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城市有热度|国潮:风起春城

从《唐宫夜宴》到《只此青绿》,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到闭幕式上的“折柳寄情”,绝美的中国元素一次次令世界惊叹。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频频出圈,国风热持续升温,在年轻人中大受追捧。

在新一代年轻人眼中,国风不再是传统的符号,更是一种国际的文化浪潮、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随着本土意识的觉醒,新一代年轻人不再满足于没有民族特色的流行文化,而渴求带有浓郁本土文化属性的内容。根据B站的数据显示,过去几年,包含民乐、舞蹈、华服等内容的国风兴趣圈层覆盖人群在B站的增长达到了20倍。

在昆明大街上,时常能够见到身着汉服的同袍,中国元素十足的新式茶饮,琳琅满目的国货美妆、潮玩手办……国风文化的兴起也如风一般,从不易察觉之处,吹到与昆明人衣食住行娱相关的方方面面。

城市有热度|国潮:风起春城

寻文化之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昆明文庙大成殿门口,一群穿着汉服的孩童正在跟着启蒙老师逐字逐句地诵读着经典,这是一场开笔礼。正衣冠、拜夫子、点朱砂、写人字、诵经典、击鼓明志等一系列仪式下来,主持人赵琳觉得自己“升华”了不少。

“我们小时候哪有那么多说法,对中国传统礼仪的认知都在书本里,只能自己一点一点摸索。”赵琳是昆明一家汉文化工作室的主理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她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一种莫名的崇拜。“我喜欢传统文化,也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它。”赵琳说。

在大学期间,赵琳组建了学校的汉服社,每逢传统节日,她就会组织社里的成员开展活动:花朝节赏花、清明节踏青、端午节包粽子、七夕节拜月……每次一行人穿着汉服浩浩荡荡地出门,总会惹来路人的眼光。“有人是羡慕的,有人是嫌弃的。”赵琳说,自己成立工作室的初衷就是传播传统文化,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传统礼仪和文化。

赵琳说,譬如这次的开笔礼,就是古代读书人人生四大礼之一,俗称破蒙。学童会在开学的第一天早早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在每一次策划国风活动前,我都会查很多资料和典籍,力求每一次活动都能够完美呈现。”赵琳说。

从早年间的《百家讲坛》激起了大众对国学经典研读的兴趣,到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收视率爆表,大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持续升温。大学增设国学课程,中小学诵读国学经典,名人著书演讲,年轻人们穿着汉服吟诗作对……“国学热”随处可见,并且呈现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热爱程度越深的现象。

这背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以及大众对于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从本质上来说,也是国人的一种文化自信,是文化寻根现象的折射。

文创潮物热

一手拿着迷你洛阳铲,一手拿着软毛刷,年纪不过10岁的张轩俨然一副小小考古学家的模样。只见他一边熟练地往土块上淋水,一边用迷你洛阳铲小心地撬着土块,不一会儿,玉佩的一角就露了出来。

这是近两年来市场上很火的“考古盲盒”。2020年前后,河南博物院率先推出文创新品“考古盲盒”,把“盲盒”概念和文物结合,把青铜器、元宝、铜佛、铜鉴、银牌等“微缩文物”藏进土里,只要耐得住性子,就能在这样的微型考古现场体验沉浸式考古的乐趣。

张轩的母亲说,每次从盲盒里挖出东西,张轩都宝贝似的用个亚克力盒子装起来,如今家中已经有一柜子的“文物”了。

“开考古盲盒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运气好的人,可以挖到‘十二生肖兽首印章’‘大将军虎符’‘武则天金简’‘杜岭方鼎’等‘宝物’,运气差的也能挖到一抔来自洛阳邙山的土。”张轩说,自己每次挖出“宝物”都会在书本上、网络上查找它的故事,不知不觉,自己掌握了很多历史知识。今年春节,张轩还给自己在国外的表弟寄去了几个“考古盲盒”,只要一有时间,表弟就会给张轩开视频,一起探讨自己开到的“宝物”和“宝物”的故事。

说到潮物,故宫文创产品也是不得不提及的一个典型代表。近几年,故宫相继推出了许多文创产品,其中就包括带有中国风纹饰的书签、明信片、台历、笔记本等,还有活跃在故宫里的“神兽”也有在文创产品中体现,生动有趣的可爱形象一下子就抓住了年轻人的心,加上不断尝试的花式营销玩法,600岁的故宫活成了一个“网红”。

根据京东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今年春节故宫文创的限量对联,以其独特的故宫故事为特点备受消费者喜爱,成交额环比上月增长315%。而早在2017年,故宫文创产品销量就已经达到15亿元,也正是年轻人对国风文化的认可和传播让这个传统博物馆得以成功转型。

国风正当时

国风的“风”,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中国特有的风格。汉服出行、汉服婚礼、民乐新奏、非遗传承……国风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姿态融入生活,成为当代人文与生活价值观的新潮流。

2018年,彼时各类品牌争先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从而吸引大批青年人进行文化消费。国风产品拉近了众多消费者与传统文化的距离,美妆品牌中有东方美学、服装饰品里有东方时尚,不少品牌通过原创的国风设计将目标受众定位在中国青年,并收获大批热血粉丝。

