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金星开玩笑问杨丽萍:“我很好奇,你指甲那么长,上厕所怎么办?”杨丽萍说:“你瞎操什么心?指甲才5㎝,又不是什么都干不了!,再说,还有助理呢。”
一番话,让人难免浮想联翩。
其实,也难怪金星对杨丽萍的生活好奇,这样一个充满灵性的仙子,她身上,总是藏着很多常人难以理解的东西。

比如,20岁的时候,她在床头放了一把刀,谁要追求她,就和谁拼命;
为了保持体型,30年来从不吃白米饭,
40年来,留着长达5cm的指甲,连生活都难以自理;
60年来,不曾生育;
这样的杨丽萍,到底是为了艺术献身,还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呢?
1、
1958年,在云南洱源一个鲜花簇拥的白族小村庄里,一个女娃娃伴着露珠的精灵,悄然降生。
她像所有白族人民一样,酷爱跳舞,经常在田间地头,旁若无人地自舞自乐。
别的孩子嬉戏打闹的时候,她却在观察树叶是如何摆动的,花儿是如何开放的,常常沉浸其中,连母亲叫她都听不见。
这个女孩,就是杨丽萍。
家里有3个弟弟妹妹,父亲早早和母亲离了婚。一家几口人的生活,全都压在了母亲身上。
那个时候的白族穷苦女孩,要想过活,还未成年就会嫁到别人家当“童养媳”。
杨丽萍是长姐,自然逃不过被“卖掉”的命运,但是她却格外聪明又幸运。
她很会操持生计,在镇上看中了一双花袜子很好看,她就回家去山上摘蘑菇,然后用草串起来,既新鲜又特别,拿到集市上,很快就被抢光了。
她也是村里跳舞最好的孩子,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却靠着自学,成了课间操的领操员。
那一日,西双版纳的一个舞蹈团来挑人,一眼就看中了这个气质非凡的小姑娘,想让她参加舞蹈团,而且每个月可以拿到30块钱的补贴。
可以跳舞还能拿工资,杨丽萍很开心。
母亲却喜忧参半,喜的是,女儿可以挣钱了,生活不会那么紧巴巴,
忧的是,一个女孩子去跳舞演出,和男伴那么亲密,村里的人会嚼舌根的。
权衡之下,母亲还是把杨丽萍锁在了家里,但是杨丽萍却背着母亲,偷偷逃出门,成了西双版纳歌舞团的一员。
然而初来乍到,一切跟她设想的都不一样。
2、
她虽然有天赋,但是功底薄弱,既不会劈叉,也跟不会下腰,常常拖团队的后腿,遭到同伴的孤立和抱怨。
更重要的是,她对那些整齐划一的动作,非常反感,认为那些跟“课间操”一样,毫无美感可言。
因此,每当别人跳舞时,她就沉浸在音乐的美感中,跟着想象,自我舒展、跳跃。
特立独行的她很快成了团队里的“异类”,常常遭到排挤,演出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
但是杨丽萍并不在意,没有机会演出,她正好有时间去看孔雀,看花草,一看就是半天,好像灵魂已经飘走去和它们对话了一样。
晚上回来后,她就细细模仿孔雀的动作,常常练着、练着就到了深夜。
“人只要有一个劲,就不会倒下。”
上天总是垂青那些真正热爱的人们,杨丽萍也因为坚持赢来了自己的机遇。
1979年,团里编排了一部新的舞蹈剧《孔雀公主》,主演碰巧生病不能上台,作为替补的杨丽萍这才有了演出的机会。
一开始,领导对她上台颇为忐忑,谁知,当杨丽萍孔雀的手势一出来,全场就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那柔软的身段,充满灵性的舞姿,仿若真的孔雀公主降临。
演出结束后,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杨丽萍一举夺得了云南省舞蹈比赛的一等奖,也因此被调入了中央民族歌舞团。
但是,新的环境里,杨丽萍依然是格格不入的存在。
团里所有的舞蹈,都有芭蕾的成分,可是杨丽萍不会下腰、不会旋转跳跃,常常成为同伴的笑柄。
但是她并不在乎,她深知自己喜欢的舞蹈和别人不一样。
谁要是想让她机械地模仿一段舞,她很难学会。
但要是告诉她,这个舞蹈想表达什么,杨丽萍很快就能即兴发挥,编好一段舞。
也因此,她从不随波逐流,总是坚持着心中最美的旋律,自己琢磨,勤勤恳恳地练习。
1988年,杨丽萍凭着自创的舞蹈《雀之灵》,惊艳了大半个中国。
她站在台上,纯净空灵,胳膊可以背着手旋转,用颀长的双手模仿鸟冠,
这些非规范化的技巧,都是她自己通过对自然的模仿和创造出来的,把孔雀的神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杨丽萍火了,各种演出邀约纷至沓来,她的孔雀舞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获得了满满的赞誉。
这支舞几乎是每个舞蹈生的必修课,直到今天仍然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都说,一个成功的人,必定也是孤独的人,这句话对于杨丽萍来说,再恰当不过。
3、
这么多年,人们提起她,常常毁誉参半。
有人说,她活得太矫情,把自己活成了老佛爷,也有人说她疯魔了。
你能想象,这是一个60岁老人的背吗?
