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美文心阅:清明

作者:美文心阅
美文心阅:清明

清明

美文心阅

清明,给人的印象就是一片湿雨。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

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美文心阅:清明

清明节,又叫寒食节,是大陆古代较早的节日,日期与清明节气相近。传说,它是晋文公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为了纪念他,寒食之际,百姓要禁火冷食。

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诗有生动地描写:“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这天,家家户户不得举火做饭,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权臣家中。

美文心阅:清明

古往今来,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生者总是会不断地成为逝者。下一代不断成长,上一辈不断地老朽,不断地死亡,这是生物的规律,自然的规律。人类社会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延续着。

正因如此,清明节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日子;清明时节的细雨,才会绵绵不绝地纷纷而至,这大概就是对于人们心中哀愁的感应吧。

美文心阅:清明

清明祭祖,上坟、烧纸,寄托哀思,怀念故去的先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殷商时代起,崇拜祖先就是重要的宗教信仰,对祖先的崇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认为祖先可以和天地的主宰者对话,是与人间联系的主要媒介,还肩负着保佑子孙后代的重任。

《汉书 . 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得越来越发达和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美文心阅:清明

清明怀故人,踏青扫墓的活动涉及到每个家庭,在祭奠祖先的时候,报恩之情也会油然而生,感激先祖的佑护,感激父母的生养之恩。在这里我们尽情道出对亲人绻绻的思念,洒下所有的泪,回忆不再是生活的负担。在这里我们再次体会人世间的爱心与温暖,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本微信公众号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微信公众号:美文心阅,meiwenxin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