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3000元以上就是高端手机?雷军能否带领小米击破的“阶层壁垒”

对于小米而言,海外市场和高端市场“长坡厚雪”,前者已经让小米尝到了甜头,而后者却像是有一层无形的“阶层壁垒”阻挡着小米,“屌丝神器”能否实现鸡婆“阶层壁垒”?

对小米而言,手机高端化战略必须成功,但不是必然成功。

小米集团(HK:01810)2021年财报的舆论呈现两极化趋势。

一部分人认为,在2021年的宏观环境之下,小米的收入、净利润增速十分优秀;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小米的手机高端化战略在2021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取得成功,比如它将定价3000元以上的手机就定为高端手机。

前者看的是当前的数字,后者看的是未来的预期。

小米生态最核心的一环是智能手机,而与智能手机毛利相当的是互联网服务,

以至于在几年前的招股书中,小米赫然将自己定位成了一家互联网公司。

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互联网服务,要保持高增速,都必须以智能手机高端化战略为抓手,击破“阶层壁垒”。

路漫漫其修远兮。

1、互联网的潜力,藏在高端化战略里

2018年,小米在招股书中将自己定位成以“手机、智能硬件、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一时之间舆论哗然,“你明明是一个卖手机的,怎么能说自己是互联网公司呢?”

但若是细看小米2015~2017年业绩,就不难理解它的定位。

2015年、2016年,小米互联网服务分部贡献毛利占据绝对大头,2017年智能手机分部毛利首次超过互联网服务,但在2018年一季度又被反超,时至今日互联网服务分部和智能手机分部的毛利依然在伯仲之间。故而,从财务数据的角度讲,小米是互联网公司这个定位虽然有些反常理,却也能自圆其说。

3000元以上就是高端手机?雷军能否带领小米击破的“阶层壁垒”

从商业逻辑上看,小米的智能手机、智能硬件、IoT平台完全可以看做是为互联网服务构建的护城河,如果用户要使用小米手机就要使用小米内置的视频、音乐、游戏、浏览器以及应用市场等诸多软件和服务。手机等硬件完全可以看做是互联网公司能够自盈利的获客、留客手段,就像京东做物流、美团做外卖。

2021年,小米在互联网世界一片哀嚎之时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成绩:总收入达到3283亿元,同比增长33.5%;经调整净利润达到220亿元,同比增长69.5%。

但小米互联网的定位却越发不稳了。

2021年,小米互联网服务分部的毛利率创下历史新高,达到 76.1%,但该分部收入同比增长仅 18.8%,远低于其他分部,同时互联网服务为小米贡献的毛利再次被智能手机业务反超。

互联网服务分部在2021年的高毛利率,除了财报中披露的“广告业务贡献增高”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小米将其金融科技业务中的消费金融业务转移给了小米消费金融(小米占股50%)。

消费金融为啥要分隔出去?消费金融不香吗?蚂蚁集团可是靠消费金融一年赚几百亿啊!对于小米来说,消费金融可能真的不香。

2020年是疫情最为严重的一年,整个消费金融行业都面临逾期增加的风险,小米自然不能例外,2020年末小米的应收贷款信贷亏损拨备增长至17.57亿元,这对于应收贷款余额仅89亿元的小米而言,无疑是个天文数字,直接拉低了2020年小米整个互联网服务分部的毛利率,消费金融变得很鸡肋。

今年2月,媒体报道称:原天星数科旗下主打的个人消费贷款产品——“随星借”已经由小米小贷公司变为小米消费金融运营。

2021年末,小米的应收贷款信贷亏损拨备从17.58亿元直接下降到0.21亿元,给互联网服务分部的毛利率打了一个漂亮的助攻。

但剥离消费金融资产明显是不可持续的操作,未来小米消费金融毛利率是否还会继续提升?空间不大。

2015~2017年,广告服务和互联网增值服务(包括金融科技)构成了小米的互联网服务分部,其中广告服务的毛利率曾一度高达91.1%,随后下降到81.8%,即使今天以及未来小米的广告业务均可以保持81.8%的毛利率,也很难将整个分部的毛利率从76.1%的水平再拉升多少。

2021年12月,全球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5.09亿,同比增长28.4%,其中大陆MIUI月活跃用户数为1.3亿,同比增长17.0%。

