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人想要自己的文化和藝術滅亡,“一眼假”三個字足夠

作者:我們都沒有文化

近日看到了藏友轉過來的上海某大收藏家和美術館館長的視訊,聊到他去國際某大拍賣行買入一幅中國古代書畫,繼而被官方某博研究員和各路人馬圍攻打假之事。視訊不便轉發,懂的人都清楚。鄙人也不想就此事炒作,僅談一下個人對此事的看法。有據或無據打假一事,确實是需要有關各方重視起來了。

我們先看一下下面這組資料(網絡轉載):

2020年,新冠肺炎蔓延全球,藝術市場飽受挑戰;時至今日,大家都習慣了在疫情下生活,那麼藝術市場又恢複元氣了沒有?

巴塞爾藝術展和瑞銀集團共同出版的《藝術市場報告》,正好帶來答案。

這份新鮮出爐的報告指出,2021年環球藝術市場成交額達US$651億(RMB 4,140億),不但按年上升29%,亦高于疫情前的2019年。

中國人想要自己的文化和藝術滅亡,“一眼假”三個字足夠
中國人想要自己的文化和藝術滅亡,“一眼假”三個字足夠

據筆者了解,這位被博物館研究員們和不明真相路人打假的收藏家,于去年也拍下了一幅價值過億的西方印象派作品。當時筆者就拍手贊歎,這次出手幹得漂亮,撿了個大漏了!此畫比《浮冰,貝内古》強太多。

筆者最近同時看到了這位大收藏家的視訊,以及上述資料,就在想:如果,買中國的古代藝術品,經常遇到被群毆這種現象,同樣成本之下,為什麼還要買中國東西?張大千、齊白石比莫奈、梵高更牛掰嗎? 中國的瓷器一定比NFT的醜陋猿價值更高嗎?當我們去國際藝術品舞台同台競技的時候,有人想過買家的困境嗎?

這位大藏家說,他覺得他是個生意人,不應該來搞收藏,但是總要有人來做這個事,這是他買中國書畫的一個心聲。那麼,這種對中國古代文化和藝術的熱愛,可以維持多久?說句良心話,如果我是他,自從這次事件後,我以後搞收藏一定隻買西方的東西。我花自己錢的,保護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和藝術,遭到的是學術界和大衆的各路打假,進一步乃至人格侮辱和貶損,我圖什麼?圖個身敗名裂嗎?

最令人難過的是,某博研究員連是否雙勾填塗都沒有搞清楚,清初和清中期二位收藏家的印鑒核對得也是稀裡糊塗,就做出了晚清勾填的結論,發表于重要的學術期刊。我們看一下故宮博物院的專家餘輝先生在回應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曹星原打假《千裡江山圖》時針對蔡京跋文是否勾填時說的一段話:“溥跋經檢測,不存在雙鈎現象。現在電子圖像使用已經非常廣泛。故宮博物院的資料資訊部一些計算機的專家也告誡過我們:你們在使用電子圖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什麼問題?不要過度放大。故宮的專家也告知社會上流傳的九億像素的王希孟《千裡江山圖》的電子圖檔根本不存在。反過來講普通計算機是無法打開九億像素的電子檔案,更不用說手機了。除非是用于出版的專業計算機才能有專門的配置軟體才能打開九億像素。 我請他們提供一個高像素的兩個字就夠了“尚有”,它的像素是4.61MB。” 而打假此位藏家所拍中國書法藏品的某博研究員,難道不是放大放大再放大,得到了雙勾填塗的結論嗎?兩館從無召開過任何學術交流活動嗎?為什麼易境而處,同一個問題,同一種技術,得出了正好截然相反的結論呢?我們的技術、我們的學術,到底是為了什麼目的而存在的?給自己東西做辯護的時候認真理,打假人家的時候就可以亂來?

在曹星原打假《千裡江山圖》這事上,餘輝先生盡了本份。他是一位研究材質方面的專家,他從裝裱等各方面給予了有理有據的駁斥。但我們研究書法的專家呢?誰看出來了曹星原就是個對中國書法和書法史一竅不通的人?她連書法是一種動态中求平衡的藝術都不知道,蔡京的“臣”、“京”二字大小不一樣就是錯的,認這種死理的人,對中國傳統文化可謂一竅不通。請問你要放着遊标卡尺寫書法嗎?照你的邏輯,中國古代的行書草書大家們不得集體死無葬身之地?斯坦福不懂中國書法讓她鑽了空子可以了解,中國書畫學術界渾渾噩噩、語焉不詳,就叫人匪夷所思了。

