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相对“温和”的奥密克戎

相对“温和”的奥密克戎

印度金奈,医务人员在新冠病房内工作。截至当地时间2021年12月30日晚间,印度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超1160例。其中来自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位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死亡,这是印度出现的首例因感染奥密克戎毒株而死亡的病例。(视觉中国/图)

进入2022年之后,奥密克戎凭借其更强的传染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已经在全世界取代德尔塔成为最流行的毒株。根据全球最大的新冠病毒流行数据分享平台GISAID的数据,2月中旬至3月中旬的43万多个新冠基因序列中,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序列接近43万个,占比高达99.9%,德尔塔只有400个,占比不足0.1%。早在奥密克戎刚发现的时候,南非的流行病学家在临床数据中就初步观察到新变异株在感染人后,造成的症状相比德尔塔流行时似乎更轻。但究竟是否轻了?轻了多少?是因为病毒本身毒性明显降低,还是因为打疫苗的人多了之后产生的群体层面的保护效果?

这些问题一直缺乏较大型的流行病科学数据来分析回答。然而,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更好地评估奥密克戎变异株给新冠全球大流行所带来的影响,并为防疫政策的调整提供一定依据。2022年3月16日,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英国卫生安全局等机构的科学家利用当地的流行病学数据,对奥密克戎感染后症状轻重等问题进行了回答,相关研究已在线发表在《柳叶刀》(The Lancet)。通过对数以百万计感染案例的临床情况对比研究,他们证实,相比德尔塔对人造成的影响,感染奥密克戎之后症状显著变轻了。

死亡风险降低69%

从最受人关注的致死和住院数据来看,奥密克戎感染后导致的住院和死亡风险,分别只有德尔塔感染时的0.41和0.31,这相当于将住院的风险降低了59%,将致死的风险降低了69%,在当地感染后按需去医院的情况下,连去医院的风险也降低了44%。从这些间接反映新冠症状的指标来看,虽然风险普遍有所降低,但不同年龄段风险降幅有所不同,总体上,20岁以上的人中,住院风险都有显著的下降。

此前科学家已经发现,感染新冠后,年龄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年龄越大的老年人住院和重症的风险越高。最新研究发现,相比感染德尔塔的后果,50岁以上的人感染奥密克戎后,住院风险降幅在50%至75%之间,五六十岁的人风险降得更为明显,对60多岁的人来说,住院的风险可以降低75%。对80岁以上的人来说,这个年龄群的人原本风险更高,但风险降幅略低一些,为53%,也就是说大部分情况下,奥密克戎取代德尔塔之后,处境最危险的老年人的住院风险也减少了一半。

去医院的风险和感染致死的风险降低模式与住院类似,80岁以上的人风险降得少些,仍面临着最大的新冠致死风险。不同的是,年轻人由于新冠致死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因此,对于30岁以下年龄段的人,缺乏足够的数据估计致死风险的变化情况。10岁以下的低龄儿童和婴儿因新冠而死的情况也很罕见,但对这群身体状态差别较大的人的总体风险进行拆分后,研究人员发现,1岁以下的婴儿的风险相对比1至4岁、5至9岁的,风险更高一些,但这些区别不够显著。

事实上,就包括住院和去医院在内的总体风险而言,10岁以下年龄段的儿童,在奥密克戎流行后,情况与其他组有所不同,降幅不明显,与德尔塔时风险类似。对于住院风险而言,甚至提高了10%。10至19岁的人住院风险虽有所下降,但也只有17%。为什么10岁以下的儿童感染奥密克戎后风险降幅不明显呢?研究人员分析,可能与奥密克戎的临床症状和入院标准有关。2022年2月,《自然》(Nature)发表多篇研究都指出,奥密克戎更容易在上呼吸道中复制,而非肺部。这一方面可能解释了新冠重症减少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儿童更容易有一些上呼吸道症状和发烧等。就当地的新冠治疗政策而言,成年人症状较轻的一般不会住院甚至不去医院。但相对来说,低龄儿童,特别是10岁以下的,一旦生病,父母和医生会更重视一些,入院标准也会降低。对10岁以下奥密克戎感染者的统计显示,感染后年龄越小越可能住院,而1岁以下的住院比例最高。

病毒毒力和疫苗效果都下降了

这些重要的数据基于英格兰当地超过150万的新冠感染案例。2021年11月29日至2022年1月9日,当地共发现了400多万感染案例,其中150多万附有变异株类型等信息,这为研究人员通过大规模数据对比奥密克戎和德尔塔的症状提供了条件。德尔塔自2021年5月至12月,是当地的主导性毒株,自11月底,当地报告了首例奥密克戎感染者后,奥密克戎的确诊案例开始增加,至2022年1月10日,在基因测序的案例中,奥密克戎占比已经超过99%。因而在最新研究中,共纳入了100多万的奥密克戎感染者,另有近45万是德尔塔案例。

