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人想要自己的文化和艺术灭亡,“一眼假”三个字足够

作者:我们都没有文化

近日看到了藏友转过来的上海某大收藏家和美术馆馆长的视频,聊到他去国际某大拍卖行买入一幅中国古代书画,继而被官方某博研究员和各路人马围攻打假之事。视频不便转发,懂的人都清楚。鄙人也不想就此事炒作,仅谈一下个人对此事的看法。有据或无据打假一事,确实是需要有关各方重视起来了。

我们先看一下下面这组数据(网络转载):

2020年,新冠肺炎蔓延全球,艺术市场饱受挑战;时至今日,大家都习惯了在疫情下生活,那么艺术市场又恢复元气了没有?

巴塞尔艺术展和瑞银集团共同出版的《艺术市场报告》,正好带来答案。

这份新鲜出炉的报告指出,2021年环球艺术市场成交额达US$651亿(RMB 4,140亿),不但按年上升29%,亦高于疫情前的2019年。

中国人想要自己的文化和艺术灭亡,“一眼假”三个字足够
中国人想要自己的文化和艺术灭亡,“一眼假”三个字足够

据笔者了解,这位被博物馆研究员们和不明真相路人打假的收藏家,于去年也拍下了一幅价值过亿的西方印象派作品。当时笔者就拍手赞叹,这次出手干得漂亮,捡了个大漏了!此画比《浮冰,贝内古》强太多。

笔者最近同时看到了这位大收藏家的视频,以及上述数据,就在想:如果,买中国的古代艺术品,经常遇到被群殴这种现象,同样成本之下,为什么还要买中国东西?张大千、齐白石比莫奈、梵高更牛掰吗? 中国的瓷器一定比NFT的丑陋猿价值更高吗?当我们去国际艺术品舞台同台竞技的时候,有人想过买家的困境吗?

这位大藏家说,他觉得他是个生意人,不应该来搞收藏,但是总要有人来做这个事,这是他买中国书画的一个心声。那么,这种对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热爱,可以维持多久?说句良心话,如果我是他,自从这次事件后,我以后搞收藏一定只买西方的东西。我花自己钱的,保护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和艺术,遭到的是学术界和大众的各路打假,进一步乃至人格侮辱和贬损,我图什么?图个身败名裂吗?

最令人难过的是,某博研究员连是否双勾填涂都没有搞清楚,清初和清中期二位收藏家的印鉴核对得也是稀里糊涂,就做出了晚清勾填的结论,发表于重要的学术期刊。我们看一下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余辉先生在回应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曹星原打假《千里江山图》时针对蔡京跋文是否勾填时说的一段话:“溥跋经检测,不存在双钩现象。现在电子图像使用已经非常广泛。故宫博物院的资料信息部一些计算机的专家也告诫过我们:你们在使用电子图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什么问题?不要过度放大。故宫的专家也告知社会上流传的九亿像素的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电子图片根本不存在。反过来讲普通计算机是无法打开九亿像素的电子文件,更不用说手机了。除非是用于出版的专业计算机才能有专门的配置软件才能打开九亿像素。 我请他们提供一个高像素的两个字就够了“尚有”,它的像素是4.61MB。” 而打假此位藏家所拍中国书法藏品的某博研究员,难道不是放大放大再放大,得到了双勾填涂的结论吗?两馆从无召开过任何学术交流活动吗?为什么易境而处,同一个问题,同一种技术,得出了正好截然相反的结论呢?我们的技术、我们的学术,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而存在的?给自己东西做辩护的时候认真理,打假人家的时候就可以乱来?

在曹星原打假《千里江山图》这事上,余辉先生尽了本份。他是一位研究材质方面的专家,他从装裱等各方面给予了有理有据的驳斥。但我们研究书法的专家呢?谁看出来了曹星原就是个对中国书法和书法史一窍不通的人?她连书法是一种动态中求平衡的艺术都不知道,蔡京的“臣”、“京”二字大小不一样就是错的,认这种死理的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可谓一窍不通。请问你要放着游标卡尺写书法吗?照你的逻辑,中国古代的行书草书大家们不得集体死无葬身之地?斯坦福不懂中国书法让她钻了空子可以理解,中国书画学术界浑浑噩噩、语焉不详,就叫人匪夷所思了。

