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无法跟自己素颜和解的人

滤镜和P图主导的社交网络时代,很多人开始呼吁“素颜和解”,但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越是想和解,在日常的容貌焦虑中越陷越深。

刷完“素颜和解”视频,

更无法与素颜和解

为啥要和解?画完妆好看就行

——两碗芋圆@微博

马克是一位刚刚30岁的设计师,他说“如果你不是个满脸痘印、发际线后退、个子不足165cm的人,说什么和素颜和解就太残酷了。”

“与素颜和解”并不是第一次登上热搜,作为一个从明星、博主到普通网友都在争相参与的话题,欧美的美妆博主们曾在 Instagram 等平台发起类似的话题,号召大家晒出自己未经ps的真实照片,以缓解容貌焦虑;在国内的网络平台上,也一度风靡以搞笑、自嘲为主题的“关掉美颜、关掉滤镜”短视频。

无法跟自己素颜和解的人

但在每一次有关素颜的讨论卷土重来时,也总能看到想要借此机会展现美貌、用力过猛地凡尔赛一次的人。

精心打理过的的发型、无暇的肌肤、让眼睛更有神的美瞳、在特定的角度与光线下计算好的一颦一笑……一张几乎零瑕疵的脸出现在屏幕中,让博主口中的“没关系,与自己和解”毫无说服力。

而“与素颜和解”也就此成为网红们的必争之地,或是依靠自己卸了妆依旧比普通人更漂亮的容貌,或是在底妆、光线、角度上耍点小小心机,每个人都在琢磨着要怎样在这个话题中突出重围、引起注意。

无法跟自己素颜和解的人

某平台上相关话题的帖子

为了得到认可与关注,认真策划拍摄无论从哪个维度来讲都十分符合大众对美的定义的“伪素颜”,在每个人都想收获流量的社交媒体平台上,这种行为无可厚非。

但正是因为在意图消除容貌焦虑的话题下,又看到了无数个漂亮、精致的男男女女,才让人们在手机屏幕倒影里看到自己的脸时,觉得更没办法与素颜和解了。

马克过去的容貌焦虑非常严重。

大概在六年前,他陷入了长达一年的抑郁。“那个时候想恋爱,才发现,自己在交友市场里并不如自己在职场里的表现好,满脸痘印、发际线后退、身高缺陷,当时回家躺在床上都在想这些事情。”

特别是脱发,让马克本来还算可以的颜值下降了不少。刚工作不久,马克的脱发就逐渐严重,他每天下班时,都会有意无意去做脱发自我测试。

无法跟自己素颜和解的人

“用五个手指抓起一撮头发,如果只掉了三四根的话,算正常,但那段时间一次就掉五六根,后来每次六七根,每天跟个神经质一样一遍遍地测试自己。国内国外的网站、知乎、YouTube什么的看了一大堆,没有什么用。”

因为几个月的失眠和情绪低落,马克觉得自己要采取办法了,他去了医院,吃了药,大概用了两年时间,发量恢复了正常。不过这也开启了他的微整形之路。

“刚开始什么都不懂,去一个诊所给鼻子和下巴打了玻尿酸,刚开始觉得效果挺好的,但后来才知道出了问题。”一直到现在,马克鼻子和下巴上的玻尿酸都没有退,用手一摸,还有硬硬的感觉。不过现在从外表上已经看不出什么了,但他确实发现,自己的外表还是可以改善的,虽然容貌焦虑从来没有远去。

漂亮真的能当饭吃?

低情商:看我天生丽质

高情商:#与素颜和解#

——朝阳小美白要美白 @微博

对马克来说,朋友圈和app资料页上的照片必须完美,点赞和正面评论是别人对他的认可,也是自身对自我的认可。在这个已经很难有耐心看得进去大段文字和长于三十秒的视频的时代,从读图到短视频,只有最新鲜、最吸引人的内容能够将目光留住。

马克一旦坐在餐桌前,第一件事就是p图。拍照5分钟,p图5小时。“真的控制不住,朋友的聊天八卦不如三个app交替p图来的爽,焦虑伴随开心,160cm的身高p到175cm,美白磨皮到底是60%还是62%好?四张备选图,眼神哪个比较好看?”

