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明祭扫:重在感情 贵在真诚丨特评

文丨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庄媛

“清明节所有日期,北京地区墓地代扫”“扬州清明代扫,可以代买祭品鲜花水果”……伴随清明节临近,各网购、社交平台上提供有偿代扫墓服务的卖家多了起来。记者调查发现,各地私人代扫服务的价格相差悬殊,内容也五花八门。其中一个称可“代倒酒、代聊天、代嚎啕大哭”的卖家,开价高达1000元。

清明祭扫:重在感情 贵在真诚丨特评

春雨杏花满清明,追思犹怨水烟轻。清明节是大陆重要的传统节日,慎终追远、缅怀故人是清明时节的传统习俗,也是人们内心情感的重要寄托,更承载了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在社会流动、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的当下,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等因素,再加上疫情影响下的流动不便,不少人确实存在有意返乡扫墓却又无法亲力亲为的尴尬状况,因此催生出形形色色的代祭服务。

隔空不隔爱,共祭传真情。代祭服务作为文明过节的一种补充,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缅怀先人、追忆亲人、表达哀思的需求,弥补亲属不能现场祭扫的遗憾,也有助于疫情防控工作,可以算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新式继承和创新表达。然而,一些私人代祭服务本质上是一门“生意”,部分过度商业化的服务沦为形式和炒作,诸如明码标价的代磕头下跪、代嚎啕大哭等,引起诸多争议。更有甚者,如今存在“代扫”者随意报价、收费不少却不去扫墓,只是通过微信直播转切其他镜头来欺骗消费者的情形。

清明祭扫,重在感情、贵在真诚。其实,生者对于逝者的追念可以有多种方式,只要内心饱含真情实感,在哪里、怎么做都不是最重要的。至于私人代祭服务,见仁见智。应提醒的是,传统风俗逐渐“新潮化”的同时,消费者应警惕其中随意要价、诚信欠奉等行为,也要提防节日前后易流行的各类诈骗。对这种打着代祭服务噱头的“时令性”骗局,相关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依法依规给予打击整治,将祭扫服务乱象“扫干净”。

清明祭扫:重在感情 贵在真诚丨特评

在长沙金陵城市绿化墓园,工作人员进行代祭。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更应思考的是,今天我们谈起清明节的时候,内心是否充满敬畏和真诚,是否理解和传承其蕴涵的文化意义。“长春门里清明日,上苑兰风花鸟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数千年来,清明节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清明节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现代文明的冲击。其他传统节日亦是如此,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几乎每一个节日都有人感叹“节日味道”的淡化和消失。

清明祭扫:重在感情 贵在真诚丨特评

对于适应社会生活变迁而产生的节日“新民俗”,我们当然应该宽容和理解。然而,节日的厚重感和仪式感除植根于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外,更源自于每个人心中对于节日的期许和认同。只有将精神内核传承下去,节日的意义才能凸显出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