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送戏下乡因疫情改直播走红,传统戏曲找到新舞台?

“新冠病毒来逞凶,白衣天使冲在前,为什么在前冲锋?他们是舍小家、顾大家,与病毒作斗争……”3月22日下午,在“说唱濮阳”抖音直播间,90后戏曲演员梁珂珂演唱的新编豫剧《致敬白衣天使》,吸引了3000多人围观。整场直播约3小时,她和另外6位戏曲演员轮番登场,为网友呈现了一台好戏。

受疫情影响,河南省濮阳县今年的送戏下乡活动暂停,梁珂珂所在的剧团便把舞台搬进了抖音直播间,下乡唱戏变为线上直播。1个多月时间内,直播间每天累计看播超过10万人次,一半都是身在外省的老乡。

网友们纷纷评论,线上听戏找回了儿时记忆,千里之外也能听到乡音。账号的创建者、国家级非遗大平调传承人张相彬表示,直播间成为新戏台,为戏曲文化传承注入了新活力。

送戏下乡因疫情改直播走红,传统戏曲找到新舞台?

“说唱濮阳”的戏曲演员正在直播间排练。

直播唱戏老乡千里之外围观

每天下午3点,“说唱濮阳”抖音直播间都会准时开播,老戏迷陈华只要闲了就会看一会儿,跟着哼几句。今年春节他无意间刷到该账号后,被演员们的专业唱腔吸引,甚至还会点一出戏,过过戏瘾。

像陈华一样成为“说唱濮阳”线上票友的人不在少数。该账号今年2月6日开始直播,1个多月粉丝达到3.8万,日均看播人次10万以上。但谈起“说唱濮阳”的创建初衷,张相彬表示,这是无奈之举,因为疫情剧团已经多月无法演出,往年一直在做的“送戏下乡”也没法进行。“这么好的团队无法演出有点可惜,多番考虑之后,我们把‘送戏下乡’改为线上直播,兼顾疫情防控和乡亲们的看戏需求”。

让张相彬没想到的是,正月初六一开播,便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第一场实时观看人数有六七千人。当天,一位在广州打工的濮阳老乡进入直播间,不久又把他的父母拉进来一起听戏。这位老乡说,他每年回老家都会载着父母到邻村看戏,今年因为疫情无法返乡,就一直在网上搜各种戏曲视频发给父母。多次寻找没能如愿,直到“说唱濮阳”直播间让他眼前一亮,立刻拉父母进入直播间。

“说唱濮阳”之所以迅速走红,与演员们的实力分不开,除了张相彬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大平调传承人,还有国家曲艺“牡丹奖”获得者、河南卫视《梨园春》栏目年度总决赛的金、银、铜奖擂主等,专业能力过硬。据“说唱濮阳”账号的运营负责人、濮阳县振兴曲艺说唱团团长姬厚震介绍,他们团有20多人,参与抖音直播的都是业务骨干,排演的15个戏曲节目曾6次登上央视。

粉丝从广州到杭州、武汉再到昆明、贵州,姬厚震说,越来越多在外地打工的河南老乡涌入直播间,每天隔着屏幕听戏,一解乡愁。截至目前,“说唱濮阳”直播间的省外粉丝已经超过一半,在家乡都听不到的豫剧和大平调经典曲目,在直播间却能听两三个小时。

送戏下乡因疫情改直播走红,传统戏曲找到新舞台?

不少粉丝为戏曲演员点赞。

收入增长让艺术传承更有动力

传自唐宋宫廷的“大弦戏”、比元杂剧还早的“目连戏”,还有“大平调”“曲剧”“坠剧”等,濮阳县至今流传着河南原生地方戏21种,是当之无愧的“戏窝子”。但这些经典戏曲近年来也遇到传承问题。张相彬的舞台生涯已超过四十多年,见证了戏剧的兴衰,曾经一场庙会数百人从十里八乡赶来听戏,如今现场看戏的人正在慢慢变少。

“我今年58岁,唱戏、写词、排戏就是40多年的日常。真没想到,我们的地方戏在抖音上能这么火。” 张相彬表示,之前下乡演出时,看戏的人一般年纪都在50岁以上,最多也就几百个观众,但抖音直播间里几千人同时看戏,粉丝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

疫情冲击下的传统戏曲行业,通过直播呈现出了柳暗花明,不仅在于粉丝群体的年轻化,还在于戏曲演员收入的提升,让戏曲传承更有动力。姬厚震介绍,此前戏曲演员的收入有两部分,一是团里承接县里的下乡演出,每年演出100多场,会有一定的政府补贴,这样能保证基本的服装道具开支等。另一方面,部分演员个人也会接一些酒店、庙会的演出等,一般情况下,一次外出唱戏演出费只有500元。在开通直播后,剧团也有了一些新收入,这种对传统文化的认可,让演员们感到很欣慰。

此外,直播时有网友对唱戏水平直接点评,让戏曲演员们有机会接受更多的建议。“线上演出不用装台,也不用起早贪黑赶场,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练习自己的基本功,团里排戏时间也有了,可以用更多时间创作新剧目。” 梁珂珂说。

送戏下乡因疫情改直播走红,传统戏曲找到新舞台?

随着观众越来越多,“说唱濮阳”的账号运营也更加专业。张相彬表示,他们计划将直播的服化道再上一个台阶,在疫情结束后,还要继续推进“送戏下乡”,把直播设在养老院或村里,让更多爱听戏的人能多听戏、听好戏,争取让“说唱濮阳”抖音直播间成为濮阳的文化新名片。

“直播让我们这些在黄河岸边长大的戏曲追梦人有了新舞台,有观众认可,就要尽全力做下去。” 张相彬说。(稿件来源:大河报、猛犸新闻等,编辑:秦黛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