承托得住历史,才奔赴得了未来。国风之所以“出圈”,因其并非将传统的、古典的文化元素加以简单堆砌,而是将东方审美的意境、处世哲学的中正、昂扬崇善的情愫予以创新表达。意蕴悠长的表达,让人从中获得丰沛的精神滋养,在喧嚣与浮躁的生活中学会思考。

根据《百度2021国潮骄傲搜索大数据》报告,国潮在过去10年里的关注度上涨了528%,如今的国潮已经迈入3.0时代,是新国货、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背后中国力量的崛起。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传统文化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关注;另一方面,这些年轻人既是接受者又是创作者,他们在助推传统文化复兴的同时,赋予传统文化更多新的时代内涵。

城市的年轻人,在追逐、热捧这种借以时尚、文创形式流行的传统文化,从中也展现着自我风格和生活态度,获取了一种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这种风尚,融进了社会热点、时代价值精神,最终他们寻找到了一种精神契合。国风盛行的背后,激扬的是深沉的文化自信,镌刻的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气质和精神品格。

国潮为何“潮”?

城市有热度|国潮:风起春城

“很出片,配合着周围装饰有种时空穿越的感觉,不虚此行。”在昆明融创滇池后海的觉海楼前,身着汉服的90后姑娘杨悦正在拍照。她身着一身汉服,把头发梳成髻,在人群中格外吸引眼球。

作为国潮风的代表,汉服潮渐热,随之而来的还有多元新颖的国潮文化。借此契机,诸多国货品牌也将国潮文化与产品深度结合,满含国潮文化的产品进入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这给市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一抹靓丽色彩。

小众圈层走向大众化

“我现在每个季度会买一套汉服,以前更频繁,每个月都会买一套。”杨悦从大学开始就爱上了汉服,在任何场合都喜欢穿汉服,包括上课或者上班。不仅她自己爱好,杨悦身边也有不少人喜欢汉服,因此她经常会和朋友一起交流关于汉服制作、穿搭的话题。

在杨悦看来,汉服不仅仅代表着一件衣服,更承载着传统文化,还涉及非遗技艺,缠花、绒花、花丝镶嵌等工艺,甚至与传统的茶道、花道、香道等密切相关。“在汉服这个热潮里,包含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希望这些东西能慢慢积累下来、传承下去。”杨悦表示。

汉服被认识和喜爱,是中国文化崛起下的一个缩影,实际上,还有许多带有国潮文化元素的产品从“小众”发展到了“出圈”。

“李宁?中国李宁吗?这个品牌我在淘宝买过。”市民张艺表示,对于“中国李宁”这一服装品牌很熟悉,“我和身边的朋友都有买过中国李宁,款式很潮,有很多国潮元素的设计。”她表示,自己曾为买一款中国李宁的鞋子,花费了3000元。

在同德昆明广场的二楼,云集了多家运动品牌店铺,中国李宁专卖店赫然在列,相比同一层的其他运动品牌而言,中国李宁的人气确实更旺一些。导购介绍:“我们的服装设计时尚大气,也饱含中国风、国潮文化,买我们品牌衣服的顾客群体很庞大。”

亲民产品变身弄潮儿

“咖啡麻糬小小的一口一个,伴有咖啡的香混合黑芝麻QQ弹弹,简直就是神仙组合!”前阵子,周女士在位于翠湖北路的嘉华云饼翠湖店购买了朋友推荐的新中式点心,从此就“深陷”了。

据该店店员介绍,店内销售的中式点心咖啡麻糬、巧克力流心麻糬是主打的招牌爆款点心,深受不同年龄层消费者的喜爱,一天能卖三四百份。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式糕点和西式烘焙一直处于对立位置,传统中式糕点刻板、略显土味情怀的品类印象,在西式烘焙带给国人年轻、时尚、精致的消费冲击面前,明显落了下风。”糕点行业从业者田恬介绍,随着民族自信心的提升,年轻一代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态度已与之前截然不同。

国潮风从时尚圈吹向了各个领域,曾经不被年轻消费者喜爱的中式烘焙正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今年国内多家糕点企业都将目光锁定在点心局上,不难发现大家对中式烘焙、国潮点心充满信心。”田恬说。

走进正义坊嘉华点心行,不论是复古的昆明特色包装袋还是“闭着眼睛选”“样样都好吃”的金色标语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国潮风。“有时候一些老式的酥皮点心容易掉渣,个头还大,常常吃得满嘴都是,既不美观也不好清理。”市民白梓涵介绍,现在的中式糕点会采用精美的小包装或在设计上改良,形式上尽可能地一口一个,更加方便。

“国货品牌硬实力和国潮文化软价值,正是国货崛起的内外逻辑。”民俗文化研究专家梁田认为,诸多国潮风的品牌驶入快车道,背后发力的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提速,以及大众民族文化自信的提升。

穿国货、吃国货、用国货,不仅反映出了新一代昆明年轻人文化消费的升级浪潮,更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反映出了中国文化愈发自信。

“‘国潮’之所以越来越潮,核心源于国潮品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昆明的普通老百姓,认可并有了这种文化自信,就会增强其对历史文化的觉悟和智慧,更加坚定民族的文化价值。”梁田补充道。

往期荐读

END

记者:李梦瑶、何文静

责编:刘婷婷

一审:吴劲松

终审:彭诗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