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个施正荣,半部“中国光伏史”?吴晓波点评:他的信用已经破产

作者:徐干事聊商业
一个施正荣,半部“中国光伏史”?吴晓波点评:他的信用已经破产

如今,要问谁是中国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很多人会说是市值突破4000亿元的隆基股份。但如果问起谁是“光伏产业第一人”,相信很多人不会把票投给隆基股份的实控人——李振国,而会投给曾经的“中国首富”、无锡尚德的创始人——施正荣。

从作为“弃婴”被别人收养,到靠着知识走出了大山,到以“洋博士”身份回国,再到成为“中国首富”,完成这一番成就,施正荣用了41年。然而之后,仅过了8年,施正荣便从光伏行业的英雄,沦落到财富和信用的双双破产。

如今,沉寂10年后,已入籍澳大利亚的施正荣又以27亿身价重回大众视野,大家还会将他视作英雄的“王者归来”么?

一个施正荣,半部“中国光伏史”?吴晓波点评:他的信用已经破产

一、靠知识改变命运的“弃婴”

1963年,施正荣出生在江苏扬中一个贫困的家庭,因为家里养不活这么多人,施正荣刚一出生就过继给了一户施姓的人家。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施正荣并没有抱怨,反而说:“小时候,我的梦想是走出这片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1979年,16岁的施正荣凭借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顺利考入了长春光机学院。后又进入了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研究所读研究生,并于1988年来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拜入“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门下,成为了新南威尔士大学历史上获得博士学位时间最短的学生,甚至还攻克了“将硅薄膜生长在玻璃上”这一世界难题。就连格林教授对这个学生,也连连夸赞:“施正荣是我教过的最聪明的学生之一。”

一个施正荣,半部“中国光伏史”?吴晓波点评:他的信用已经破产

2000年,目睹了太阳能市场迅猛发展的施正荣,带着对创业的渴望,放弃了澳洲优越的生活回到了国内。很多人说:“施正荣的到来,改变了中国光伏行业,”

事实上的确如此,选择回国,来到无锡,不仅对施正荣自己,还是对中国的光伏产业,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一个施正荣,半部中国光伏史”,这句话一点不为过。施正荣带来了从澳大利亚学来的光伏硅薄膜技术,开创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商业化。

不过,“中国光伏教父”施正荣的创业初期并非那么顺利。

二、从无锡起家的“中国首富”

回到国内的施正荣,花了一个礼拜写下了一份210页的商业计划书,高喊着:“给我800万美元,我还你一个世界第一大企业”的口号,高调融资。但却遭到风投机构的白眼,甚至有人直呼施正荣是“商业骗子”。

不过有一个城市却敏锐地捕捉到了施正荣和他背后的光伏项目。这个城市便是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无锡。在一定程度上,与其说是施正荣成就了中国光伏行业,不如说成就中国光伏行业的,是无锡市。

一个施正荣,半部“中国光伏史”?吴晓波点评:他的信用已经破产

2001年,无锡尚德太阳能公司成立,在无锡的号召下,当地8家国企向尚德入股600万美元。经过两年时间,尚德完成了第一条光伏电池板生产线,产能高达15兆瓦/年,这几乎是当时中国光伏电池产量此前4年的总和,不过尚德的经济效益却不乐观,当年亏损了近700万。

2003年是尚德最艰难的时候,当初创业的伙伴纷纷不看好,相继离去。最终无锡官方出面拿到了小天鹅的5000万担保资金,这才让尚德渡过了难关。

2004年,德国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对光伏产业的补贴力度加大,推动了全球光伏市场规模的扩大,同比增长高达61%。这让尚德直接跃入爆发期。融资、扩张、上市,尚德很快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无锡也成为了中国最大光伏生产基地。施正荣也得到了“光伏英雄”、“中国光伏教父”、“中国首富”等多项荣耀称号。

一个施正荣,半部“中国光伏史”?吴晓波点评:他的信用已经破产

有了尚德的成功,无锡又推出了530计划,5年内吸引了30名光伏领军型人才,其他城市如苏州也都不甘示弱,纷纷建立自己的光伏产业基地。当时的光伏产业用一句话总结便是:只要有钱,就能投产,只要投产就能赚钱。在不到几年的时间里,数十家光伏企业成功上市。

从2005年到2015年,中国光伏装机容量从68兆瓦增长到了16600兆瓦,十年增长了244倍。在当时,中国光伏企业占据了全球光伏产业链前10的位置,这也是后来很多人说的,“是施正荣让中国光伏产业,与世界差距缩短了至少15年”的重要原因。

然而就像如今新能源汽车产业一样,产能暴增的背后,是未来产能过剩的隐患。

一个施正荣,半部“中国光伏史”?吴晓波点评:他的信用已经破产

三、保全自己,是对,是错?

施正荣“导演”光伏产业大戏让自己名利双收,也让当时中国光伏产业看起来一片欣欣向荣。但实际上,彼时国内光伏产业正值发展初期,产业链上90%的原材料如单晶硅、多晶硅主要依赖进口。可以说当时中国光伏产业的命门被外国上游原材料公司狠狠地握在手中。在一定程度上说,尚德所做的就是一个高级的加工厂的角色。

2004年之后,伴随着中国光伏行业急速增长的,还有晶硅原料的价格暴涨。

从2006年的20美元/公斤,不到2年就涨到了500美元/公斤。虽然施正荣个人财富收获无数。但整个中国光伏产业链最大的蛋糕却都流到了欧美资本的口袋。这一切隐患最终在2011年彻底爆发。

随着尚德的成本高企,公司出现重大亏损,到2012年时,尚德美股市值已经蒸发了近60%。到了2013年3月,无锡尚德公司破产重整,牵涉50多家债权人,涉及金额高达170亿元。

其实,施正荣本有希望挽救尚德,但他却选择了保全自身利益,拒绝将自己个人全部资产作无责担保,同时也拒绝了本地国资公司无锡国联的接盘,最终让尚德走进了破产的死胡同。对此,财经评论专家吴晓波曾说,随着尚德的清算,施正荣的信用也随之破产了。

一个施正荣,半部“中国光伏史”?吴晓波点评:他的信用已经破产

四、结语

从2013年到2022年,10年过去了。

如今,已入澳大利亚籍的施正荣,凭借27亿的身价重回胡润富豪榜。其发明的可附着在建筑表面的光伏材料,正成为他重新“征服”光伏产业的新利器。

但正如很多财经评论家所说的:企业破产了可以重来。个人信用破产了,还能重来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