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夜读】在夜色中行走——叶浅韵印象记 | 左左

素未谋面,却已经是挚友,两个女人的惺惺相惜,不需要太多的预设,更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懂得俨然是最高的礼遇。

第一次见她,是2018年在昆明长水机场,我去接她。

我说,不想她一个人回宣威,那是她的家,云南曲靖的一个城市,我想去接她,再送她回宣威。她拒绝,她说太劳累了。我又说,这是我对一个作家的怜惜与敬重。她在电话里,一声叹息,说,好。在机场出口处,我一眼就认出了她,高挑的个子,长长的头发,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她不属于娇小柔媚的女子,而是属于那种一见就是亲人的女子。老远,她就对我招手,我们互相认出了对方,一个拥抱就把彼此的怜惜在对方心里支撑了起来。

此前,我们在微信、电话里有过许多交流,但大多限于文学上的探讨。有一天,她的家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事情,孔尚任说过的“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故事在她家里发生了。她的家人因为帮人融资不慎,陷入债务危机,风霜严剑苦相逼。她一直忍着,终于有一天忍不住,在电话里告诉我了,她一边讲,一边哭。那些她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事情,像泰山压顶,险些要了她的性命。无数次,在深夜,接到她的电话,她在北京哭,我在曲靖哭,从北京哭到曲靖,又从曲靖哭到了北京。都说劝人的时候,得黑着心去劝,昧着心去劝,那些足于摧毁别人世界的灾难,只有轮到自己身上才知有多痛苦。

没有经历过的人,看到的只是一串数字。而我,多年前,也同样被别人构陷背上了巨额债务,后来我卖房卖铺去偿还。那些苦难的岁月,生不如死,它把心戳得千疮百孔。如今,听到叶浅韵也这样深陷其中,我,感同身受,心疼得不能自已。我真不愿意别人再经历这些,一边要生活,一边要还债务,面对金钱时人性的嘴脸,让生活被压得变形。在生活的重击面前,我们都活得像个男人,迅速成为家庭的顶梁柱,为孩子撑起一片天空。还好她有文字相伴,让她在无数次绝境中也能看见一丝丝光亮,照耀她在黑暗中奔袭。看着她的累、她的疼、她的无助,以及她的坚强、隐忍、勤奋,真想好好抱抱她,告诉她,兄弟,我在这里呢。

生活从来不会因为一个人善良就饶过她,该来的一样不会少。她回来后,等待她的是一片狼藉的日子。任凭叶浅韵是作家,现实也超出了她的想象。面对金钱,人性的恶意超出了边界。她几度崩溃,身心俱疲。曾经仗义疏财的她,曾经视金钱为尘土的她,被飞来的债务捆绑得窒息,她家人背着她做下的这些事,让她身陷泥潭,不能自拔。曾经骄傲的她,被压得头都抬不起来。她恨自己愚蠢,为什么不能觉察。可她有一个智慧的妈妈,她对她说我的儿呀,哪一个男人不背着女人做下多少事呢?只有扛不住才轮到你头上,老天赏赐你过什么日子就把什么日子过好吧,有妈在呢,只恨妈妈老了无用了,不能跟你去苦钱来还债了。妈妈的话让她泪流满面,也让她觉醒。

那些日子,生怕她出事,我每天都要打好几个电话,只要听到她平平安安就些许欣慰。她只要不接电话,我就会抓狂,生怕她绝了活着的念头。她疼的时候,我或许暂时充当了她的止疼药。可是,我真不能为她做什么,因为我也要养孩子养家。曾给她转过几次钱,每一次都拒绝了,她说她不能给我增加任何负担,陪伴已是最好的安慰。直到有一次,她大概觉得我们已经是亲人了,她才肯接受一点,而且还显得很难为情。钱,让一个人的自尊受到极大的考验。

生活总是一出一出的狗血剧,在我身上,在她身上,在无数人身上,以不同的剧情上演,全无逻辑。我们除了承受,忍受,别无选择。叶浅韵总是跟我说,她要一剪子一剪子把这些苦难剪成素材,用文字缝补起来。等待有一天,我们可以笑着说起往事。她不相信,会一直苦难下去,她也不相信自己运气那么差。她对自己有一股子狠劲,越苦她越倔强,她约我,每天写一篇短文,练笔。她说,文字是人生的出口,要是没有文字,她不知道自己怎么坚持下去。后来,我没有坚持下来,而她一直在坚持。在不能用电脑的地方,她用手机屏幕在火车上、候车厅、地铁上,关上耳朵,向文字交付自己的心灵。文字之于她,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文学,而是一种救赎、一种释放、一种依托、一种希望。

