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有如一夜春雪来,千树万树梨花白

三月、四月交接,春雨蒙蒙飘洒,大地暖意融融。

和着春天的节律,梅花,菜花,桃花,还有无数连一般人都叫不上名字的花,蹲上春天的跑道,握紧时节的接力棒,一个个喜气洋洋、一个个趾高气昂,一个个粉墨登场。

这几天,高调亮相的便是清高素雅的梨花。

有如一夜春雪来,千树万树梨花白
有如一夜春雪来,千树万树梨花白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古时候,每逢梨花盛开时节,人们最爱在花阴下欢聚,雅称“洗妆”。唐朝时,此风俗盛行,据《唐余录》记载:“洛阳梨花时,人多携酒其下,曰:‘为梨花洗妆’,或至买树。”

有如一夜春雪来,千树万树梨花白
有如一夜春雪来,千树万树梨花白
有如一夜春雪来,千树万树梨花白

人们最爱用梨花作头饰,当时,汝阳侯穆清叔赏梨花时曾赋诗云:“共饮梨树下,梨花插满头。清香来玉树,白议泛金瓯……”

历代诗人钟爱梨花,留下了很多描写梨花神、气、韵、致的诗篇。

有如一夜春雪来,千树万树梨花白
有如一夜春雪来,千树万树梨花白
有如一夜春雪来,千树万树梨花白

梨花白得清纯,白得玉洁,白得无瑕,如雪一般晶莹;美而不娇,秀而不媚,倩而不俗,似玉一般纯洁。

南北朝的王融《咏池上梨花》:“芳春照流雪,深夕映繁星。”温庭筠有诗云:“梨花雪压枝,莺啭柳如丝。”

有如一夜春雪来,千树万树梨花白
有如一夜春雪来,千树万树梨花白
有如一夜春雪来,千树万树梨花白

金代诗人雷渊则这样赞美梨花:“雪作肌肤玉作容,不将妖艳嫁东风。”

张建描写梨花初绽为“嫩苞开破雪搓球”,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以“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赞美梨花。而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则从另一个角度把飞雪比作梨花:“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雪喻花,以花喻雪,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如一夜春雪来,千树万树梨花白
有如一夜春雪来,千树万树梨花白
有如一夜春雪来,千树万树梨花白

更为精妙的是“花开白雪香”,古人曾把雪与梅花做过对比,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如将梨花与雪、梅相比,梨花既不逊雪之白,也不输梅之香了。清代文学家李渔赞曰:“雪为天上之雪,梨花乃人间之雪;雪之所少者香,而梨花兼擅其美。”

有如一夜春雪来,千树万树梨花白
有如一夜春雪来,千树万树梨花白
有如一夜春雪来,千树万树梨花白
有如一夜春雪来,千树万树梨花白
有如一夜春雪来,千树万树梨花白
有如一夜春雪来,千树万树梨花白

梨花开,春当时;梨花落,春入泥。

梨花在大陆约有2000余年的栽培历史,种类及品种均较多,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其素淡的芳姿更是博得诗人的推崇。原产大陆,栽培遍及全国。梨子在大陆产量之盛、时间之长仅次于苹果。

图片拍摄于海安市大公镇。

有如一夜春雪来,千树万树梨花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