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别开生面!咸水歌走进仲恺校园,师生“撑船高歌”

“望如网的河道,飞舟轻渡如箭,看南海的壮观啰,好景独在这边啰……”近日,广东省省级非遗项目咸水歌代表性传承人、广东咸水歌研究会副主席谢棣英来到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把悠扬的歌声带到了课堂上,为学校百余名师生讲述水上居民与广州咸水歌的“前世今生”。

这是一堂由学校省级决策咨询基地“岭南地方文化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结合学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开展的实践课程。

别开生面!咸水歌走进仲恺校园,师生“撑船高歌”

头戴竹笠、肩挎竹篓,谢棣英站在讲台上,生动演唱了由她本人新创作的咸水歌《大湾区的春天》,用讲唱结合的方式为师生们带来一场艺术盛宴。

“咸水歌源于生活。”咸水歌朗朗上口,是水上居民诉说生活感受的创作。在介绍广州咸水歌时,谢棣英一边唱着歌,一边做出水上居民撑艇摇橹的活泼动作,展示歌曲演唱的场景,十分生动。广州咸水歌是什么风格、有何艺术特色,从她的演绎中便一目了然。

别开生面!咸水歌走进仲恺校园,师生“撑船高歌”

现场也有部分师生对咸水歌略有了解,听到谢棣英唱起《出海捕鱼》《月光光,照珠江》等传统曲目时,不少人跟着节拍轻轻哼唱。

“如何使用咸水歌中的衬词?”“怎样能更好地创新传承咸水歌?”同学们在互动环节中争先举手提问,气氛十分热烈。谢棣英让学生代表试唱《出海捕鱼》,她对此进行指导和讲解,还教大家如何演唱原生态咸水歌曲《卖鱼姑》,现场歌声萦绕,掌声和欢呼不断。

别开生面!咸水歌走进仲恺校园,师生“撑船高歌”

“要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年轻人的一种使命与责任。”谢棣英说,把咸水歌带到校园里,能够激发学生对咸水歌的学习兴趣,促进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能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据了解,作为全省高校首批“三全育人”体制机制试点工作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正致力助推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内弘扬与传承,大力促进校园传统文化的内涵建设和发展。

邀请广东省省级非遗项目“岭南陈氏针法”传承人陈秀华登上“仲恺讲坛”为师生授课及开展现场义诊,邀请著名粤绣老师侯玉梅驻校开讲为期半年的粤绣学习班……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积极搭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平台路径,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传习非遗技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培育青年大学生的民族情爱国心,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实现立德树人、以美育人。

【记者】姚昱旸

【通讯员】曾献尼 龚慧枫

【作者】 姚昱旸

广东教育头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