为了保持身材,她从不吃米饭,午餐是一小片牛肉,半只苹果和一个鸡蛋。
参加饭局,别的人都在大快朵颐,她却独自嚼着玫瑰花。
连冯小刚都说,她不是人,是精,是仙。
从80年代起,杨丽萍就留着5厘米的原生指甲,每年花18万保养,
无法握筷子,就由助理夹菜到盘中。她洗净手后抓着吃。
除了握筷,简单的穿衣,洗澡,上厕所她都不能一人完成。
一次节目,金星好奇地问:上厕所,擦pp怎么办?
她说:没有什么不方便的,看手机坐电梯都是用手部的关节,上厕所用的是智能马桶。
她说的云淡风轻,可是几十年的坚持,其中的不便可想而知。
她做一切,无非是为了能够保持最美的体态,把舞蹈跳好。
为了舞出孔雀尖喙的形状,她才蓄起了长长的指甲。
为了保持舞台上良好的体态,她才忍住美食的诱惑,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她曾说:舞台太小了,更大的舞台是我的内心,自己的灵魂。
为了舞蹈,她甚至还放弃了生育的机会。
她曾有过两段婚姻,第一段第一个爱人是歌舞团的一名舞蹈演员,两人因为彼此不合适而结束婚姻。
她第二段则是和台湾的百亿商人刘淳晴。
32岁那年,靠《雀之灵》早已名扬海内外的杨丽萍被好友邀请参加生日聚会。
兴头之上的杨丽萍即兴表演了一场舞蹈,也引起了人群中台湾富商刘淳晴的注意。
所谓一见钟情,再见倾心,很快,刘淳晴就对杨丽萍展开了大胆而又热烈的追求。
杨丽萍被刘淳晴的执着与真情打动,最后选择与他交往。
恋爱后5年,两人相爱结婚。
2002年,杨丽萍与百亿富豪刘淳晴结婚7年之后。
刘淳晴突然对杨丽萍说:“我们要个孩子吧,我愿意把所有财产都给他!”