官方博物馆的藏品,研究员和国外的各路不明势力搏击也就罢了。叫人难过的是,为什么会有人跳出来对私人藏家的藏品打假?在未征得藏品所有人同意的前提下,你就可以把结论发布在公开刊物上?而且仅凭图片而已,是否上手了实物?如果你告知收藏家你的鉴定结论,他还会同意你发表此类论文吗?你会轻易去打假大英博物馆的某幅梵高作品吗?斯坦福的教授污蔑中国的书画作品是两次欺君罔上,你们在哪里?顺便问一下曹星原,你一个美国人,我们的画“欺不欺君”跟你有关系吗?你应该关心一下新冠病毒是不是made by Trump吧?

外国人就算了,为什么这类不尊重他人财产权、名誉权和知识产权的现象,可以由中国的各路“砖家”为所欲为地强加在中国收藏家身上?而且不是一次两次,是持续几十年的电视节目秀场、互联网、学术期刊,没完没了......

你们要中国文化和艺术灭亡,真的特别简单,只需键盘敲上如下三个字:“一眼假”。不够过瘾的话,还可以:景德镇、上周的、国宝帮、明朝的(明天才会出现的朝代)、双勾填涂、晚清民国低仿、博物馆没有这种纹饰、成化无大器、汝窑全世界只有57件、几个亿的东西怎么可能在你手上......

我这两天写鉴定文章,我特意设了一个坑:对于两宋瓷器,一篇文章通篇没有提到任何当代仿品(换言之,我没有任何打假,也不讲解怎么分辨假货),另一篇专门写了如何区分历代仿品(换言之,加入了打假,以及讲解怎么分辨假货)。而提供的微观鉴定证据和数据呢,第一篇还要更实锤一点,第二篇由于器物年代晚的缘故,更多一点依靠眼学。两篇的差别仅仅只是这一点......

阅读量差不多,第一篇一群键盘侠来打假围攻,第二篇基本没见人打假,仅一人说某器不到北宋,说话客气。只要是有据的合理质疑,我都欢迎。凡是头条显示给我看的评论(它们的bug,评论经常显示不全),我都一一回复。

无据打假的这些人大多是新来的,看他们的评论我就知道对我之前所有的鉴定文章和整个体系毫不知情。我在关于书画鉴定的前言中曾经明确,与其讨论真假的结论,不如我们先聊方法论。方法论没谈清楚之前,聊结果必然是五花八门,除了各执一词没有任何价值,纯属浪费时间。很多关注我许久的粉丝都认同这一点,只有新来的不知道。当然新来的也不清楚如何界定科学和眼学鉴定,何谓出土痕迹上的铁证等。更为荒唐的是,仅仅因为我的文章中加入了“打假历代至今仿品”的内容,就没人跳出来打假了。有些人不打假,就找不到“落地感”和“存在感”,这种流毒,起点在哪里?现在连数据、科学和司法的鉴定方法,乃至仿造不了的出土痕迹的证据都不认了,万般皆下品唯有打假高。找不到打假的机会,才肯罢手。

真正搞鉴定的,都知道打假容易鉴真难。当你不懂或者没把握的时候,随便找个理由把东西否掉,你就是权威,这种理由太容易找了,随便看个电视节目就能编出几十条。但是,真正要在一大堆仿品中挑出对的那几件真东西,考验的是真本事。换句话说,我们需要能打假的专家吗?买家不需要,买家需要的是能帮他把东西都挑对的人,你把所有我想买或已买的东西都否了,我还买什么呢?卖家更加不需要,我卖这件东西,一物一价,认你就掏钱,不认就再逛逛。那么,到底是谁需要打假呢?有些人,在打假完毕之后,他们一定会塞给你一件别人代持的自己的东西。还有一些人有样学样,觉得只有打假才显得自己有能耐,鉴真达不到效果,一旦你给某些个东西鉴真了,你就变成了落水狗,哪怕你是国家博物馆的专家也一样。