各种功能强大的滤镜与P图软件、不断推陈出新的化妆技巧、以及越来越专注细节的整容手术,也让美貌开始通货膨胀。

无法跟自己素颜和解的人

一边是已经很帅很美的博主们需要在医美与整容上付出更多金钱与时间,一边是普通人也逐渐迷失,开始参与本不必要的“容貌内卷”。当人们的目之所及都是拥有模特身材、皮肤洁白无瑕、五官立体深邃、妆容精致完美的帅哥美女时,自然会开始觉得,素颜的自己是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包容的心,才能有勇气去面对的。

不过,马克觉得对他自己来说素颜并不是一件好事:“认同自己素颜”当然是好,但“全副武装”地提升自己的外在是一件“武器”。

“你在见重要的人的时候,容貌就是你武器的一部分,让你有好的状态,社交中第一印象真的很重要,去工作、去谈判之类的,好的外表会给你自信,像一个盔甲一样。”

从护肤品到口服补剂,从热玛吉到水光针,马克用了不少,在微整形上前后花了十几万块。

当变美成为一门生意

素颜不代表勇气,化妆不代表自卑。

——闫晓雨@豆瓣

在美貌成为生活必需品、并且似乎人人都触手可得的网络语境中,教人变美、维持住美又成为了新的流量密码。

如果说曾经只有明星偶像们因为工作需要才会进行的医美、微整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但是当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也开始为了保养、“抗衰”每个月跑一次美容院时,还是让人不禁反思,我们对于容貌是不是太过焦虑了。

但是如果关上手机走上街头,就会发现与网络世界不同的是,街上的人们依旧如常,大众审美标准中的“美人”依旧只占很小的比例,美貌并不是人手一份的必备单品。

在自媒体平台上,大数据计算好了每个人所能看到的世界。点开一篇“快速消除颈纹全攻略”,小红书就会为你推荐十篇“淡化颈纹要趁早”、“亲测好用去颈纹”,恍惚间会觉得除了自己,全世界的人都已经没有颈纹了。

无法跟自己素颜和解的人

大批去皱广告中,不是换人,就是用p图的形式来吸引客户

平台为了点击率与流量,抓住每个用户开始容貌焦虑的一瞬间,将铺天盖地的同质化内容推送过来。当焦虑、不安累积到顶点,视频下方的商品链接、评论区的购物优惠码就成为了情绪的出口,从流量到利润的转化就这样在人们的搜索、点击中完成。

与此同时,化妆护肤、医美整形等相关产业也都在利用着自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为人们创造出很多本不存在的消费需求。从早期的瘦脸针、美白丸,到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开眼角和双眼皮手术,再到风险更大的削骨和匪夷所思的精灵耳、直角肩——当人人都能利用医疗手段变美,结果就是没有人更美。

各大品牌与医美机构不停地将更加完美的可能性创造并提供给消费者,人们也在不断地进行整容与医美的过程中,默认了自己与自己的素颜之间的对立。

世界上是不存在“美而不自知”的

“一开始还笑场,不太敢正视自己素颜时的样子,可是忽然看着看着,我好像从没有这样认真看过自己”

——山不语 @知乎

无论在网络上的讨论中,强调多少次“自信才最美”“不用在乎别人的眼光”,其实很多人心里明白,在真实世界中良好的外貌条件总能给人带来不少好处。

纵使是在“美有不同的形态”的新时代定义下,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拥有一些很难算得上美的身体特征。“无论怎样都很美”或许是个伪命题,但任何人与自己的素颜,都不该是矛盾的、需要和解的关系。

无法跟自己素颜和解的人

上个星期刚刚做完热玛吉的马克说:“接受素颜是好事,我不反对,但我更接受自己变好的状态。和解对我来说可能会阻挡自己试图变得更美的努力,找到一种健康、舒展、自洽的生活方式,还是得先和拧巴的内心和解吧。”

采访/撰文:Jonas,盆栽

编辑:Sebastian

部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其余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