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周一字”之十三|书

1

“要好好读书,不然长大了就只能去挖煤。”

是啊!村子后山的山那边,确实不好小煤窑(现在已经没了,估计也差不多挖光了)。

“要好好读书,不然长大了就只能和我们一起在家种田。”

当农民,除了山,不就是那几亩水田吗?

……

这样的话语,在学生时代,父母常给我念叨。当时我的脑海里,书的概念,就是书本。或者说,就是教材、课本。

我的学生时代,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虽然已经实行改革开放,但对于农村来说,课外书,甚至说逛书店,属于高大上的离自己很遥远的事物。

虽然听说过县城有新华书店,但那时候别说我们小孩了,连大人们都很难得进县城一趟。在大人们的眼里,县城的东西虽然好,但很贵,加上来回的车费,划不来。第一次进县城,是跟着母亲去走亲戚,从县城中转坐车。一下车,就看到候车旁边的广场,真有第一次进城的那股新鲜感和好奇感。母亲叮嘱我,看看有没有往坊楼(我的家乡小镇)的中巴。我抬眼一看,远处就开来一辆。我马上叫母亲:“车来了!”上车,回家路上,我还嘀咕着,第一次进县城,却没在县城逛过。母亲笑了:“本来是打算带你转转,你说车子来了,就带你上车了。”回想那个细节,用现在的话说,有点懵圈了。

在小镇上,其实有一家书店。在此前的一些文章里,我曾经写到过,书不多,且难得开一次门。

我的高中是在县城上的,自然而然,在我的记忆里也留下了一段与书相关的记忆。

县城不大,十字路口也就是三两个。骑个自行车,几分钟就穿过了县城。县城有一家新华书店,也有一家个体书店。个体书店的店名记不清了,但记得就在县城电影院旁边。那个位置,应算是县城的文化中心了。就在这个位置,除了有县文化馆,还有两家录像厅。香港片在那个年月很流行。录像厅门口,一块黑板竖立在那,多色粉笔写着香港片的片名。为了招揽生意,录像厅的音响声都是开得巨大。关于录像厅的故事,等以后再来单独写写,这里就不唠叨了。

这家个体书店里,教辅类书籍居多,社科类的书籍挺丰富,自然也就能吸引我了。对于一个每周从家里带干菜到学校读书的高中生来说,生活费是少之又少的。自然而然,也就买不起书了。所以,碰上周末,假如没回家,我就泡到书店去。虽然买不起书,在书店看书,老板是不会赶的。当然,遇上自己特别喜欢的书,还是忍不住会买的。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都是自己省吃俭用买的。

讲学生年龄段与书的故事,我的发小陈松的故事绕不开。我记得此前的一些文章里也写到过。那时候,他在省城,也就是我工作生活的这座城市读中专。知道我爱好书法,专门利用周末时间,从新建区坐公交到八一广场旁边的新华书店,买了一大包的书法字帖给我邮寄回去。这套字帖也成了我书法启蒙的教材了。

“一周一字”之十三|书

2

军旅时代,是我阅读最多的时候。

新兵连结束,我被分到闽南漳州。但凡是周末我请假外出,都会去书店走走。新华书店和“晓风书屋”,是我去得最多的。

有人说:“书店是安放灵魂的最佳居所。尘世中的诗意与美好,都能在书香里被一一温润升华。”军旅那段岁月,在我们的记忆里,是温暖的。可以说,晓风书屋颠覆了我对书店的认知。书店上下三层,里面摆满的各类书籍,多为人文社科类的。走进去,那股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顿时让你感觉十分亲切。书店很安静,柔和的灯光照耀在一层层书架上,你可以倚在一旁,静静地阅读,那种感觉就像在图书馆的阅览室,也感觉像是在自家的书房,好似就是一座心灵的驿站。在这里,没有任何人打扰你,棒起一本书,你可以放下一切,放空一切,沉浸在书中浑然忘我的世界。我的工资在那个阶段不高也不低,部队应酬也不多,大部分的钱好像都是买书了。书读得多了,自己也就喜欢上了文字,去记录一些事,表达一些不愿流露的心情,在自己的另一个世界里,放飞自我,找到无处安放的灵魂。

后来,我又到了北京。同办公室的战友都喜欢看书,为此,我和天兵还专门到首都图书馆办了借书卡。天兵不知从哪里得知的消息,有一处地方,我记不起地名了,大批量的卖书,不是论本卖,而是论斤卖。我俩去过几次,抱回来几十斤的书。所以,到我转业回地方工作的时候,我是硬生生用两个大麻袋将书托运回来。

3

有人说,在一座城市,遇到一家心仪的书店,就像偶遇一个怦然心动的人。的确,在这个信息快速变化的时代,能在一家书店,安静地读一本书,仿佛已经成了一种奢侈。但我们都不可否认,纸张的魔力和好书所具备的气韵,总是足以打动人的,书籍在指尖翻页的触觉,还有文字里的温度,总是给我们带来新鲜感和满足感。

也有人说,青苑书店是南昌这座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与青苑书店邂逅,是在8年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电子书、网购,迫使古旧书店快速退化,实体书店经营萧条。那一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3年内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基于这一政策的出台,我走进位于金域名都的青苑书店,与书店创始人万国英面对面对话。那次采访之后,我去青苑书店的次数就多了起来。饭后,散步到书店溜达一圈,也有时候参加书友会。特别值得说道的是,在人文精神碎片化的今天,青苑书店坚持举办公益性的书友会,无形之中,给每一位书友,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一湾清流,让清澈的人文之源浇灌着这座城市的阅读风景,给人以温度、力量和热情。

我特别喜欢万国英提出的“个人书房”概念。当书店的一切都变得更加人性的时候,更加返璞归真的时候,你的阅读就变得更加纯碎。这种纯粹,会给你注入一段记忆,改变一种生活方式,更会给你一种全新的精神姿态。

4

本就是写写“书”字,结果话里话外都是书店的故事。书来自于书店,书店给予你阅读的享受。因为遇见一座好的书店,才会让你热爱上阅读;因为遇见一本好的书,才会让你喜欢上这家书店。所以,有时候的相遇,就是那样机缘巧合恰到好处。

时光蹉跎,在这个时代,不妨闲暇时光,走进书店,去翻开令你心动的书,那些灵动的文字,定能给你一种温暖,让你心甘情愿地去享受书给予你的美好时光。那个时候,恍惚间让你觉得,似乎没有什么是一本书解决不了的。书,就像无边沙漠中的一口口井,甘甜滋润;也像广袤森林中的一束束光,明亮柔和;又像浩瀚夜空中的一颗颗星,清新耀眼;更像宁静港湾里的一盏盏灯,温暖安定。阅读其中,定能给你一份希望,一份拥有未来的希望。

此刻,我还想说,遇见一家书店,温暖一段阳光;阅读一本好书,启迪一种智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