她曾对我说,也有许多人向她伸出了手,给予她温暖和支持,这是她活下去的理由。她不能辜负妈妈,不能辜负人间的美意和善意。在生活中,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往往不知来自哪里。所以,她格外珍惜这些在苦难中帮助过她的人,让她看见了人性的光辉底色。都说能够把文字写好的人,都是经历过非人的磨难的,她靠着这个出口撑着,没有倒下。

遇见开心或是不开心的事情时,我们就给对方打电话。聊文学,聊生活,也聊一些毫无意义的口水话。从马尔克斯到迟子建,从于坚到王单单,从鲁院到她自己,从诗歌到散文,从小说到生活,我们天南地北的谈论文学和生活。这更像是我们想知道对方还存在的一种确证,让彼此在这凉薄的世界深情地活着。我希望我可以给她一些力量,让她能从苦难的云层中出来,成为白莲花的另一种意向。她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一个骨子里渗透着文字的作家,文字是她的血液。她用文字驱逐暗夜,用文字撑起了自己的世界。

她在宣威创建了一个叫“宣威自有颜如玉”的平台,让热爱文学的宣威籍女作者在平台上发表文章,互相促进,共同交流和进步。最初,她坚持每一天给作者写读后语,足足坚持了54期,在宣威影响甚大,最后她又找来经费出版了一本宣威女作者的集子。极大地鼓舞了女作者们的创作热情。队伍由最初的二十几个人至现在一百多个人,这个栏目俨然已成为宣威的一个文学品牌。她给大家灌输,要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写作者,不攀比不媚俗,认认真真,写真诚的、接地气的文字。一个人向前跑不是本事,能带领一群人向前跑才是本事,叶浅韵就是这样的有本事的人。好多人因为自己的文字变成了书上的铅字,从此走上了写作的道路,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成为自己领域内的佼佼者。现在,她离开了宣威那个地方,但是宣威还有她的传说,她不仅帮助宣威的文学,她还关注着那些在苦难中无助的人。她最是见不得人间苦难,恨不能生出千手来拯救世界。她有一个写者的悲悯之心,她用她的良善用力地热爱着这个世界,她也用她的坚韧关注着苍生。她说文学之于她,是恩情、是回报。

叶浅韵的父亲去世早,她又是家里的老大,她很早就承担了家庭的重任。只想着日子能好过一点了,能帮助更多的人。可惜一只黑天鹅飞过她的家门口,她的世界就坍塌了。好在,她有一个强大的妈妈,支撑着她迅速爬起来奔跑。我见过她妈妈,这个老人配得上所有赞扬母亲的词汇。在一场文学讲座上,叶浅韵从宣威赶来参加,带着妈妈。她搀着妈妈走进会场的瞬间,很多人热泪盈眶,白发苍苍的妈妈成为了全场最瞩目的听众,这不仅仅是文学的力量,还更是人间最温暖的支持与陪伴。

那天,叶浅韵收到了一张罚款单,停车的时候车头与车位箭头不符,为此,我们在电话里笑得花枝乱颤。她就是这种粗犷直接,且有童心、爱心的女人。记得有一次,她来我家,我拿牙刷给她,她看着包装拆开,问我,这是新的牙刷么?我白了她大眼,问她,双支包装,莫非要等你来一起拆开一起用?她哈哈大笑,我们在一起,像两个少女,忘记了岁月,忘记了时光的印记。世俗没有淹没我们,我们还是那个青涩的少年,我们议论人生,也议论男人。我们羡慕着余秀华的直白,也垂涎着雪小禅的阳春白雪,但我们最喜欢的还是我们自己,傻乎乎地笑,傻乎乎地哭,抹抹眼泪抬起头我们还是那个强悍的女子。

去年,我的父亲去世,叶浅韵赶到殡仪馆陪我守灵。那一夜,我们在父亲的遗体前哭,哭亲人的不告而别,也哭我们自己。我们一张一张烧纸给爸爸,边烧边跟爸爸聊天。她跟爸爸说,多烧点钱给你用,你开心地去花钱,不要舍不得,我们多多烧给你,如果你用不完,你就拿这些钱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被她说笑了,她见不得别人吃苦,她总是那种自己的屁股还被海风吹着,就会去帮助别人的人。多少次,被债主逼得吃不下睡不着,但是见到哪里更需要帮助,她会把自己身上的钱赶紧掏出来给人家。因为那个时候,她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在苦难中挣扎的人,只想着赶紧帮助别人度过眼前的难关。她记不住别人对她的恶意,她心里总是惦记着别人的好。连她的妈妈都提醒她,不要有害人之心,但是对人一定要有点戒备之心。吃了那么多亏,她依然记不住要怎么样防备别人,总是大大咧咧,像个傻妞。

