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34岁小儿麻痹症父亲,靠双手爬行寻子7年

双手套着拖鞋,一条腿用肚子顶着,勉强在地上支撑,另一条腿悬于空中。自三岁那年的一场高烧过后,今年34岁的陈升宽就只能这样爬着移动。

因为患小儿麻痹(脊髓灰质炎),陈升宽双腿肌肉萎缩,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直立行走。他9岁才读小学,成年后进入一家福利工厂工作,在那结识了妻子,婚后一年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他原本以为,从此可以过上和别人一样正常的生活。

但2015年,两岁的儿子陈兆沅在偏僻的农村失踪,陈升宽的生活崩塌了。

(点击观看视频)

他时常独自一人外出爬行寻子,至今已经七年,也常被路人当做乞讨者。他认真地告诉他们,自己是来找孩子的,但人们却反问他,“是不是嫌给的钱不够?”

去年12月,孙海洋寻子成功后,陈升宽开始在网上直播,发布寻子消息。他担心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是否还能再坚持下一个七年。但只要还有一点力气,他就想出去寻找,想将“压在心口的石头”搬开。

脊髓灰质炎

1987年,陈升宽出生在广东湛江遂溪县一座偏僻的农村。三岁的时候,他突然发了一场高烧,当天父母就带他去诊所打针,但烧一直没退。

父亲又带着陈升宽去雷州市的医院就诊,住了三个月左右,一开始他还能扶着东西斜着走路,慢慢地脚站不起来了,只能瘫在床上,后被确诊为小儿麻痹(脊髓灰质炎)。

34岁小儿麻痹症父亲,靠双手爬行寻子7年

(陈升宽)

陈升宽是家里第四个小孩,前面有三个姐姐。父母看重他,听说哪里能治这个病就带他去看,但他却再也没有站起来。

对于小时候求医的经历,陈升宽只有一些隐约的记忆,父亲曾背着他坐船过海,去海南求医。后来他听父亲说起,原本家中有三万块积蓄,要用来盖新房,但最后全都花在了给他治病上。积蓄花完后,父母还曾向亲戚朋友借过几千块给他看病。

陈升宽九岁才开始上小学。那时候他的脚已经失去知觉,无法自主发力,只能用肚子顶住腿,在地上支撑着走路。

34岁小儿麻痹症父亲,靠双手爬行寻子7年

(陈升宽只能用肚子顶住腿,在地上支撑着走路)

家中距小学一公里,他每天自己爬行着往返学校两趟,每次耗时半个小时。陈升宽回忆,那时自己都不曾穿鞋,光手光脚爬行。因为在那之前已经在家爬过许久,手已磨出厚厚的茧。如果不慎被尖锐物划伤,便用路边的野草野花敷一下了事。

因为家中经济状况不好,三个姐姐小学毕业后就外出打工。陈升宽一早就知道,自己无法读到初中,又没有打工的机会,所以每个年级他都读了两遍。

读到五年级时,陈升宽已经十七八岁,个头比班上小孩大了不少,每次都坐班级最后一排,显得与周围人格格不入。因为独特的姿态,有些小孩还会给他起难听的外号,他觉得难为情,不再想去上学。

34岁小儿麻痹症父亲,靠双手爬行寻子7年

辍学后,他开始帮村里人照看家禽。没过几年,村中饲养家禽的人也变少,这时一位同乡告诉他,湛江有一个福利工厂专门给残疾人提供职位。

去求职前,他在村中小卖部买了一双黄色凉鞋,34码。因为双脚萎缩,他的脚比同龄人小。他给双手也套上了一双拖鞋,就往湛江去了。

陈升宽记得,在工厂门口会有人进行筛选,要选双手能干活,并能生活自理的人。他从小在田里帮父母扯花生苗,在家帮忙劈柴,双手有力,生活自理也没问题,顺利入选。

进入工厂后,他有了稳定的生计。没过多久,他不再穿凉鞋,觉得扣起来麻烦,一年四季都穿着四只拖鞋行走。拖鞋通常两三个月就开始脚底打滑,需要更换。

在工厂里,他遇见了妻子曾华容。曾的双腿也因为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但尚能直立行走。一开始她家里人并不同意这门婚事,陈升宽表示理解,“我知道我的情况确实比她差不少,但我那时候想,如果她愿意跟着我那还是尊重她的意愿吧。”