官方博物館的藏品,研究員和國外的各路不明勢力搏擊也就罷了。叫人難過的是,為什麼會有人跳出來對私人藏家的藏品打假?在未征得藏品所有人同意的前提下,你就可以把結論釋出在公開刊物上?而且僅憑圖檔而已,是否上手了實物?如果你告知收藏家你的鑒定結論,他還會同意你發表此類論文嗎?你會輕易去打假大英博物館的某幅梵高作品嗎?斯坦福的教授污蔑中國的書畫作品是兩次欺君罔上,你們在哪裡?順便問一下曹星原,你一個美國人,我們的畫“欺不欺君”跟你有關系嗎?你應該關心一下新冠病毒是不是made by Trump吧?

外國人就算了,為什麼這類不尊重他人财産權、名譽權和知識産權的現象,可以由中國的各路“磚家”為所欲為地強加在中國收藏家身上?而且不是一次兩次,是持續幾十年的電視節目秀場、網際網路、學術期刊,沒完沒了......

你們要中國文化和藝術滅亡,真的特别簡單,隻需鍵盤敲上如下三個字:“一眼假”。不夠過瘾的話,還可以:景德鎮、上周的、國寶幫、明朝的(明天才會出現的朝代)、雙勾填塗、晚清民國低仿、博物館沒有這種紋飾、成化無大器、汝窯全世界隻有57件、幾個億的東西怎麼可能在你手上......

我這兩天寫鑒定文章,我特意設了一個坑:對于兩宋瓷器,一篇文章通篇沒有提到任何當代仿品(換言之,我沒有任何打假,也不講解怎麼分辨假貨),另一篇專門寫了如何區分曆代仿品(換言之,加入了打假,以及講解怎麼分辨假貨)。而提供的微觀鑒定證據和資料呢,第一篇還要更實錘一點,第二篇由于器物年代晚的緣故,更多一點依靠眼學。兩篇的差别僅僅隻是這一點......

閱讀量差不多,第一篇一群鍵盤俠來打假圍攻,第二篇基本沒見人打假,僅一人說某器不到北宋,說話客氣。隻要是有據的合理質疑,我都歡迎。凡是頭條顯示給我看的評論(它們的bug,評論經常顯示不全),我都一一回複。

無據打假的這些人大多是新來的,看他們的評論我就知道對我之前所有的鑒定文章和整個體系毫不知情。我在關于書畫鑒定的前言中曾經明确,與其讨論真假的結論,不如我們先聊方法論。方法論沒談清楚之前,聊結果必然是五花八門,除了各執一詞沒有任何價值,純屬浪費時間。很多關注我許久的粉絲都認同這一點,隻有新來的不知道。當然新來的也不清楚如何界定科學和眼學鑒定,何謂出土痕迹上的鐵證等。更為荒唐的是,僅僅因為我的文章中加入了“打假曆代至今仿品”的内容,就沒人跳出來打假了。有些人不打假,就找不到“落地感”和“存在感”,這種流毒,起點在哪裡?現在連資料、科學和司法的鑒定方法,乃至仿造不了的出土痕迹的證據都不認了,萬般皆下品唯有打假高。找不到打假的機會,才肯罷手。

真正搞鑒定的,都知道打假容易鑒真難。當你不懂或者沒把握的時候,随便找個理由把東西否掉,你就是權威,這種理由太容易找了,随便看個電視節目就能編出幾十條。但是,真正要在一大堆仿品中挑出對的那幾件真東西,考驗的是真本事。換句話說,我們需要能打假的專家嗎?買家不需要,買家需要的是能幫他把東西都挑對的人,你把所有我想買或已買的東西都否了,我還買什麼呢?賣家更加不需要,我賣這件東西,一物一價,認你就掏錢,不認就再逛逛。那麼,到底是誰需要打假呢?有些人,在打假完畢之後,他們一定會塞給你一件别人代持的自己的東西。還有一些人有樣學樣,覺得隻有打假才顯得自己有能耐,鑒真達不到效果,一旦你給某些個東西鑒真了,你就變成了落水狗,哪怕你是國家博物館的專家也一樣。