本质上来说,中国百姓如果要中国文化灭亡,任何人都救不回来,别提几个收藏家,几亿个也没用。中央三令五申,保护和合理利用文物,拦阻不了一群不学无术搅浑水的盲流。反正外国人不买,中国人也因为被痛打落水狗而不愿买,搞学术的都在做生意,过几年后就名存实亡。上海北京已经开始试点艺术交易城市,在这个国际大舞台上,中国古代精美的艺术品都是假货,唯有无价值的老普残对。别国的艺术品就要来赚足我们的银两,反哺大陆民众的心灵。现在一些明星流行买日本人画的油画的授权版画,一件复刻品卖几万块钱,各种光怪陆离的病态人物和鬼怪,那是日本文化的精髓。买这些是时髦,可以悬于别墅厅堂。买中国人自己的艺术品,你最好藏着掖着别拿出来给人看。

正如那句歌词唱的:“怀疑啊,是可怕的武器,谋杀了爱情。我在这里,本来是晴朗好天气!”

在此负责任地隔空喊话这位藏家一句话,在这种未经授权就肆意打假、只有打假才能秒变专家挣足资本的现象没解决之前,去买梵高和莫奈吧!何必呢?喜爱和保护总得有个限度,没必要把财产、名誉,严重者乃至身家性命都搭上吧。为了保家卫国舍身赴死那是勇士,但是为了保护这份文化去流血牺牲当烈士,殊无必要。笔者对此类事深有体会,有人威胁我要泼我辣椒水的,就只因为我在网上发文说老翡翠是天然的。

有人说这些文物都是公共文化遗产,为了大众的利益,为了大众见不到假货,我就是要打假。是的,你有你说话的自由,但不是每一句话都是有益的,有很多话是毒瘤。另外,请你先取得藏品持有人或私人博物馆美术馆的授权,认认真真去研究一番再说,不要拿着网图就来。是你想要借着人家的东西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无论出于何种目的,第一,上手实物,第二,认真研究小心推理,第三,把你要写的内容和结论告知对方,询问人家可否发表,第四,如果出了错误,及时更正道歉,不要抵赖,因为对人家名誉权有损。

另外的一些不学无术的键盘侠,你可以评论,因为我开放了评论,但是任何一条恶意的评论,都是有代价的。我不放开评论,那些想认真交流的人就没法留言,但给你留言的机会,不代表你可以乱说话。那些去给乌克兰美女留言的混账,不是在打中国人的脸吗?他们是有说话的权利没错,但是他们说的话还是人话吗?打假者合力的效果,就是搞死中国文化和艺术,让所有藏家只敢去买西方的艺术品。

对那些靠打假别人来卖自己东西的人也一样,不管你归属于哪个群体,你打假民间藏家,民间藏家打假你,你打假官方博物馆,博物馆专员打假你,最后的结果就是中国人全民打假热,外国人一边偷着乐。而买家只敢去买西方东西。大家一起把本民族文化作死了,你也甭想再挣一毛钱。为什么现在有些机构开一个民间鉴宝会,去的不到百人,甚至就十几个呢?一旦信任不存、风气诡异,我们还能做什么?一种文化和艺术,全民都看不懂了,也不认可,跟文物流失相比,那就只是多一具文化的尸体摆在博物馆或者藏家的房间里。

中医有个约定俗成的惯例:医不扣诊。什么意思?我就算病入膏肓了,我不请你,你不可以给我开方子。为什么呢?这是我自己的身体和性命,我不信任你,你上门也是自讨没趣,哪怕你医术再高超。更严重的问题是,如果医生非要去给你开方,万一患者按方吃药去世了,谁的责任?这其中还有是否遵医嘱服药和禁忌的问题。医患纠纷没完没了,家属讹诈又怎么办? 中医这个传统就是要求医生不可说,别主动招惹是非。哪怕你走在路上见到一个人面色病入膏肓,不能主动上去拍拍肩膀跟人说你快死了,找我开药三月见起色。残酷吗?残酷!我见过有人明明可以靠中医治好的毛病,至多花上几个月到一年,因为家属不信中医,非要拉去做手术,这样死的人周围有几个。我有中医朋友,也有西医朋友,我知道他们各自擅长什么,什么时候该去找谁,我是个生过病的人,我也是个幸运的人,早日明白了这些道理。

所以你要想保持身体健康,最好在健康的时候就主动去寻找中医高人,三不五时地有点小毛病就去找人家调理一下,别搞到被西医下了病危通知单才去满世界地求医问药。

回到中国文化,打假者们,如果你们还爱这文化和艺术,消停消停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