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神舟十三号返航在即,着陆场20000平方公里,该怎么搜救航天员?

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回家”在即!

按照原定计划,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们要在大陆空间站在轨工作生活180天左右,现如今已经工作生活了5个多月,如今也到了快要回家的时刻,这周开始航天员们也开始为“回家”做准备了!

神舟十三号返航在即,着陆场20000平方公里,该怎么搜救航天员?

和神舟十二号一样,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的返航着陆场仍旧选择了东风着陆场,为了顺利迎回3名航天员,搜救团队们已经开始在东风着陆场展开了一场针对性演练,还进一步完善不同复杂地形环境下的搜救方案。

神舟十三号返航在即,着陆场20000平方公里,该怎么搜救航天员?

要知道的是,东风着陆场有2万平方公里,而且东风着陆场地形复杂多样,有沙漠、戈壁、山地等多种环境。

四子王旗着陆场就不同了,它的面积只有2000多平方公里,是东风着陆场的1/10,面积更小,意味着搜寻范围更小,搜寻工作更简单。

而且四子王旗着陆场地势平坦开阔,没有大的河流湖泊,属于草原环境,有植被覆盖,从地理条件上来看,四子王旗着陆场明显更容易搜救,那为什么神舟十三号要选择更难的东风着陆场呢?

神舟十三号返航在即,着陆场20000平方公里,该怎么搜救航天员?

东风着陆场

其实,在过去大陆一直将四子王旗着陆场作为主着陆场,东风着陆场作为备用着陆场,在大陆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四子王旗着陆场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比如:大陆航天英雄杨利伟就是降落在四子王旗着陆场,嫦娥五号携带的月壤也是降落在四子王旗着陆场。

神舟十三号返航在即,着陆场20000平方公里,该怎么搜救航天员?

然而在大陆空间站时代,四子王旗着陆场反倒失去了优势,面积更大的东风着陆场优势反倒非常明显。

首先,东风着陆场面积更大,这意味着返回机会更多。大陆空间站在轨飞行期间,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会随着不同时间发生变化。

神舟十三号返航在即,着陆场20000平方公里,该怎么搜救航天员?

为了节省空间站推进剂的消耗,神舟飞船返回时,不再调整空间站的轨道,因此神舟飞船从大陆空间站再入大气层时,再入点不再是固定的,面积较小的四子王旗着陆场将难以承担返航重任,而东西方向跨度更大,且着陆面积比四子王旗大10倍的东风着陆场优势明显。

神舟十三号返航在即,着陆场20000平方公里,该怎么搜救航天员?

其次,大陆空间站设计寿命10年,从国际空间站的运营情况来看,不排除后期会延长运营时间。在大陆空间站运行期间,计划每批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这意味着大陆每年将会发射2次载人发射任务,也将会迎来每年2批飞船返航着陆的需求。

神舟十三号返航在即,着陆场20000平方公里,该怎么搜救航天员?

因为大陆飞船返航的需求量较大,每年至少2批飞船返航,且持续10年,因此就需要一支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力量。

相比于四子王旗着陆场而言,东风着陆场更靠近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而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各项设施都非常完善,组建一支高水平、常态化的搜救团队难度并不大,选择这里可以充分发挥酒泉基地的人员和设备的优势。

神舟十三号返航在即,着陆场20000平方公里,该怎么搜救航天员?

另外,东风着陆场人烟稀少,全年降水较少,地面上也没有超过半米以上的积雪,能见度较高,风速不大,全年都没有冰雹的发生,也非常适宜执行飞船返航着陆任务。

神舟十三号返航在即,着陆场20000平方公里,该怎么搜救航天员?

东风着陆场2万平方公里,该搜寻航天员?

飞船返回舱在着陆过程和着陆之后,需要地面搜救团队快速定位到返回舱,目前大陆的搜救团队已经可以做到了返回舱刚一落地,搜救团队就已经在附近守候的程度。

这并不是因为大陆返回舱能做到精准降落在目的地,而是大陆飞机和雷达一直在持续观测,锁定其大致位置,并且会根据预测数据给出第一次预报的搜寻范围,地面车队均配备有北斗导航系统,根据第一次预报的搜寻范围,快速集结到大致着陆点附近。

神舟十三号返航在即,着陆场20000平方公里,该怎么搜救航天员?

类似的预报着陆范围会有很多次,每次都会根据飞船现有的位置,以及科学模拟预报出大致位置,通报给地面搜救团队,地面搜救团队就可以不断地朝着预报着陆点附近,随着预报的越来越精确,以至于到最后飞船还没有落地,但搜救团队就已经守护在附近了,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飞船返回舱。

神舟十三号返航在即,着陆场20000平方公里,该怎么搜救航天员?

搜救团队多次模拟搜救过程中,对当地的地形和地貌有了更直接的认识,在通讯方面联系也更加紧密,相互配合度更完善,也能够确保搜救任务顺利完成。

其次,飞船返回舱的降落伞非常大,而且颜色为红白条纹设计,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可以让飞船返回舱更加显眼。

神舟十三号返航在即,着陆场20000平方公里,该怎么搜救航天员?

东风着陆场为沙漠、戈壁环境,这里的蓝天白云和地面植被颜色等都与降落伞颜色完全不一致,再加上飞船着陆当天,当地不允许有未经批准的飞行活动、跳伞活动等,所以飞船返回舱降落伞打开后,地面人员能够根据降落伞的颜色很快辨认出飞船的大致位置。

另外,当地地形比较平坦,视野开阔,没有植被遮挡,这也使得人们即便是目视,只要在视野范围内,都能够看到返回舱在空中的位置,做好搜救返回舱的准备。

最后,返回舱在即将着陆时,返回舱上的反推发动机会启动,起到反向推进,让返回舱能够实现软着陆,尽可能地减小着陆瞬间对宇航员造成的伤害。

神舟十三号返航在即,着陆场20000平方公里,该怎么搜救航天员?

还有一些人担心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砸到人或者建筑物怎么办?

这一点其实不用担心,因为东风着陆场本就人烟稀少,砸到人或者建筑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另外,飞船在靠近地面过程中,会由降落伞牵引,速度并不快,而且降落伞非常大,又非常显眼,人们抬头就能够看到,有充足的时间躲避,砸中人的可能性并不大。

其实四子王旗着陆场还生活着一些居民,在当时飞船返回四子王旗着陆场时,当地居民非常欢迎飞船降落到自己家附近或者自家的草场上,认为飞船落谁家谁光荣。

而东风着陆场比四子王旗着陆场的人还要少,这里都是沙漠、戈壁,不适宜人类生存,所以砸中人或者建筑物的概率真的太低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