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魏兆先:走进人民日报陈列馆

魏兆先:走进人民日报陈列馆

走进人民日报陈列馆

作者 | 魏兆先

《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党报,党和政府的喉舌,舆论宣传的最高最重要平台,一直由衷敬仰。好友高永伟引领,有幸步入其陈列馆,近距离感受《人民日报》社的氛围,细致了解了《人民日报》的曲折历程和光荣历史。

高永伟老师,曾是我们任教嵩山中心小学时朝夕相处的好友好同事,一位德艺双馨的优秀年轻艺术教师,他曾声明远播,是全县范围内舞蹈设计、编排、培训的知名老师顶尖人物,一度在临朐刮起高氏拉丁舞蹈风。他之后参军入伍,在部队又脱颖而出,一枝独秀,辗转被选拔供职北京《法制日报》社,继而转入《人民日报》社。我们老友喜逢时刻,他带我参观了《人民日报》社陈列馆。

进得大门,触目惊心,毕竟大报大社,顶峰单位,一切布置十分大气非凡,让人不能不心潮澎湃激动难耐。陈列馆面积很大,板块繁多,内容丰富,水准极高,设计新颖,造型独特。版面高大宽阔,很有视觉冲击力,又立体效果得深邃辽远,给人近乎伟大的感觉,目之所及,时时感受有那种《人民日报》无限光芒和非同凡响。灯光设计也是顶级高端的,要的不仅亮丽美观,更是特别视觉效果,每到一处,都是惊讶。

魏兆先:走进人民日报陈列馆

进门,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人民日报》社的题目版面、中心浮雕墙和报社全景沙盘,立体效果与灯光匹配,触动着我的内心,我伫立端详着,高老师认真为我讲解着。看着,听着,我深入了解着。之后,又次第参观一处又一处板块,从中更深入认识《人民日报》的政治高度思想深度,它的前沿、高端,它的历史地位、旗舰作用。它代表的是中国舆论最中心最高度,代表是党中央的声音。每一版面都值得字斟句酌,每个字都颇有份量和代表性。从政治角度看,陈列馆汇集的精致内容是特色中国的路线方针政策之大成。高老师专业的绍介,更提升我的认识。

在陈列馆,系列了解了《人民日报》的历史,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党报,它一开始就在千难万险环境中,栉风沐雨,努力成长壮大,每一鼓点合拍党中央的脉搏,步调一致,高扬旗帜,发挥炮火年代的巨大宣传作用。

魏兆先:走进人民日报陈列馆

我们党,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一开始极其困苦条件下,农村办报,宣传革命。发展中,最大的解放区晋察冀和晋冀鲁豫的《晋察冀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为华北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解放战争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后,又完成向中共中央委员会《人民日报》的转变,它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成为了中国最大最重要的宣传机关,发挥着国内舆论引领作用,和向世界宣传中国政策主张、社会变化、经济变革的阵地、窗口和平台。

魏兆先:走进人民日报陈列馆

每到一个版面前,注视端详,分析画面内容,想象更深更高的内涵。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日报”四个大字格外醒目,相当震撼,《抗美援朝专刊》,1974年1月1日第一张《人民日报》彩色报纸,等等,都极其使人深受触动。《人民日报》不平凡,中国革命更是不平凡。一个陈列馆,一部《人民日报》史,它记载的更是艰难曲折的中国革命史。

魏兆先:走进人民日报陈列馆

离开陈列馆,心潮澎湃不已,内心一直思索着刚刚的见与闻,也一任思绪信马由缰,遥遥忆起中国革命历史长河,梳理惊心动魄的每一阶段和其间的诸多重大事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魏兆先,男,生于1964年,临朐嵩山人。教师,签约撰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