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学现场丨钱红丽:读书,也是一种养气

文学现场

不能“行万里路”的时候,就去“读万卷书”。但在作家钱红丽的行旅散文集《河山册页》中,我们却能够做到在读书时便已行至千里。山水自然、人文历史,都在她的笔下被一一描绘。

钱红丽曾说:“书写也是另一种出家,需要刻苦、自修,需要边写边悟。”今天,我们有幸邀请钱红丽老师来到本期文学现场,聊一聊她的创作人生。

文学现场丨钱红丽:读书,也是一种养气

钱红丽

钱红丽,安徽枞阳人,出版有《低眉》《读画记》《诗经别意》《一辈子历历在》《等信来》《植物记》《以爱之名》等二十余部作品,现居合肥。

文学现场丨钱红丽:读书,也是一种养气

《河山册页》实拍图

Q

您曾写过“不停地书写,才是一名作者应该顾及的尊严。”那您平时也是笔耕不辍的状态吗?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创作生活吗?

钱红丽:选择创作这条路 ,就像随时给自己套一根绳索,一直都是在一种“行军”的状态中——不是正在书写中,就是为书写做着大量的前期储备中。我写了近二十年,出版了二十余本书,依旧乐此不疲,不过是因为热爱。

创作生活,也是一种手工艺人的状态,只有刻苦、缓慢。这没法用机器大批量生产,好比木匠打家具,哪怕是一只小凳子,都要尽心尽力做好,然后一点点以砂纸抛光,上清水漆,再往黑屋子里晾上一阵子,慢慢地,这只小凳子便有了包浆。

有时,一部书稿需要数年才能完成,依靠耐心和不放弃,有时完全又搭上另一种死磕的奋力感,比如《河山册页》,写作跨度十余年,一点点积累、储备,然后完整呈现。希望它抵达读者案头时,是带着一种光的,这也是木匠所谓的包浆。

文学现场丨钱红丽:读书,也是一种养气

《河山册页》

钱红丽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

您的新书《河山册页》是一本行旅散文集,但目前在疫情的大环境下,已经无法随心所欲地外出旅行了。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您是靠什么来滋养自己的写作灵感呢?

钱红丽:当然依靠读书。读书,也是一种养气。

纵然不从事书写,人也要读书。读书不仅可以祛魅,还可以帮助我们不停地重建自我。

去秋至今,我一直在读鲁迅,不仅仅是他的小说、散文、杂文,我发愿,要遍览他一生中留下的所有文字,包括大量的书信、日记,甚至他早期翻译过的俄语、德语文学书。

您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诗意、禅意,以及浓厚的历史气息。这是您的写作风格吗?您认为人文历史能够给当下的人们带来些什么呢?另外,读您的书会发现您非常喜欢古典诗词,请问诗词对于您而言,有什么样特殊的意义呢?

钱红丽:一名作者对于自己的写作风格,无力去概括。但近年我有意在转向,自浓烈到简淡,力争去修辞化,向平淡自然靠拢。比如《河山册页》在交稿前,有过大量修改,三分之一的内容推倒重写,力求“白描”。

人文历史,作为人类文明的源头,它是整个族群的底蕴,也是一座取之不绝的富矿,更是荡漾于我们心胸的一口活气。没有这些,个体是无以立足的。

无论古诗,还是现代诗,我都喜欢。诗是文学的冠冕,也是最高级的文学样式。诗歌的克制、内敛,以及它内在的张力、节奏感,对于我散文的书写,有着极大的启发。

文学现场丨钱红丽:读书,也是一种养气

《河山册页》内页配图

我们了解到您专门给签名本写了不同的短诗,以赠有缘人。这样的“宠粉”方式很独特也很惊喜,您认为作家与读者之间的理想关系是怎样的呢?

钱红丽:作家与读者之间最理想的关系,应是知己的关系。

偶尔,我去豆瓣看看读者们对于《河山册页》有着怎样的反馈。其中一位读者朋友提到了“心性”这个词。她认为,能看出作者写作和心性上的成熟,内容、层次更丰富,不是纯粹写旅行,还探讨了情感、爱与美、自我等。另一位湖南的读者则表示,从这本书里可以看出一位作家的刻苦自修,是水到渠成后达到的一种高度。有的则评价这本书简淡、沉静、笃定、从容……

这些评论是对我最大的褒奖,并让我深感欣慰。换句话说就是,我的书写内核,被不相识的读者们get到了。我的努力,也适时地被他们看见了。我与他们,何尝不是一种知己的关系呢?

我说过,一本书的畅销与否,不算什么。不懈追求一本书的生命力,才是一个作家活着的终极意义。

我希望接下来的一本本书,是常销书,并非一阵风似的畅销书。

文学现场丨钱红丽:读书,也是一种养气
文学现场丨钱红丽:读书,也是一种养气
文学现场丨钱红丽:读书,也是一种养气
文学现场丨钱红丽:读书,也是一种养气

左右滑动查看《河山册页》亲签图

读您的文章,仿佛在我们的面前展开了一张地图,让我们跟着您一块儿打卡。那么,在您描写的诸多地方中,留有深刻印象的是哪里呢?您认为一座城市、一片土地对生活、写作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钱红丽:书中所写过的地方,都曾给我留下过深刻印象。尤其是有着人文历史感的地方,比如亳州,你倘若在曹操建造的运兵道内站一会儿,整个建安文学史就会为你活过来;再比如杭州,去西湖,整个南宋宛如画卷自会在你面前徐徐展开……

连接一座城市或一片土地的,依然还是人文历史。无论杭州、苏州还是亳州,它们都有着一种经霜的岁月感。这种岁月感从何而来?从这些城市的文化底蕴中来。文化底蕴,就是一座城市一片山水的霜意,好比一个沧桑的人,他的来历正是他不可多得的内涵。

我们从事书写的,不过就是用一颗善于体察的心,将这些人文历史比照古今地串起来。这些城市或土地,正是承载人类文明的一颗颗珍珠,永远地泛着宝光。

我们写或不写,它们都在那里。

文学现场丨钱红丽:读书,也是一种养气

亳州运兵道

文学现场丨钱红丽:读书,也是一种养气

《河山册页》是钱红丽积淀多年的行旅散文集,游于皖中,走出皖外,足迹所至,遍及大半个中国。全书用文字及摄影记录了行旅所遇与自性探索,其间更不乏对美好事物直观而单纯的描写。读者可以借她的眼,看见很多故乡与异乡的风物。作者笔下的风景,实则是几千年绵延至今、流淌到心里的诗书礼乐,简言之——传统、古典。钱红丽用温婉深情的笔触描摹河山,小品文连缀成河山的册页,匠心和诗心兼具,展现了独特的文字质感和思考方式。

名家推荐

读《河山册页》,我们可以借作者的眼,看见很多异乡的风物。不过,打动我的,却是在这本写异乡的书中,读到了带异色、异质的故乡。在古典故乡中,她写到了王维、李白、三曹、桐城文脉……换一个视角,去辨识古人、古人和古人的关系。

——何大草

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文学现场》是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自媒体平台打造的名家访谈栏目,关注当下的文学热点话题和作家作品,以作家专访、作家印象和深度对话等形式,形成作家、编辑与读者的良好互动。

编辑 | 洛洛、阿宴

图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图片来自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