但医生说想怀孕,体脂要达到20%,这意味着必须要增肥。
杨丽萍思考再三,还是选择了离开,如果非要在孩子和舞蹈之间做选择,她宁愿选择后者。
没有哪个女人不渴望一段美好的爱情,杨丽萍也不例外,不然她也不会编排出那么缠绵悱恻的舞蹈《两棵树》。
可是,相比于舞蹈,她宁愿把爱情埋在心底。
曾经,网上有过这样一个帖子,讽刺杨丽萍不要孩子,事业做得再成功享受不到天伦之乐也是不完美的。
评论下方的点赞数高达上万,帖子的热度,逼得杨丽萍罕见为自己发声,她说:
“有些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有些是旁观,而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到这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于她而言,她就像为舞蹈而生的精灵,她的使命,就是用肢体语言去感受生命的一切静谧和美好。
这么多年,她从未放弃自己的初衷。
4、
看到很多民族舞蹈在消亡。正爆红的杨丽萍,毅然把户口迁回云南,斥巨资拍摄了舞蹈《云南映像》。
为了表现自己根植的那片土地原生态的美好,里面所有的舞者都是土生土长的农家人。
比如她找到虾嘎时,他正在放牛,牛跑了,虾嘎大声朝着山那边吆喝:“帮我抓住牛呦!”,像唱歌一样,他的那种通透的嗓音一下就把杨丽萍震撼了。
他和村子里的人,在悬崖边上跳舞,打“盲鼓”,打得手都出血了,杨丽萍觉得这才是真正爱舞蹈的人,就把他带了出来。
《云南映象》上映后,广受好评,世人都惊叹于这样原生态的歌舞作品,看起来又土又美。
2006年,杨丽萍在云南和缅甸交界的原始部落采风时,发现了一种神奇的鼓,最大的有三四米高,十几个人都抬不动。
当听到鼓声发出时,那种震撼让杨丽萍顷刻间泪流满面,像是感受到了神灵的召唤一般。
而制作这种鼓的过程,更是让人匪夷所思。
为了寻找能制作这种鼓的树,他们要全村人出动,把鸡蛋往树上扔,在他们的信仰里,只有树上有神灵的存在,鸡蛋才不会碎。
所以碰到哪一棵树鸡蛋扔上去不会碎,全村人一起把这棵树砍下来,拖回去,浸泡、打磨,两年后方可成型。
这种充满着神秘和美好寄托的鼓声,大大触动了杨丽萍的心灵。
于是她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到处去搜集这些鼓,和其他乐器,并创作了大型打击乐舞《云南的响声》。
她总是在用全身心去感受大自然的奥妙,不遗余力去发掘和传播。
她说:“演出总有结束的时候,但我生命里的舞蹈永不谢幕”。
为舞蹈而生,为舞蹈而痴狂,从自然走上舞台,又从舞台回到了自然,她是一个奇迹,用一生只做好一件事。
5、
舞台之外,她活得超脱又淡然。
2002年,张纪中拍《射雕英雄传》时,邀请杨丽萍出演梅超风。
清冷的气质,长达5厘米的长指甲,也只有她演出了九阴白骨爪的狠厉和阴柔了。
张纪中曾在《金星秀》时说,杨丽萍当时进组拍戏,从来不带助理,别的比她名气小的明星都是前呼后拥,只有她,这么大一个演员,自己一个人就去了。
拍戏的时候从不矫情,比任何人都肯下功夫。
张纪中连连惊叹:“这才是真正值得尊重的艺术家啊!”
杨丽萍很少参加综艺,但凡参加都是因为开发新的舞蹈项目,缺钱了。
有一次,她去一个舞蹈综艺当评委,遇到了冤家金星。
两个人因为不同的评判标准,各执一词,在节目上争论的脸红脖子粗,谁也不服谁。
但是私底下,金星仍然非常尊重她,她曾在马东的节目里说:
“我非常欣赏她和她的舞蹈,她把一个东西磨得透透的,磨到了极致,到了一个不可超越的高度,太难了,她是我的前辈”。
能让心直口快的金星这么夸赞的同行,也就只有杨丽萍了。
她对孔雀舞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传播的奉献,这世上再无第二人能取代。
为了舞蹈,她可以接受任何在外人看来难以忍受的“煎熬”,只为了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外界的任何评价,与她而言,就像微风在耳边掠过一样,很快就消失不见了。
2021年,她和少数民族舞者们为牛年主题创作的舞蹈作品,无缘央视春晚。
所有人都为她遗憾,而她却穿着自己设计的“乞丐服”,惬意地走在家乡大理的石板路上。
在她的心里除了舞蹈,一切都是小事。
后记:
所谓“不疯魔不成活”,只有达到痴迷的境界,才能将一件事做到极致,
她用她对舞蹈的“疯魔”谱写了绚丽精彩的人生,成为了真正的“孔雀公主”。
她的一生,已经和孔雀之灵,和她的故土融为一体,
就像摄影师对她的评价:杨丽萍是离大自然和上帝最近的人。
如今,她已然退休,居住在月亮宫里,北依苍山,面朝洱海,吸纳天地的精华,
在山色空蒙和乱云飞渡间,悠然自得。
她一生都在为自己而活,从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对于艺术的领悟,真正做到了前无古人。
不能生育,没有自己的孩子又能怎样呢?她就是那个永不孤单的孔雀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