34岁小儿麻痹症父亲,靠双手爬行寻子7年

(陈升宽的妻子曾华容)

婚后一年左右,儿子陈兆沅出生了。陈升宽记得,生产那天,医生说孩子比较大,而妻子因为脚没有力气,生不出来,最后选择了剖腹产。

孩子刚满月,曾华容就赌气回了娘家,始终未归。陈升宽每天都需要去工厂上班,只能将孩子放在乡下父母处照看。

失踪

2015年1月2日,陈升宽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

那天是元旦假期,他原本计划上午动身回老家遂溪县文章西村。2两岁的儿子在不久前刚学会叫“爸爸”,虽然吐字不清,但他仍觉得高兴。

起床后,工友叫他聚餐,他决定吃过中饭再回家。

34岁小儿麻痹症父亲,靠双手爬行寻子7年

(陈升宽坐在村中小卖部门口,他的儿子陈兆沅于七年前在此丢失)

还在饭桌上,陈升宽突然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告诉他,兆沅不见了。他问母亲,孩子是不是在周围玩,过了半小时,母亲再次打来电话,说把隔壁村都找遍了,也没有找到孩子。

兆沅是在小卖部附近丢失的,村中小卖部早已被他们家盘下,平日里都在那附近活动。早上八点,兆沅的奶奶去集市买东西,那天天冷,便将孙子放在家,交给爷爷看管。

快十点的时候,爷爷开始在小卖部旁打牌,两岁的兆沅在一旁跟同龄小孩玩。中午十一点左右,牌友们陆续回家,而爷爷起身时,才发现孙子不见了。

平日里,陈升宽回家需要两个小时,坐大巴到城月车站后再坐一小时摩托车到村里。那天他花了两百元,包了一辆车赶回家,但已不见儿子的踪影。

34岁小儿麻痹症父亲,靠双手爬行寻子7年

(陈兆沅在村口小卖部附近丢失)

陈升宽想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会在如此偏僻的农村突然消失,而且一同玩耍的其他小孩都没事。

他也曾怀疑儿子是不是掉到水塘或者井里。小卖部前方有一口井,井口盖着水泥板,小孩很难拿起。

而自从儿子失踪,陈升宽的父亲一直感到内疚,每天都围着附近两口水塘走,走了半年多也没发现异样。

陈升宽坚定地相信,孩子就是被拐走的,很有可能是熟人作案。

那是陈升宽当时唯一的小孩,孩子丢失后的一个星期里,他都无法入睡,甚至想过轻生。村民劝他,既然还有一条命,那就出去找小孩吧。

34岁小儿麻痹症父亲,靠双手爬行寻子7年

(陈升宽已寻子超过7年)

他曾求助媒体,在电视上播放寻人启示事,未曾收到消息。孩子丢失半年后,他开始外出,踏上了7年的寻子之路。

心口的石头

陈升宽如今住在工厂对面的出租房内,十多平米,一室一厅,租金一月500元。卧室里摆放着两张床,但只有一张铺了床褥,一家三口睡在一起。客厅里除了一张用来吃饭的矮桌和一个放杂物的三层铁柜,没有其他家具。

兆沅失踪后不久,警察通知曾华容回来采血检测DNA。后来,她经陈家人劝说后留了下来,还给家里又添了一儿一女。

34岁小儿麻痹症父亲,靠双手爬行寻子7年

(陈升宽一家在吃晚饭)

曾华容说,自己也曾后悔当初离开陈家,如果当时是自己带着儿子,也许他就不会失踪。但当时因为年轻气盛,她赌气回娘家后就再没回来。

七年来,寻子这件事一直由陈升宽一人操持。他在工厂打工,每天下午两点至凌晨两点上班,一个月休息两天,可以赚4000元左右。加上其他补助,等到家中积蓄够下个月生活,他就会计划出行。

一开始他在广东各地寻找,往各个市县人多的地方去。因为行动不便,他每次出门只能携带一个双肩背包,装着儿子的资料、画像等。有时候半夜到达目的地,天降大雨,陈升宽无处躲避,只能等着天亮衣服晒干了之后再上路。

34岁小儿麻痹症父亲,靠双手爬行寻子7年

(陈升宽在寻子路上)

因为身体残疾,他在路上不时会听到一些闲言碎语,有人会说,“你这样的人还有孩子?”?