在感染后的风险方面,利用已有的记录,研究者主要关注住院、去医院和死亡三种结果。其中,新冠住院是指测出阳性后14天内住院了,去医院的时间界限也是测出阳性之后14天内,当然,去医院的实际情形可能比较复杂,住院、急诊或者意外都可能。新冠致死的统计期限更长,测出阳性后28天内死亡的,都被界定为新冠致死案例纳入了研究。而且,英格兰当地的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很高,截止到2022年1月9日,70岁以上老人中,超过90%的人都打了第三针,打过至少一针的比例超过95%。更年轻的人中,加强针接种率更低一些,30至34岁的人,只有43%。这些疫苗接种数据与感染情况结合起来,使研究人员能够评估疫苗在奥密克戎感染者身上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

结果发现,相比没有打疫苗的人,打过疫苗的人,无论住院还是致死的风险,都大幅降低了。但面对德尔塔时,这种风险相对更低,说明在应对德尔塔时,疫苗产生的作用更大,而疫苗在面对奥密克戎时,保护效果略差一些。这与不少奥密克戎研究中发现的更高的突破性感染的结论类似。反过来也说明,目前观察到的奥密克戎总体住院、致死风险的降低,相当一部分是因为病毒本身毒性的减弱,由于疫苗的保护效果也降低了,抵消了一部分风险降低幅度。从住院风险降幅来看,虽然奥密克戎流行后总体上住院的风险降低了59%,但对没有打疫苗的人,风险降低了70%。

此外,既往感染经历对降低致死风险还是有用的,不论是否打疫苗。对没有打疫苗的人,这种自然感染经历对防止新冠住院等还能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相比没有感染经历的人,将风险降低近一半。如果打了疫苗,既往感染新冠的经历在防止住院上,不会提供额外的保护效果。疫苗的保护效果在面对奥密克戎时,虽然有所减弱,但打了加强针之后,与没有打的相比,总体上也可以将住院风险降低70%以上。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疫苗的保护效果存在差异,最新研究中只涉及三种当地常用的疫苗,分别是辉瑞等公司研发的mRNA疫苗BNT162b2,莫德纳公司的mRNA-1273,以及牛津大学、阿斯利康合作研发的疫苗ChAdOx1。研究中再次证实了阿斯利康疫苗的效果不及辉瑞、莫德纳等公司的mRNA疫苗,感染新冠后对防住院的保护效果下降最大,而用mRNA疫苗打了加强针的话保护效果更好。

再次感染明显增加

除了传染性强、症状变轻等特点在最新研究中得到证实外,奥密克戎使人再次感染新冠的风险提升,这个特点也得到了证实。在2021年底,奥密克戎刚被科学家发现时,流行病数据就显示,不少人属于再次感染,即先后感染了不同类型的新冠变异毒株。英国的大规模数据显示,在近45万的德尔塔案例中,属于再次感染的有近6000人,占比1.3%。100多万的奥密克戎感染者中,再次感染的人超过1万人,占比9.6%。这里的再次感染是指两次确诊感染间隔90天以上的情况,说明是两次独立的新冠感染事件。

在奥密克戎让新冠感染症状明显变轻的同时,再次感染增多的情况,给疫情防控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2022年2月,丹麦、卡塔尔等多地科学家在快速扩散的疫情中,还发现了人甚至可以两次感染奥密克戎。主要是指接连感染奥密克戎亚型BA.1和BA.2的现象。奥密克戎刚出现时,传得最广的是BA.1,后来BA.2扩散得很快。卡塔尔的研究人员在分析两次感染关系后认为,奥密克戎这两种主要亚型,感染任何一个的话,对预防感染另一个都有很强的保护效果,但这种保护都不是绝对的。先感染BA.1的话对预防BA.2的保护率估计达到94.9%,先感染BA.2的话对预防BA.1的保护率为85.6%。这一研究2022年2月25日发布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尚未经过同行评议。

奥密克戎出现后,基于当地的情况,英国政府已经宣布自2022年3月18日开始,解除所有与新冠有关的旅行限制,这意味着任何人进入英国甚至不再需要做核酸检测。但通知也指出,这一完全放开的防疫政策未来仍可能会随新冠变异株的情况紧急调整。然而,不同国家的疫情状况和防疫目标等有所不同,因此,面对奥密克戎的最新变化,仍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3月14日,国家卫健委等机构针对奥密克戎患者临床表现呈现新的特点和治疗药物上市情况,推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其中包括对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病情加重的话再转入定点医院治疗。3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指出,动态清零政策仍然是当前务必守住的疫情防线,第九版诊疗方案的修订也并不意味着防控政策的放松。

正如最新研究中剑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者所强调的,虽然他们确实发现,相比德尔塔这个毒性较强的变异株,人们感染奥密克戎后症状大为减轻,但并不意味着新冠从此就朝着毒性更低的方向进化了。事实上,从新冠原始毒株到阿尔法再到德尔塔,感染后症状是在加重的。更何况,奥密克戎的毒力虽然有所减弱,但传染性和突破免疫的能力更强了,未来仍然需要继续关注病毒变异情况和疫情的走向。

南方周末记者 王江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