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足溃败反思|足协篇·责任缺失,拖累中国足球

国足溃败反思|足协篇·责任缺失,拖累中国足球

看过上期国足溃败反思·球员篇的读者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在我们看来,中国足协在中国足球的不断衰落中并没有起到一个应有的积极作用。甚至可以说,中国足协应当承担的责任远比球员、主教练要大得多。

一个优秀的国家级足球协会应该怎么做呢?实际上很简单,一方面积极扶持培育基层的业余和青少年足球,一方面正确引导顶层的职业足球。纵观欧美成熟的国家协会,最重要的和最日常的工作都是在基层,培训基层教练员和裁判员、为业余和青少年球队提供训练指导和比赛机会;而在职业联赛这个金字塔尖,足协的身影已经相当淡化,唱主角的是职业联盟。

国足溃败反思|足协篇·责任缺失,拖累中国足球

中国足协因为其独特的发展方式,却是背道而驰的。概括来说就是:一边乱作为,一边不作为。

所谓乱作为,就是在职业联赛上指手画脚,骚操作不断,只在意自己的业绩指标,却经常不考虑参与者是不是受得了。职业联赛办了多少年,中国足协的各种笑话就闹了一个又一个。“保级战输了才能保级”这样的旧账不说,这几年又在球员合同上各种搅合。就算是为了规范市场,总也要给别人一点调整的时间吧?球员合同是可以由毫无关系的第三方随意修改的吗?既然是在规范市场,那俱乐部拖欠球员工资又为何不规范呢?俱乐部在满足中超准入标准上”弄虚作假“怎么又不见来严格要求呢?

国足溃败反思|足协篇·责任缺失,拖累中国足球

另一个乱作为的典型案例,就是去年的“中性名风波”。俱乐部都要用中性名好不好?好。但现在改中性名行不行?不行!日本J联赛球队从赞助企业名改成中性队名是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还在兴旺发达的时候,这样的更改企业吃得消;中性名改革有点不合时宜地选择在了2021年,且不说企业经济状况如何,单就是一个疫情导致的封闭赛会制联赛,就足以让正常经营的俱乐部银根紧缩。选择这个时候搞中性名改革,岂不是非要选择在重感冒拉稀的时候喝减肥茶——唯恐病人病得不够重?

国足溃败反思|足协篇·责任缺失,拖累中国足球

在顶级联赛乱作为的同时,是在其他本该由中国足协唱主角挑大梁的方面不作为、玩“隐身”。业余足球爱好者应该都有这样的体验:想踢球?自己联系自己组队自己运营去。足协是什么?不知道!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九成九的业余足球爱好者平日里和足球协会是绝无交集——在欧美甚至日本韩国的足球协会数据里,这些人都算是足球人口,而中国足协的统计数据是压根也没有算过这些人。既然连统计数据都不计算在内,自然也谈不上什么规范化的业余赛事、专业化的技术支持了。业余球队里由爱好者自己研究战术和训练是常态,偶尔能有几个受过专业训练的来带一下就算高标准。这一切的一切,都与中国足协毫无关系。

国足溃败反思|足协篇·责任缺失,拖累中国足球

业余足球不作为,女足和青训同样不作为。青少年足球的问题我们上期已经说过不再赘述,女足同样如此。中国女足的顶级队伍,一年到头最多也不过能踢十几场联赛,把各种杯赛锦标赛都算上也就二十场。这里面还有将近一半的比赛水平差距巨大,根本谈不上有多少锻炼价值。去年联赛垫底的四川女足,第一阶段常规赛9场比赛才进了3个球,丢了倒有20个。

国足溃败反思|足协篇·责任缺失,拖累中国足球

也就是国家队机会能多一些——其实比赛也多不到哪里去,集训时间却是动辄几个月,完全不把俱乐部的利益当回事。

国足溃败反思|足协篇·责任缺失,拖累中国足球

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出台。中国足协官员曾表示,中国足球的希望在青少年,在业余足球。但7年过去了,希望依然只在口头上……

文/湖北日报记者 郭晓明

图/新华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