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窗幽记》之醒篇: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

作者:哲学慢生活

《小窗幽记》是明代陈继儒的通俗读物,与洪应明的《菜根谭》,王永彬的《围炉夜话》共称为“处世三大奇书”。

这是一部记录名言名句之书,所有句子皆有出处,但汇集一处,又自成一书;全书分为“醒,情,峭(qiào)”等十二卷,内容涉及立言,立德,为学,致仕,立业,治家等各方面,主要表达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超凡脱俗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下面来看看这部经典书籍中的“醒篇”:

《小窗幽记》之醒篇: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

1.无事便思有闲杂念头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得到,从多入少;从有入无,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头否:没事的时候,检查自己是否有胡思乱想。人在忙碌的时候,并没有这么多烦心事儿;一旦空闲下来,各种思绪开始充斥头脑,开始烦恼了;务必要去除那些消极的思维。

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有事的时候,考虑自己是否浮躁,意气用事。有些人是急性子,只要没有解决眼前的事情,就很烦躁,甚至影响睡觉;任何时候都应该气定神闲,对身心才是最为有益的。

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得意的时候,自省是否有骄傲自大的言辞和面容;特别是与人沟通,是否有自我夸耀的趋势,这样往往遭人反感。

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失意的时候,考虑自己是否含有抱怨情绪。子曰:不怨天,不尤人。没有怨恨,自然能集中精力,做对我来说最为重要的事情。

时时检点得到,从多入少:时时检查反省自身,将不良的习气,从多变少。

从有入无,才是学问的真消息:将这些坏习惯,一点一点地消除,这才是做学问的关键点。

2.笔之用以月计,墨之用以岁计,砚(yàn)之用以世计;笔最锐,墨次之,砚钝者也;岂非钝者寿,而锐者夭(yāo)耶;笔最动,墨次之,砚静者也;岂非静者寿而动者夭乎,于是得养生焉(yān);以钝为体,以静为用,唯其然是以能永年

笔之用以月计,墨之用以岁计,砚之用以世计:笔大体上一个月更换一次,墨汁的更换大概一年左右,然而砚却能够使用百年。

笔最锐,墨次之,砚钝者也:笔最锋利,墨次之,砚是最迟钝的。

岂非钝者寿,而锐者夭耶:难道不是钝的能长寿,而锐利的早亡吗?

笔最动,墨次之,砚静者也:笔是活动最多的,墨次之,砚是最为安静的。

岂非静者寿而动者夭乎,于是得养生焉:难道不是安静的能长寿,而活跃的早亡吗?从中得到养生的真谛。

以钝为体,以静为用,唯其然是以能永年:以钝为实质,以静为外在表象,只有这样才能长寿。

《小窗幽记》之醒篇: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

3.讳(huì)贫者,死于贫,胜心使之也;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讳愚者,死于愚,痴心覆之也

讳贫者,死于贫,胜心使之也:隐瞒事实,忌讳谈到贫穷的人,就会死于贫困,因为要胜的心使他如此。有些人打肿脸充胖子,为了面子任意挥霍所剩无几的钱财,最终搞得自己生活一塌糊涂。

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讳疾忌医的人,最终会死于疾病,因为恐惧之心遮蔽了他的明智,延误了看病的最佳时机。

讳愚者,死于愚,痴心覆之也:隐瞒愚蠢,怕别人说他笨的人,最后会死于愚蠢,因为他的愚痴之心使得它覆灭。

4.剖去胸中荆(jīng)棘,以便人我往来,是天下第一快活世界

把心里的芥蒂统统抛弃,和别人交往更为自然,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便是天下第一快活的世界。

《小窗幽记》之醒篇: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

“醒”是指在浊世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纯朴的心灵,不被世俗名声所惑,不为世俗利益所诱。

保持清醒意味着对自己,对世事不苟且,宁愿看到真相也不掩饰,不回避。

更是站在一定高度纵观全局,能像旁观者一样观察自己,便是理清自己的内心,清醒而镇定的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