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5年了,U23政策给中国足球带来了什么?强制规定无法弥补青训缺失

继首战0比1输给阿联酋U23之后,在迪拜杯的最后一战,U23国足又以0比3输给了相同的对手。而国足则在马斯喀特,以0比2结束了本届12强赛的征程。

这两场失利都不算意外,迪拜杯首战虽然只输1个,但大家都能看得出,我们的球员和阿联酋球员在脚下技术,技战术素养等多个方面,差的绝非一星半点。至于这支国足,大年初一都能输越南,输给阿曼还有什么好意外的?

只是0比3和0比2的结果,既然大家有些无奈,也有点面无死灰的感觉。当国足上个国际比赛日就已经出局了,这两场还是用了很多老的;这一批被扣上“U23光环”,但实际上已经不再年轻,技战术能力基本定型的球员,打同年龄亚洲都处于二流的阿联酋都有明显的差距,再回过头来看U23政策,可以说是一言难尽。。。

U23政策推出这5年,各级国字号连战连败

5年了,U23政策给中国足球带来了什么?强制规定无法弥补青训缺失

2016年,里约奥运会之后,在各个项目就里约奥运周期内的工作进行完汇报之后,当时上面给中国足球的批示是——需要在有影响力的项目上取得突破!考虑到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足打进了8强;而同样是在那个周期进行的女足世界杯,中国女足同样打进了8强;在俱乐部层面,广州恒大在那个周期拿了两个亚冠。所以上面当时给中国足球的批示,已经非常明显的指向了中国男足!

在2016年,虽然中国国家队时隔15年再一次重返世预赛亚洲区终极决战的舞台。但那一年1月,傅博带领的93国奥在U23亚洲杯三连败小组出局;那一年10月的亚青赛,李明带领的97国青三场仅积1分0进球小组出局。而同样是在2016年下半年,高洪波带的国家队在12强赛前4战仅积1分小组垫底。。。

当各级国字号与亚洲同年龄段最强的对手交锋,几乎都呈现出“溃败”之势;这几位本土教练,都在私下里谈到了无人可用的困境,李明更是在做客央视的时候大倒苦水。当多个国字号主教练都在吐槽无人可用,当时的中国足坛已经出现了青黄不接的背景下,U23政策在2017赛季开始前应运而生。

出台U23政策的表面主要原因,就是希望利用联赛培养出更多的即战力反哺到国字号,然而现实却给了政策制定者一记响亮的耳光。

5年了,U23政策给中国足球带来了什么?强制规定无法弥补青训缺失

2018年,马达洛尼带领的95年龄段U23国家队,在主场进行的U23亚洲杯上,1胜2负小组出局。同年在亚运会16进8被沙特淘汰出局。同年10月,成耀东带领99国青,亚青赛前两场连败出局,小组末轮才拿到一场无关痛痒的胜利。

2019年,成耀东带领的01国青,在亚青赛预选赛出局,这也是国青队自1994年以来首度无缘亚青赛。

2020年1月,组队权数度变更的97国奥,在救火教练郝伟的带领,在U23亚洲杯小组赛三连败出局。

5年了,U23政策给中国足球带来了什么?强制规定无法弥补青训缺失

至于国家队,上届12强赛里皮接手后,一路高奏凯歌还把悬念保持到了最后;而这届世预赛,里皮在40强赛阶段就被气跑了。李铁、李霄鹏这两个本土教练,在12强赛阶段都露馅了。

而这一次出征迪拜杯的U23国家队,基本上是以18年打亚青赛的99国青球员为班底,辅以部分01国青的球员。只是面对同年龄在亚洲也属于二流水准的阿联酋,我们的球员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差距;打预选赛连蒙古都打不赢的泰国,在技战术水准上也没有看出什么优势。。。而在国足整个12强赛的征程中,仅有两个U23球员出场;且戴伟浚在去年12月之前由于是中国香港会籍,他在完成会籍转换之前还不能占用中超的U23名额;实际上U23政策出台这几年反哺到国家队层面,真正利用政策培养出来的只有朱辰杰。

当U23政策反哺出的这些球员,基本上无法给国家队带来什么帮助;这些球员所组成的国字号,这5年在亚洲层面依旧是连战连败,甚至是在不断刷新下限,实际上U23政策已经宣告阶段性失败。

拔苗助长往往会适得其反!球员早早靠政策赚到大钱埋下祸根

5年了,U23政策给中国足球带来了什么?强制规定无法弥补青训缺失

其实U23政策的初衷,是希望给年轻球员更多的机会。但政策制定者,忽略了一个问题——足球比赛应该用实力说话,任何足球之外的政策都是对足球最深度的破坏。由于我们的球员基本上属于一代不如一代,因此很多靠政策打上比赛的球员属于“拔苗助长”!

