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小与山歌结缘 唱响阳西好声音

从小与山歌结缘 唱响阳西好声音

谭闰瑜每年参与各类山歌表演活动达上百场。受访者供图

“免费种疫苗,不能漏一人;毒株又变异,来势更凶猛;防疫不放松,人人要上阵……”日前,在阳西县的公园凉亭里,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唱着自编的阳江山歌,向过往群众宣传着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的重要性。他就是阳江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传承人谭闰瑜。

作为“广东省山歌之乡”,一曲阳江山歌在阳西县流传千年历久弥新。从民间小调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江山歌如今走进阳西的千家万户,成为家喻户晓、全民热爱的文艺形式,也能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独特的宣传教育作用。

谭闰瑜是阳江山歌学会副会长、阳西山歌协会会长,可以说与山歌打了一辈子交道。他幼时随父学艺,少时游历对歌,成年后逐渐成长为阳西“山歌王子”。如今,年过七旬的谭闰瑜仍然努力推广和传播山歌艺术,他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靠着“鬓白皆因常练句,眼花只为夜抄歌”的痴情,谭闰瑜与阳江山歌的不解之缘仍在继续着……

●南方日报记者 赫鹏翀

从“山歌王子”到“山歌王”

谭闰瑜从小师从酷爱山歌艺术的父亲谭松友,由于耳濡目染很快便能随口而歌,从小就展露出唱山歌的天赋。

“我五六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学唱山歌。他唱一句,我就学一句。”谭闰瑜回忆道。父亲教山歌的时候他认真学习,没教的时候他就自己一边放牛一边“对牛唱歌”。凭借着对山歌的痴迷,谭闰瑜年仅15岁就能够与人对歌。

“一个好的山歌手,既要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还要关心国家大事。”谭闰瑜回忆道。那时候他随手揣着一本山歌歌词,里面既有山歌谜语、历史典故,还有人生哲理。学习山歌让谭闰瑜很快成长起来,他将四大名著认真研读,为对歌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就这样,谭闰瑜长期以来坚持进农家、站田头、到工厂、赴筵席……他字正腔圆的说唱形式和声情并茂、娴熟精湛的表演技法,给阳西乡亲们带来了艺术享受,很快就有了“山歌王子”的雅号。

谭闰瑜随后与阳江山歌打了50多年的交道,也从“山歌王子”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山歌王”。“阳江山歌的调式多达几十种,无论是在水边田头,还是红白喜事,日常生活都能融进山歌,成为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一种形式。”谭闰瑜总结了阳江山歌的魅力所在。

为“旧”曲填上“新”词

为了使阳江山歌能够历久弥新,谭闰瑜在保持山歌原有的特色基础上,紧扣时代主题,紧贴百姓生活,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创作与时俱进的山歌作品,歌词不仅歌颂了美好生活,而且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到关键时期,我就用山歌的形式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特别是用歌词宣传打疫苗的好处,希望让更多的人听了以后,能够主动接种疫苗。”谭闰瑜介绍了自己的创作思路。

谈到山歌艺术的创新,谭闰瑜表示,阳江山歌虽然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但在内容和唱法上,还是要坚持创新。“特别是要在表达方式上,体现更多的生活欢乐,歌颂新时代建设取得的新面貌。”他表示。

近年来,谭闰瑜结合时代、生活、群众的需求,将小品、舞台表演等元素融入到传统山歌中。他每年参与的各类山歌表演活动达上百场,个人创作的山歌小品达30余个,大大提高了阳江山歌的文化感染力和吸引力。

拍短视频打造山歌“网红”

阳江山歌虽然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使用阳江本地方言歌唱,所以难以在省内外其他地区广泛推广。“除了在本地表演之外,去深圳等地演出也是基本上唱给当地的阳江乡亲们听。”谭闰瑜介绍说。

为了让阳江山歌这门艺术走得更远,2007年阳西山歌协会成立后,谭闰瑜便组织录制山歌光盘。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的日益兴起,谭闰瑜也将山歌作品搬上了互联网,成为一名山歌“网红”。

“阳江山歌作为口头传承的民间艺术,要在不断的口口相传中演化与完善,创作者和爱好者只有开拓创新,才能使山歌不断变化和完善,才能获得永久的生命力。”谭闰瑜表示,山歌通过短视频形式能够实现“活态传承”。

为了更好地保持山歌文化的生命力,谭闰瑜努力做好非遗传承工作,近年来坚持走进校园,“从娃娃抓起”培养年轻的山歌爱好者,带出了一大批入门弟子。

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山歌艺术,谭闰瑜还将自己多年来的心血总结成文,写出《山歌创作大纲》《山歌韵律》等理论文章,并在阳西县文化馆开设山歌培训班,免费教群众唱山歌,不断培养壮大山歌队伍。

■延伸

阳江山歌文化

源远流长

阳江山歌是一种民间口头说唱艺术,源自当地民间祭祀中的唱说过程,是当地人民在生活、劳动中不断吸收中原文化,特别是唐诗、宋词和元曲等艺术形式,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经祖祖辈辈口口相传下来。现主要流行于阳江地区,尤以阳西的织篢、溪头、上洋、程村一带为盛。

阳江人在日常生活、劳动中,或遇传统节日,或迎亲娶嫁、老人生日、小孩满月、男女求爱、乔迁新居以及奔丧哭丧等,都会用唱山歌的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诉求。

阳江山歌有花笺调、堂枚调、驶牛调、吟诗调、猜马调、木鱼调、喃呒调等十余种歌调,不同歌调有不同的旋律和表现手法,在实际演唱过程中,根据每个歌手不同的表现力,会有较大的随意性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对歌时,基本是一韵到底,如果歌手旗鼓相当、所唱的韵重复太多时,一方自动转韵,对方还歌时随之转韵,如此循环往复,直到一方认输为止。

阳江山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传播影响范围广泛,是阳江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阳江历史文化的具体表现,为研究阳江各个时代的历史、社会情况、生产力发展以及文化娱乐生活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山歌文化,阳西县文化部门也将阳江山歌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县域内的山歌进行了多次搜集和整理,结集出版了《阳西民歌》《阳西山歌选》《阳西山歌的故事和传说》等有关山歌的书籍,保存下来的山歌达数千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