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足潰敗反思|足協篇·責任缺失,拖累中國足球

國足潰敗反思|足協篇·責任缺失,拖累中國足球

看過上期國足潰敗反思·球員篇的讀者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在我們看來,中國足協在中國足球的不斷衰落中并沒有起到一個應有的積極作用。甚至可以說,中國足協應當承擔的責任遠比球員、主教練要大得多。

一個優秀的國家級足球協會應該怎麼做呢?實際上很簡單,一方面積極扶持培育基層的業餘和青少年足球,一方面正确引導頂層的職業足球。縱觀歐美成熟的國家協會,最重要的和最日常的工作都是在基層,教育訓練基層教練員和裁判員、為業餘和青少年球隊提供訓練指導和比賽機會;而在職業聯賽這個金字塔尖,足協的身影已經相當淡化,唱主角的是職業聯盟。

國足潰敗反思|足協篇·責任缺失,拖累中國足球

中國足協因為其獨特的發展方式,卻是背道而馳的。概括來說就是:一邊亂作為,一邊不作為。

所謂亂作為,就是在職業聯賽上指手畫腳,騷操作不斷,隻在意自己的業績名額,卻經常不考慮參與者是不是受得了。職業聯賽辦了多少年,中國足協的各種笑話就鬧了一個又一個。“保級戰輸了才能保級”這樣的舊賬不說,這幾年又在球員合同上各種攪合。就算是為了規範市場,總也要給别人一點調整的時間吧?球員合同是可以由毫無關系的第三方随意修改的嗎?既然是在規範市場,那俱樂部拖欠球員工資又為何不規範呢?俱樂部在滿足中超準入标準上”弄虛作假“怎麼又不見來嚴格要求呢?

國足潰敗反思|足協篇·責任缺失,拖累中國足球

另一個亂作為的典型案例,就是去年的“中性名風波”。俱樂部都要用中性名好不好?好。但現在改中性名行不行?不行!日本J聯賽球隊從贊助企業名改成中性隊名是在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還在興旺發達的時候,這樣的更改企業吃得消;中性名改革有點不合時宜地選擇在了2021年,且不說企業經濟狀況如何,單就是一個疫情導緻的封閉賽會制聯賽,就足以讓正常經營的俱樂部銀根緊縮。選擇這個時候搞中性名改革,豈不是非要選擇在重感冒拉稀的時候喝減肥茶——唯恐病人病得不夠重?

國足潰敗反思|足協篇·責任缺失,拖累中國足球

在頂級聯賽亂作為的同時,是在其他本該由中國足協唱主角挑大梁的方面不作為、玩“隐身”。業餘足球愛好者應該都有這樣的體驗:想踢球?自己聯系自己組隊自己營運去。足協是什麼?不知道!

毫不誇張地說,中國九成九的業餘足球愛好者平日裡和足球協會是絕無交集——在歐美甚至日本南韓的足球協會資料裡,這些人都算是足球人口,而中國足協的統計資料是壓根也沒有算過這些人。既然連統計資料都不計算在内,自然也談不上什麼規範化的業餘賽事、專業化的技術支援了。業餘球隊裡由愛好者自己研究戰術和訓練是常态,偶爾能有幾個受過專業訓練的來帶一下就算高标準。這一切的一切,都與中國足協毫無關系。

國足潰敗反思|足協篇·責任缺失,拖累中國足球

業餘足球不作為,女足和青訓同樣不作為。青少年足球的問題我們上期已經說過不再贅述,女足同樣如此。中國女足的頂級隊伍,一年到頭最多也不過能踢十幾場聯賽,把各種杯賽錦标賽都算上也就二十場。這裡面還有将近一半的比賽水準差距巨大,根本談不上有多少鍛煉價值。去年聯賽墊底的四川女足,第一階段正常賽9場比賽才進了3個球,丢了倒有20個。

國足潰敗反思|足協篇·責任缺失,拖累中國足球

也就是國家隊機會能多一些——其實比賽也多不到哪裡去,集訓時間卻是動辄幾個月,完全不把俱樂部的利益當回事。

國足潰敗反思|足協篇·責任缺失,拖累中國足球

2015年,《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出台。中國足協官員曾表示,中國足球的希望在青少年,在業餘足球。但7年過去了,希望依然隻在口頭上……

文/湖北日報記者 郭曉明

圖/新華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