客观的说,U23政策还是给中国足坛拔出来了一些苗子,比如说朱辰杰,郭田雨,高准翼,杨立瑜等等。。。但我们同样可以找到更多拔苗助长适得其反的案例。

在2017年,很多教练对于U23就有点排斥;但由于当初只要求首发上1个,因此踢着踢着,很多球队最后都练出了固定的U23首发。但到了2018年,U23政策升级后;很多教练的用兵一般就会选择一个U23常规首发,后两个U23最后时刻换上去凑数;而到了2019年,很多球队经常会出现开场就把球都没碰到的U23换下,临场经常把U23换上去踢一两分钟,甚至是换上就立刻换下的极限操作。

5年了,U23政策给中国足球带来了什么?强制规定无法弥补青训缺失

这种应付政策的方式,在教练眼中是出于成绩考虑的被迫选择。这种极端的做法,看起来给年轻球员刷了些出场纪录;但如此短暂,甚至连球都没摸到的出场纪录,不可能帮助到球员提升,反倒是对他们的自信心造成了极大的摧残,对于这些球员的成长起到了副作用。

当然由于U23好苗子在中国足坛很稀缺,这就导致一些相对突出的U23球员在前几年遭到了哄抢,很多年轻球员同样利用政策赚到了大钱。这支U23国家队里,有的人一场中超还没踢过,就拿到了税后800万的5年合同+一笔不菲的签字费。。。当这些刚成年甚至是还没成年的球员,他们就已经拿到了一份总价4、5000万起步的大合同,这些通过政策早早赚到大钱的球员,大多数都对自己放松了要求,甚至是很快就迷失了!

看看陶强龙吧,曾经被寄予厚望的超级新星,现在在前场还敢过人么?还有点年轻人的朝气么?看看温姓小将吧,去恒大前曾以脚法精湛见长;但你现在再看看他的传中和转移球的精准,那还能看么?至于徐浩峰、陈国抗、孙沁涵等人,如果没有U23政策,他们最多也就是在踢中乙。。。

靠政策弥补不了漏洞,青训不行不会有捷径可走

5年了,U23政策给中国足球带来了什么?强制规定无法弥补青训缺失

针对U23政策,无论是斯科拉里,博阿斯,卡佩罗这种世界级名帅,还是一向以培养年轻球员见长的卡纳瓦罗都明确提出过反对。而像崔康熙、保罗.索萨、施密特等名帅,他们嘴上没说反对,却用实际行动来抗拒U23政策。而无论是U23政策,还是足协运作的“公派留洋”,这都被有关方面视作中国足球发展的捷径。只是当这些球员在青少年时期基础就没打好,球员基数又很有限,这就注定了U23政策除了塑造了一群暴发户,给国字号带来的帮助难以体现在成绩上。

U23政策给了很多年轻球员比赛机会,间接导致部分中生代球员在最需要比赛的时候无球可题;但再大的合同,再多的靠拔苗助长得到的机会,都无法改变能力上存在巨大差距。没有技术能力作支撑,直接导致需要他们去承担重担时,我们会发现,很多球员接球都显得烫脚;我们的各级国字号,已经养成了不断回传开大脚的传统。

牺牲联赛为青训补锅,本身就是对足球规律的不尊重。而再多的比赛,也不可能填补青训埋下的大坑。如果我们的球员都没有在基础阶段把基本功打好,所谓的捷径充其量也就是个面子工程!当我们的各级国字号,已经习惯了在亚洲比赛延续“揭幕战-生死战-荣誉战-火车站”的节奏,我们多个年龄段的国字号已经是亚洲10名开外,甚至是15名开外的水平;世界杯扩军在短时间内,跟中国足球也很难有什么必然联系。已经输掉了现在的中国足球,未来5到8年,依旧看不到什么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