有一次,陈升宽在十字路口等红绿灯,路人看见他坐在地上,以为是乞讨者,要给他钱。他告诉路人,自己是来找孩子的,但对方不信,还反问他,是不是嫌钱不够。

每次遇到类似情况,陈升宽都感到为难,“我不拿钱,他心里难受,我拿钱(的话),我也不是乞丐,我是来找孩子的。”在那之后,他就不太愿意独自出行了。

后来他辗转加入了广东当地的寻亲群,细心留意群里的各种消息和线索,看到有集体活动就积极参加,跟着其他寻亲家长一起上街贴海报,发寻人启事。每年他都会出去寻子四五次,如今他已去过多个省市,最远到过吉林。

34岁小儿麻痹症父亲,靠双手爬行寻子7年

(陈升宽与其他寻子家长连麦)

他也曾看到过希望。2016年,江苏常州有好心人提供线索,有一个很像兆沅的孩子被找到。他立刻坐飞机去了当地,但见到那孩子第一眼他就知道,那不是自己的儿子。

寻子七年,他从未放弃,“我的心口一直有一块石头压在那,虽然跟大海捞针一样,但是不出去就会觉得很对不起孩子。”有时陈升宽会梦到兆沅,梦里儿子一直在哭,说有人打他。

兆沅失踪后,陈升宽也不愿意回到家中,他害怕父母问起是否有孙子的消息。这些年来,他的父母始终为此感到内疚,母亲说起当初丢失的场景还会不自觉地流泪。

陈升宽也曾幻想过,如果“买家”看到他的寻子信息,主动将孩子抱出来与他相认,他会原谅对方,“只是想看看他现在过得好不好”。

34岁小儿麻痹症父亲,靠双手爬行寻子7年

(为寻子,陈升宽远赴山东找“神笔警探”林宇辉给儿子画像)

2021年12月初,寻子14年的孙海洋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儿子孙卓,陈升宽在视频平台全程观看了他们认亲的直播。

孙海洋是他们寻亲群体中的“名人”,这些寻亲的家长也随之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林丹就是其中之一。她在一位公益人的视频里认识了陈升宽,“他跟别人不一样,身残志坚,眼神里透着一股坚毅”。

林丹主动联系到陈升宽,鼓励他通过直播的方式发布寻亲消息,以获得更多线索。得知陈升宽的手机无法直播,她寄来一部手机,还拍摄了直播的教程,一步步教陈升宽如何直播。

34岁小儿麻痹症父亲,靠双手爬行寻子7年

(直播间的观众让陈升宽注意身体)

后来,林丹通过热心网友辗转联系到华西医院的教授,让他们帮忙看看陈升宽腿部的片子。对方回复,陈升宽脊柱骨性结构无明显畸形,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但不需要手术。

病情考虑神经肌肉病变,需要到当地康复科进行康复锻炼。如果效果不佳,需要到医院就医查体及辅助检查。

但苦于经济困难以及要把时间用来寻找儿子,陈升宽至今没能去进行康复治疗。

34岁小儿麻痹症父亲,靠双手爬行寻子7年

(林丹关注到陈升宽的病情,帮助他联系华西医院教授,得到的诊断回复)

每天晚上,陈升宽都在客厅里直播,跟相熟的寻亲家长连麦,发布寻子消息,互相安慰,也希望有观看者能提供线索。

他最开心的时刻是听到又有家长和孩子的DNA匹配成功,每一个被找到的孩子都能给他带去一点希望。

最近半年,陈升宽逐渐感到爬行时身体有些吃力,他害怕自己无法再坚持下一个寻子的七年,但他不想放弃,“只要还有一点力气,我就要出去寻找”。

文字:张佳玉 | 视频、剪辑:张佳玉、叶智超

承制:潇湘晨报杨抒怀影像工作室

编辑:吴家翔、叶正兴

排版:韩宁宁 | 校对:武宜和

运营:李永敏 | 统筹: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