代表作《麦克梯格》《章鱼》。

弗兰克·诺里斯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一位富有的珠宝商,母亲酷爱艺术,这种家庭环境对诺里斯以后的文学生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弗兰克·诺里斯笔下的美国:盲目追求金钱,“一切向钱看”的社会

长大后,他受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左拉影响很大,无论从诺里斯的青年时代,还是到他的创作进入极盛期,都可以看到左拉的影响。据说他早年在哈佛大学读书时,手捧左拉的小说爱不释手。他的作品中有着左拉的影子,比如《麦克梯格》。

《麦克梯格》

《麦克梯格》是弗兰克·诺里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对当时美国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拜金主义思潮的强烈抨击。为我们展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人对于金钱的狂热追求。在金钱面前,人们的友情、亲情和爱情变得异常脆弱,人们变得贪婪、自私和冷漠。

弗兰克·诺里斯笔下的美国:盲目追求金钱,“一切向钱看”的社会

故事的主角麦克梯格原本是旧金山一个普通的小市民,由于偶然结识了一个江湖医生,便学上了牙医。他只是在牙医那里学到了一些简单的医学知识,就急于在旧金山开起了一个牙医诊所。

马革士·史柯勒是麦克梯格的好朋友,他们同时爱上了屈丽娜·席伯。此时的马革士·史柯勒为了维系和麦克梯格的友谊,主动退出了竞争,于是麦克梯格娶了屈丽娜·席伯为妻。

弗兰克·诺里斯笔下的美国:盲目追求金钱,“一切向钱看”的社会

马革士·史柯勒与麦克梯格之间的友情是多么的珍贵,二人由于这件事情变得更为亲密无间了。然而,正是这样一种看起来坚不可摧的莫逆之交,却在屈丽娜中彩票获得一大笔奖金之后,变得脆弱不堪。

屈丽娜·席伯买彩票中了奖后,他们家过上了中产阶级的生活。而马革士·史柯勒的生活却越来越糟糕,他羡慕麦克梯格的生活。巨大的生活对比使马革士·史柯勒产生了强烈的不满。他越来越觉得当初的自己很傻,主动退出。原本能够礼让爱情的两人,却在金钱面前大打出手。

弗兰克·诺里斯笔下的美国:盲目追求金钱,“一切向钱看”的社会

马革士·史柯勒开始对麦克梯格越来越冷漠无情,时不时地对他发脾气,甚至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想要用刀伤害麦克梯格。最后,还揭发麦克梯格非法行医的事情。此事正式宣告两个人友情破裂,互相沦为仇人。

麦克梯格的牙医诊所被告发被迫关闭后,麦克梯格失去了赖以谋生的手段,他就开始自卑堕落起来,对妻子的爱也一天天冷淡下来,还经常酗酒并打骂妻子,把家里的财产挥霍一空,并为了得到妻子的彩票奖金而不惜杀死了妻子。

弗兰克·诺里斯笔下的美国:盲目追求金钱,“一切向钱看”的社会

当温饱都成问题的时候,爱情已经变得毫无价值可言。爱情与婚姻之间只剩下了金钱的桥梁作用,人们变得唯利是图,只要有金钱,就可以不要爱情。

而他的好友马革士·史柯勒为了奖金而追随侦缉队对麦克梯格一路追踪。最终,两人都在死亡谷丧生。

弗兰克·诺里斯笔下的美国:盲目追求金钱,“一切向钱看”的社会

《麦克梯格》充分展现了在一个金钱至上的物质世界里,一切价值观以金钱为首的社会中。金钱对人具有强大腐蚀力,在金钱面前,人的美德、人的亲情和人的爱情将遇到极大挑战,人的相互关系因而改相,变样,甚至相互都变得面目狰狞。

何以如此,这是一个什么社会?

弗兰克·诺里斯笔下的美国:盲目追求金钱,“一切向钱看”的社会

故事背景

19世纪末期,经过了三四十年的发展,美国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工业总产值位居世界首位,城市化率达到了70%左右。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大量新富裕资产阶级诞生,美国迈进了现代化工业国家的门槛。

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美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一方面是垄断工业和金融巨头的积财致富,一方面是工业无产者在死亡线上挣扎。大资本家通过排斥小资本家、压榨工人等手段垄断行业,聚敛财富。广大工人在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下,过着朝不保夕的贫困生活。

与此同时,美国社会成为一个“一切向钱看”的社会。

弗兰克·诺里斯笔下的美国:盲目追求金钱,“一切向钱看”的社会

“一切向钱看的社会”

19世纪末期,美国成为一个“一切向钱看”的社会。在那里,所有人都盲目地追求金钱,至亲至情在金钱面前都是一文不值的,父子反目、兄弟成仇、夫妻分崩,人们的友情、亲情和爱情变得异常脆弱,人与人之间剩下的只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人们在通向黄金王国的过程中,有着永远填不满的金钱欲望。

美国人变得更加世俗,崇尚物质主义和拜金主义,关注物质进步、追求金钱财富使人沦为经济动物、金钱的奴隶和利益迷狂者。人的价值体系为单一的物质成功所主宰。

弗兰克·诺里斯笔下的美国:盲目追求金钱,“一切向钱看”的社会

在货币交换意识过盛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很少依赖确定的人,每个个体只能依赖自身,因此, 人对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表现出异常冷漠,甚至夫妻之间互相依赖的关系也有趋向解体的可能。对于父子反目、朋友相倾之类事件的频频出现。无限度、无次序的经济斗争使得现代社会的人遵从“丛林法则”为生存而进行搏杀。

人们在拜金主义的腐蚀下,人们信奉金钱万能的生活信条,对于血缘亲情甚为冷漠自私,人与人之间剩下的只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