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神品|继往开来:他是书画大师吴昌硕的老师,用草法写隶书而被称作“杨隶”

《书法课程》

见诸笔墨 | 达于心灵

不可一日无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国书法 | 最高艺术

神品 | 继往开来:他是书画大师吴昌硕的老师,用草法写隶书而被称作“杨隶”

清代杨岘隶书《焦氏易林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焦氏易林》为西汉焦延寿所作,体裁大抵四字一句,内容阐释易学精华。

此轴以汉隶节录书之,适得其所。书法风格源自礼器碑,但用笔提按和用墨湿涸变化以及结字之开阖舒展处皆能自创新境,气势慑人心神,独树一帜。

杨岘(1819-1896),字见山,号藐翁、迟鸿残叟,归安(今浙江省湖洲)人。咸丰五年举人,官常州知府。工诗文,善书法,八分书可谓继往开来。

杨岘隶书,被称作“杨隶”。“杨隶”用笔方圆兼用,方笔棱削,圆笔轻细,横划粗、竖划细,行笔猛提,留下纤而且长的划尾,磔划方棱,带有较长的捺脚。在撇、捺、横划的放纵笔势中,转折方硬,犹如锋催剑折,撇划重笔上挑。

杨岘作隶,其横划中的长横,一波三折,节奏强烈,气韵生动,其点也极有变化不相雷同,且与其它笔划非常协调。在运笔上多用疾、涩、振抖之法,讲究笔运曲直、提接、顿挫的细微变化,线条内蕴跌宕,富于凝重与拙趣。

“杨隶”结构严紧而又舒展,字形扁方,间架工整,疏密匀称,其形宽而气紧。笔划疏朗,安排错落,上下呼应,其结构造型,既强调外形的风采,又力求内涵的充实。

杨岘一生“研精隶书,于汉碑无所不窥”,用帖的笔法写碑,又不纯以汉碑的阳刚取胜。有化刚为柔、柔中见刚、弯曲柔韧、俨然不失雄强之势。

杨岘隶书主要致力于《开通褒斜道》《石门颂》《礼器碑》,在字形结构上,他一反前人学汉碑均取其方整严密的习惯,对字形尽量采取上部紧密、下部疏朗的处理方法,尤其是撇、捺及长竖等笔画,左右伸展,波挑飞扬,将汉碑的雍容端庄通过迅速的运笔和熟练的提按动作,形成一种犀利峭拔、活泼飘动、神采焕发的形象,因而被人称为是用草法写隶书。

杨岘书风瘦劲矫健,疏中求紧密,其用笔明快爽畅,用墨多求变化。常用淡墨和宿墨创作,这在当时的碑学书法家中是少见的。咸丰、同治时期,他的隶书最为突出,影响较大。

杨岘的行书风格鲜明,点画沉着。体势夺宕,字形或瘦长,或方扁,或紧结,或离散,变化多端而力避平淡,其豪纵不羁与俊逸飞动,一同于隶书。

杨岘作品流传甚多,特别是隶书风格对晚清书坛影响很大,甚至远及日本。

日本雄山阁出版、北川博邦编的《清人书家隶字汇》,是汇集220位著名书家墨迹的巨著。其中收集786个“杨隶”字,可见其分量之重。

杨岘所题“千甓亭”隶书匾额,现藏于湖州月河街千甓亭内。“千甓亭”三字苍劲古拙,舒展宕逸。落款短跋行书为:“潜园主人躯汉晋砖,网罗逾千,可谓豪矣。吾乡自陈褒之先生后无此古趣。至桐城吴晋明府多而不精,未足方此。辛已孟取,庸斋杨岘揭此饷之。”行笔瘦劲清雄,极富神采。这是他留在湖州的一幅以豪纵见胜的佳作。

“千甓亭”是清代著名学者陆心源宅院中的一座建筑,因藏有汉晋砖近千块而得名。杨岘为陆氏《千甓亭砖续录》写了序文,指出了它对历史、书法、治印等方面的学术研究价值。还对汉晋砖铭文书法作了论述:“点画奇肆,偏旁增损,足于见篆分之始”。

《易林语四条屏》光绪十年(1884)杨岘65岁时作。此作神韵与《礼器碑》相似,行密势逸,很有特色。

《太室铭四条屏》书于光绪是十八年(1892),结体以长方取势,用笔方笔兼其,以园为主,神采宕逸见日本《书道全集》。

《南山有高棱北极羁羽》五言联隶书载日本《书道全集》,光绪二十年(1894)书,是年又作《狂次公应未怪诗如东野不言寒》七言联隶书(故宫博物院藏)。上款仲雅老贤侄居,下款七十六叟杨岘。此两联,皆有简古宕逸之气,用笔富有纂意。

《声华满冰雪述作凌江函》五言联隶书(日本《明清书道图说》),此联运笔如秦篆,其风格豪迈清新,纵横有致,不离古法而有生意,是件创新妙品。

《水市华船诗轴》(日本《明清书道图说》)行书,笔势遒劲,一股清淡气息,丰神绝俗,通篇以情性为上,以豪纵见胜。

还有《临西狱华山庙碑四条屏》(上海博物馆藏),《节临汉衡方碑幅》(日本《书道全集》)等作品。

杨岘书法之余,还攻古诗文辞,著有《庸斋文集》、《迟鸿轩诗钞》等。其《安吉施氏遗著序》一文,入吴兴王义儒编著的《续古文观止》,颇受传诵。

据载吴昌硕曾随俞樾(曲园)在姑苏结识杨岘,从其学艺,情在亦师亦友之间。可谓同声相应,同心相知,这在艺术史上不多见。吴昌硕曾将旧藏《彝器款识册》请杨岘题辞,二人各抒己见,颇有玩味。

清代杨岘隶书《焦氏易林轴》超清欣赏

神品|继往开来:他是书画大师吴昌硕的老师,用草法写隶书而被称作“杨隶”
神品|继往开来:他是书画大师吴昌硕的老师,用草法写隶书而被称作“杨隶”
神品|继往开来:他是书画大师吴昌硕的老师,用草法写隶书而被称作“杨隶”
神品|继往开来:他是书画大师吴昌硕的老师,用草法写隶书而被称作“杨隶”

书法 发现心灵的美好

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心游万仞 精骛八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