什么人在用MIUI系统?当然是小米手机的用户。

故而,在当前市场小米互联网服务分部的未来,藏在小米的手机高端化战略里。

2、小米曲折的手机高端化战略

你认为多少钱的手机是高端机?小米的答案是定价3000元以上,此处的“定价”二字需要格外注意。

这个答案多多少少有些狗血。

2011年,小米1的定价是1999元,主打性价比;十年之后,3000元的定价就成了高端的分水岭?这十年的CPI对小米来说是白涨了。

虽然狗血,不得不承认小米在其自身定义的“高端”上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小米财报指出:“2021年,大陆地区定价在人民币3000元或以上及境外定价在300欧元或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超过2400万台,远超2020年全年约1000万台的水平。”此外,小米智能手机分部的毛利率也从上年的8.7%大幅飙升至11.9%,这也让小米的智能手机分部再次超过互联网服务分部成为毛利贡献最高的业务。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小米2021年的手机高端化进程似乎并不被看好。

WitDisplay首席分析师林美炳在“看懂”小程序发起的分享会上指出了四个小米高端化不算成功的理由:首先,小米所谓的高端手机是通过降价来去实现销量的提升,一些机型在上市几个月就开始降价;从均价上看,2021年小米手机均价1097.5元,同比仅增加了52元,而去年的各种不利影响,比如芯片、物料涨价,可能都不止52元;从增量的均价去看,小米手机2021年销量同比增加约4400万台,营收增加是5576亿元,增量的均价同样不算高;最后小米2021年的研发费用虽然很高,但高端机型的品质并没有那么高,比如小米11去年出现了发热的现象。

“ 2015年以来,小米一直想冲击高端市场,但是受渠道限制,产品力不足,一直没有成功,只是突破3000元价位,离真正的高端手机市场还有一段距离。同样,荣耀和OPPO、vivo也很难实现高端化,特别在苹果价格压制下,缺乏核心创新力的公司只能维持在中低端市场。”林美炳表示。

此外,小米高端化战略难走的另外一个维度的评估是单品价格,小米12PRO最高配价格不过5399元,而曾经与红米对标的荣耀magic4pro起步就是5499元,最高配则是6499元,而Magic4 至臻版价格更是达到了7999元。

这简直是对小米高端战略上的降维打击。

虽然质疑很多且前路艰难,但在手机高端化战略小米必须成功,就好像几年前小米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必须成功一样,二者都是让小米保持高增速的必由之路。

高端化战略如果成功,则意味着小米的智能手机分部可以获得更高的毛利率提升空间,此外高端手机用户往往具备高商业价值,这些用户可以为小米的互联网服务分部贡献更多的收入和毛利,这对于小米来说不是量变,是质变。

今年2月,雷军发布的全员信中称:“小米集团正式组建高端化战略工作组,在“三年手机销量全球第一”战略牵引下,清晰了高端化战略目标:产品和体验要全面对标 iPhone, 三年内拿下国产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第一。”

这个目标很高、很难,但不代表不能实现。

作者手记:小米从下至上都缺乏高端的基因。

2021年,一个选题需要了解“什么品牌的手机支持微信刷脸支付?”、“为何同一品牌的手机支持支付宝刷脸支付,却不支持微信刷脸支付?”等问题。

笔者和同事打遍了所有主流手机品牌的客服,华为、荣耀给出的答案是“出于支付安全的考虑,只有支持3D人脸识别功能的手机,才支持刷脸支付。”此外,他们的客服还给出了很多专业术语来解释3D人脸识别,并把这些术语翻译成了人话。

这一度让笔者以为接电话的是一位研发人员,再三确认后得知,他们就是普通客服。

其他品牌客服给出的答案和专业度不一,但都没有华为、荣耀那般确定和专业,最low就是小米客服,要么是“不知道”,要么是“我们的手机都支持呀。”

做一点小小科普,硬件的人脸识别分2D和3D,3D人脸识别的摄像头更贵,也更准确。手机层面若要支持人脸支付,必须有3D人脸识别的能力,目前只有苹果、华为、荣耀的旗舰机具备,其他品牌如OPPO、VIVO、小米的所有手机型号,均不支持这一功能。

这一次求证之旅,让笔者真正的开始认同华为、荣耀的科技能力,毕竟人家一个客服都具备工程师的专业感;同时也对小米大感失望,无论是服务还是专业性都显得太low。

为什么说小米从下至上都缺乏高端的基因?因为相比于企业家,雷军似乎更喜欢做一个网红,这两个身份虽然他都做得很成功,但总觉得这双重身份放在一起,就少了一点高端的感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