在曲靖文坛,没有人不知道叶浅韵的名字。因为她对曲靖的文学有很大的贡献,她一直支持着曲靖的文学爱好者们,她鼓励大家 ,与大家在群里共同探讨文学,为曲靖的文学义务服务很多年。今年曲靖的文学年会,她一如既往地来跟大家一起庆祝。她跟大家分享她的写作历程,告诉大家她曾经遇到的投稿尴尬场景,告诉大家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泄气。在一群初学写作的文学爱好者面前,她没有任何显摆,她被很多人追随并模仿。她从来不傲娇,她说,任何时候,都要掂量清楚自己几斤几两,自己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作家而已。在世界上那么多优秀的作品和优秀的作家面前,她总在担心她自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我有理由相信,如此自省的作家,她的文字会越来越好的。从她目前出版的五本书来看,每一本都较从前一本有了大的提升。这一点,她倒也不谦虚,她说,她写得最好的文章,一定是下一篇,至少目前的状态一定是。但愿她的妙笔能生出芳香的花朵,满园芬芳,美丽人间。

叶浅韵是一个浑身发光的女人,尽管她自己在苦海里挣扎,可是只要有人邀请她去给大家鼓鼓劲,她都义不容辞。这几年,她在各类学校、单位给大家讲座,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写作之路,不用任何掩饰与虚妄,真诚地跟大家交流。一些学生排队来找他们心目中的“彩妈妈”的拥抱,更有一个小孩子在用“妈”组词的时候,组了妈妈、姑妈、彩妈,吓得她赶紧去纠正,因为在教学中“彩妈”肯定是要把叉的。足见孩子们对她的喜爱,我老觉得她是干错行的人,她应该是当老师,引领更多的孩子。

印象最深的是那次在职中给大家义务讲《文学改变人生》,在场的很多学生激动得跑上台去拥抱她。有一个残疾的同学流泪告诉她,很多次想放弃生命,放弃学习,但是都是靠文字支撑着,靠文字才能有今天上台的勇气,今天终于见到了那么鲜活的一个作家,很激动,以后会好好活着,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叶浅韵深深拥抱着这个孩子,告诉这个孩子,有她在,任何时候,她都愿意陪着她渡过一切苦难。那个学生拿着叶浅韵送她的书,给叶浅韵深深鞠了一躬。那是感谢,也是救赎,叶浅韵这样帮助过很多人,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周围的人。她点亮自己,照亮别人。她活成了一种信仰,在很多人心里,她就是别人的动力与追求。

最近,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叶浅韵的新书《生生之门》,这是她的第五本散文。历时五年写成的这本书,凝聚了她的极大心血,是她个人,更是这个时代的血泪史。用她的话来说是,她终于有了一本枕棺之书了。曲靖的文友几乎人手一册,这本书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评价与认可。别看她平常咋咋呼呼,其实她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在文字里,她是将军,也是军师,指挥着万千文字作战,经过她的布局,文字在辽阔的世界里显得极其有深意。她的《生生之门》,写出了全世界女人的痛与骄傲,经历过生育的女人说,读了她的文字,仿佛自己又生了一个孩子,肉都是疼的。没有生育过的女人说,这简直就是科普,上下三代人都看的书。叶浅韵的这本书,俨然剥开了女性的面纱,把赤裸裸的生育之疼展现出来。还有农村重男轻女的陋俗,人与人之间复杂的纠葛。透过金、木、水、火土几个系列大散文,抵达的是她对故乡的热爱,她俯身大地,贴着土地去感受人间的烟火。浓浓的爱,对生命与生存的剖析,对人情与人性的探索,她的格局是宽广的,她的视觉是博大的,她的心是慈悲的。叶浅韵的《生生之门》,是她的前半生,也是她养育很多年的孩子,更是她献给这个世界的一份厚礼。

与她的似曾相识,后来我终于明白,是因为我们都经历过那么多苦难,但是我们没有去埋怨命运,更没有被生活压垮,我们在不同的领域,都在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去感染别人热爱这个世界,去相信人间美好。叶浅韵的新书上市我很开心,我在朋友圈里发:闺蜜的新书。结果被叶浅韵诟病,她说我们不是闺蜜,我们是永远的的兄弟。她对“闺蜜”两个字有心理阴影,她一看见就觉得那是满屏的炸弹,那是痛,是心上的一个窟窿。她曾写过一篇文章《想把自己推倒》,我想,那一定是她在重建自己。

因为文学,她被调到了云南省文联工作。在那里,她从头开始,从零开启。我相信,她会走上一条更高更远的路。因为,她配得上更好的生活。因为她心里有盏灯,她在夜色里行走,已不需要别人为她壮胆打气,她越来越自信,步履铿锵。我为她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