本質上來說,中國百姓如果要中國文化滅亡,任何人都救不回來,别提幾個收藏家,幾億個也沒用。中央三令五申,保護和合理利用文物,攔阻不了一群不學無術攪渾水的盲流。反正外國人不買,中國人也因為被痛打落水狗而不願買,搞學術的都在做生意,過幾年後就名存實亡。上海北京已經開始試點藝術交易城市,在這個國際大舞台上,中國古代精美的藝術品都是假貨,唯有無價值的老普殘對。别國的藝術品就要來賺足我們的銀兩,反哺大陸群眾的心靈。現在一些明星流行買日本人畫的油畫的授權版畫,一件複刻品賣幾萬塊錢,各種光怪陸離的病态人物和鬼怪,那是日本文化的精髓。買這些是時髦,可以懸于别墅廳堂。買中國人自己的藝術品,你最好藏着掖着别拿出來給人看。

正如那句歌詞唱的:“懷疑啊,是可怕的武器,謀殺了愛情。我在這裡,本來是晴朗好天氣!”

在此負責任地隔空喊話這位藏家一句話,在這種未經授權就肆意打假、隻有打假才能秒變專家掙足資本的現象沒解決之前,去買梵高和莫奈吧!何必呢?喜愛和保護總得有個限度,沒必要把财産、名譽,嚴重者乃至身家性命都搭上吧。為了保家衛國舍身赴死那是勇士,但是為了保護這份文化去流血犧牲當烈士,殊無必要。筆者對此類事深有體會,有人威脅我要潑我辣椒水的,就隻因為我在網上發文說老翡翠是天然的。

有人說這些文物都是公共文化遺産,為了大衆的利益,為了大衆見不到假貨,我就是要打假。是的,你有你說話的自由,但不是每一句話都是有益的,有很多話是毒瘤。另外,請你先取得藏品持有人或私人博物館美術館的授權,認認真真去研究一番再說,不要拿着網圖就來。是你想要借着人家的東西發表自己的學術見解,無論出于何種目的,第一,上手實物,第二,認真研究小心推理,第三,把你要寫的内容和結論告知對方,詢問人家可否發表,第四,如果出了錯誤,及時更正道歉,不要抵賴,因為對人家名譽權有損。

另外的一些不學無術的鍵盤俠,你可以評論,因為我開放了評論,但是任何一條惡意的評論,都是有代價的。我不放開評論,那些想認真交流的人就沒法留言,但給你留言的機會,不代表你可以亂說話。那些去給烏克蘭美女留言的混賬,不是在打中國人的臉嗎?他們是有說話的權利沒錯,但是他們說的話還是人話嗎?打假者合力的效果,就是搞死中國文化和藝術,讓所有藏家隻敢去買西方的藝術品。

對那些靠打假别人來賣自己東西的人也一樣,不管你歸屬于哪個群體,你打假民間藏家,民間藏家打假你,你打假官方博物館,博物館專員打假你,最後的結果就是中國人全民打假熱,外國人一邊偷着樂。而買家隻敢去買西方東西。大家一起把本民族文化作死了,你也甭想再掙一毛錢。為什麼現在有些機構開一個民間鑒寶會,去的不到百人,甚至就十幾個呢?一旦信任不存、風氣詭異,我們還能做什麼?一種文化和藝術,全民都看不懂了,也不認可,跟文物流失相比,那就隻是多一具文化的屍體擺在博物館或者藏家的房間裡。

中醫有個約定俗成的慣例:醫不扣診。什麼意思?我就算病入膏肓了,我不請你,你不可以給我開方子。為什麼呢?這是我自己的身體和性命,我不信任你,你上門也是自讨沒趣,哪怕你醫術再高超。更嚴重的問題是,如果醫生非要去給你開方,萬一患者按方吃藥去世了,誰的責任?這其中還有是否遵醫囑服藥和禁忌的問題。醫患糾紛沒完沒了,家屬訛詐又怎麼辦? 中醫這個傳統就是要求醫生不可說,别主動招惹是非。哪怕你走在路上見到一個人面色病入膏肓,不能主動上去拍拍肩膀跟人說你快死了,找我開藥三月見起色。殘酷嗎?殘酷!我見過有人明明可以靠中醫治好的毛病,至多花上幾個月到一年,因為家屬不信中醫,非要拉去做手術,這樣死的人周圍有幾個。我有中醫朋友,也有西醫朋友,我知道他們各自擅長什麼,什麼時候該去找誰,我是個生過病的人,我也是個幸運的人,早日明白了這些道理。

是以你要想保持身體健康,最好在健康的時候就主動去尋找中醫高人,三不五時地有點小毛病就去找人家調理一下,别搞到被西醫下了病危通知單才去滿世界地求醫問藥。

回到中國文化,打假者們,如果你們還愛這文化和藝術,消停消停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