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孵化孩子专注力有方法,亲子陪伴和留白双管齐下,实现专注力提升

关于孩子专注力提升的问题,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这种问题却常常困扰着我们很多家长:我要如何做才能有效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家长对孩子专注力的困扰大多来源于孩子小时候的“坐不住”,家长抱怨最多的就是孩子在每次吃饭、亲子阅读时,至多几分钟就要神游了。

等到孩子上了学,这种专注力不足的问题似乎依旧是“无解”,让不少家长特别有挫败感,非常担心孩子将来会因为专注力不足的问题而影响到学业的发展。因为只有足够的专注,才能让孩子有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才有可能获得学业上的进步,高效完成学习目标。

总的来说,孩子专注力不足大多会表现在这些地方:上课走神、小动作特别多,听课效果差;写作业磨蹭;读书读不进去等等。

实际上,孩子的专注力是可以得到培养和“孵化”成功的,只要我们家长有这方面的意识,孩子的专注力并不难实现。

01 科学看待孩子的专注力时长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其专注力的持续性时间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孩子的专注力时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延长的。

学龄之前的孩子,其专注力时间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学龄之后的孩子,其专注力时间可以达到十分钟以上。

如果我们孩子的专注力能在上述标准范围之内,就基本表明了孩子的专注力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大可不必为孩子的专注力时间不如人而焦虑。

家长如果对孩子的专注力时间过度焦虑,就会把这种负面情绪传递到孩子身上,进而在教育行为上产生了“变形”和“走样”,反而会影响到孩子的专注力发展。

02 家长重视亲子陪伴,有助于孩子形成专注力

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时,我们要从孩子的兴趣和他们自身的特质入手。

我的孩子在小学阶段的专注力方面就有着远超同龄人的表现,比如可以几小时沉浸在阅读世界中(读内容较深的大部头书籍)、做作业时一气呵成,直到做完为止等等。这自然和我从小注重亲子陪伴大有关系。

我在孩子学龄前,主要是通过包括亲子阅读在内的亲子陪伴活动,来为孩子打造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氛围。

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是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到亲子活动中,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活动来吸引孩子参与体验,形成一种特殊的“亲子学习环境”的氛围,这有利于帮助孩子形成专注力。“亲子学习环境”的氛围越好,孩子的专注力积累值就越高。

03 给孩子预留出足够的“留白时间”

我们是不是发现一种现象?那就是有时候孩子在我们的视线之内还能安安稳稳、老老实实地坚持一段时间做一件事,比如看书、搭积木等,但等到我们一转身,孩子可能就一分钟也坐不住了,转身就去“黏”妈妈了。

这让不少家长对孩子的专注力产生了不自信:孩子为什么非得黏着大人?大人只要一走开,孩子就什么也做不成。

个中缘由是因为家长虽然陪伴了孩子,但这也在无形之中把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给占用了,以致没有给孩子留出足够多的“留白时间”。

在”留白时间“里,我们家长可以为他们创造出足够的“平行学习时间”。比如,孩子在看书时,我们除了可以陪伴孩子亲子阅读之外,还要有意识地留出一定的时间在孩子身边看自己的书。家长和孩子在看书这件事情上,完全可以各自独立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在孩子目光所及之处,就能看到自己父母认真看书的样子,这样孩子就知道在这个时候需要安静下来,久而久之,就逐渐“孵化”出了专注力的意识,形成了专注做一件事的好习惯。

我们在给孩子创设“留白时间”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一是孩子在“留白时间”里是相对自由的,也就是孩子可以自己决定在这段时间里做什么,寻找自己的乐趣等等。当然,这并不等于让孩子去玩电子游戏、看电视等。二是家长要提前为孩子提供适合探索的空间和材料,让孩子在”留白时间“中有事可干,不会因为感到”无聊“而中断了“留白时间”。三是在属于孩子的“留白时间”中,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家长只要在旁观察或“平行”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了,不去轻易打断孩子做事和思考的进程。营造出一种“陪伴但不干扰”的学习状态。比如在电脑上工作或看书等等,家长本身投入的学习状态对孩子专注力的形成就是一种良好的示范。

我们不要小看了给孩子留出“留白时间”的做法,这不仅对孩子的专注力发展大有益处,帮助他们打开专注力的大门,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结语

孩子的专注力培养并非是遥不可及的,只要我们家长把自己的心理预期调整好,放平心态,不对孩子的专注力抱过高的期望值,积极参与到孩子的专注力体验过程中,给孩子留出足够的“留白时间”,构建和孩子“平行学习”的良好氛围,相信假以时日,我们能培养出一个有高度专注力的孩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