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再见,朋友圈里的“塑料好友”

再见,朋友圈里的“塑料好友”

文/梓溪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再见,朋友圈里的“塑料好友”

相信每一个人的好友列表里,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两种相对极端的人,让我们在取舍之间左右为难:一种是沉默不语的深度潜水者,另一种就是异常疯狂的活跃分子。

前者,无论你在朋友圈发怎样的消息,他都无动于衷,不点赞,当然,更不会参与一个字的评论。就算你偶尔想到找他说话,也基本属于石沉大海,有事拜托,人爱都是假装没看到。但是,当他有求于你的时候,就如疯狂地找你,你有一秒钟的怠慢,人家就会指责你不够意思。

后者,除了他自己的朋友圈更新频繁,还总会时常发一些问候消息、抑或推荐一些他喜欢的文字链接给你,不管你喜欢与否。

再见,朋友圈里的“塑料好友”

其实,诸如上面提到的这两种朋友,最多也就是应付形式,也就是所谓的塑料朋友。远看还不错,近了,不忍直视的那种。

没办法,人家就是喜欢用朋友圈来粉饰自己的优越,用炫耀的姿态跟你“抱怨”生活种种,以显示自己的本事有多大,人脉有多广,有缘有多好。

可是,真等你有事情找他办了,你就怂了,就没办法了,以前天天跟你讲的那些关系、人脉的突然就凭空消失了。这样的塑料朋友,早已让我们失去了浪费时间去附合的耐心。

再见,朋友圈里的“塑料好友”

刘墉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人可以多交朋友,但不能滥交朋友。”对于只能消耗你的感情、时间和精力的塑料朋友,根本没有必要强求留在朋友的列表当中。

对于错误的关系,不仅不能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愉悦,也不能带给我们生活中的帮助,反而还会干扰到我们正常的生活,以兵不血刃之力轻易地打劫了我们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对于中看不中用的“朋友”,还是凉薄一些的好,至少对得起自己。这不是自私,而是成熟的人生态度。

省去因为抹不开面子而浪费在塑料朋友身上的时间,把它们全数还给自己,你会发现,原来轻装前行的旅途是那么地美好。

再见,朋友圈里的“塑料好友”

前几日,刚刚删除了一个“好友”。

我们素未谋面,只知道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之前一直定居海外,两年前刚刚回到国内发展。

他是我被动认识的一个朋友,而且也是一个认识了好多年的老朋友。当时,他是因为在纸媒上看到我发表的文章联系到我的一个读者。书信来往虽不频繁,但依然能感觉到他的知识渊博和见底深刻。

后来,他主动要求加我为好友的时候,我也就没好意思拒绝。

他很活络,常聊一些接地气的话题,关注民生,不像大多数的朋友那样,总是聊一些很乏味的家长里短琐事。

可是后来,聊得久了,我渐渐发现他身上的戾气很重,总是在抱怨社会对他有多不公,生活对他有多残忍,好像全世界都对不起他一样。

再见,朋友圈里的“塑料好友”

有了这样的感觉之后,我便不愿再跟他聊天,以工作忙为由,基本就不怎么回他消息了。可是,他却很执着,直接开启了像刷屏一样的自话自说,聊天记录里全是他发的一些文字链接,有他自己写的,也有别人写他评论的,总之都是一些负面情绪的发泄。

后来我婉转地告诉他,我有一个习惯,就是不会轻易点开别人发给我的任何链接,而且他关注的那些事情,我没兴趣。

没承想,他还是我行我素,而且他的朋友圈也不知从何时起变得更新频繁,一天至少有七八条的更新,每一条都是他直言不讳地批判、指责他人他事,早已经找不到初识他时在他身上看到的那些美好向上的感觉,反倒看到他那些充满负面情绪的言论,让我也跟着心情不爽起来。

再见,朋友圈里的“塑料好友”

我,果断地将他删除了。这样的人,以为自己的观点很尖锐,好像能直指问题的要害一样,但其实,却不懂得什么叫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道理,你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跟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你看问题所站的高度以及全盘性的决断。对于这样的杠精,又满身戾气的人,我是真心讨厌的。

以为屏蔽他的朋友圈就可以眼不见为净,可是,人家却坚持不懈的每天给你发消息,推荐他的观点让你去看。

以为不说破,既可以照顾到别人的面子,别人也会在多次消息不回复中自省,但其实,这种从没把自己当外人的“朋友”,真的已经是无可救药了,而我自己也不想做一个费力不讨好的“救世主”,所以,自认为解除好友关系是解决烦忧的最好办法。

道不同不相为谋,那么,回归陌路就好了。

再见,朋友圈里的“塑料好友”

为了避免日后哪天自己失去耐性,忍不住跟他吵起来,换到自己不痛快、对方也不舒服的结局,不如趁早删除。

其实,加好友没关系,只要不任意而为的到别人的生活里乱跑乱窜,尤其是当主人明确告知不喜欢“闹腾”的时候,你就应该学会在主人面前优雅一些,适度地串个门儿,而不是天天往别人家里跑,然后送给主人一大堆人家压根儿就不喜欢的东西。你塞下就跑没事了,人家还得处理你丢下的一堆“垃圾”。

再见,朋友圈里的“塑料好友”

成年人得懂得一个简单的社交道理:不打扰也是一种尊重。

我不是一个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但是,也不喜欢跟什么人都以朋友的身份互称。尤其是,以朋友之名反客为主打扰到我的生活的人。

你太不把自己当外人了,也就不能怪我主动将你请出我的家门了。

对不起,我还是决定把你从好友列表删除。不是我无情,我只是为了保护自己。有时候,删除一些人,是为自己的人生卸包袱。节省出与无意义的人浪费口水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遇见真正的同道中人。人生,有三五个志同道合的好友,已经足以充实自己的朋友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