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在云博修文物:“文物医生”的“科技眼”

说起文物修复保护,您可能会想到一件件腐朽、破损的国宝重器,在修复师的巧手下重新绽放光彩。但是您知道吗?如今的文物修复,不只是仅凭人工经验和技巧的"手艺活儿",修复之前,还会有一群文物医生,运用高科技的"火眼金睛"对文物"看病问诊"。

我在云博修文物:“文物医生”的“科技眼”

云南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的实验室,是文物医生们为文物"看病问诊"的第一站。此时,肖云范飞正在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系统,观察一件年代不详的青铜枕残件。显示屏上,青铜残件的局部成了放大、立体和清晰的图像,看上去仿佛一片高低起伏的山脉。

我在云博修文物:“文物医生”的“科技眼”

云南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 肖云范飞:“因为埋藏和腐蚀的原因,所以我们要通过显微镜来观察它锈蚀的程度、锈蚀的状态,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区分有害锈蚀和无害锈蚀,移除有害锈蚀来保证这件文物的寿命和安全。”

有害锈,通常是绿色,呈疏松粉末状,俗称"粉状锈",对青铜文物危害很大,一旦产生且没有及时清除,就会传染和蔓延,给文物造成更大范围的腐蚀,因此有害锈也被叫做"青铜病"。想要准确诊断"青铜病",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系统就是文物医生们的"火眼金睛"。这套系统通过对显微镜头采集的图像序列进行分析,分层照相,并三维重建,最终融合成超大景深的清晰图像。

我在云博修文物:“文物医生”的“科技眼”

除了青铜器,超景深显微镜还可以用于陶瓷、织物、木材、纤维、古字画、壁画等文物的分析,它不仅能让样品的加工痕迹、表面形貌一目了然,而且可以进行平面或三维的测量。在这件青铜枕残件上,肖云范飞就观察到了一些潜伏着风险的小孔,这将为后续修复提供参考。

云南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 肖云范飞:“它会有铸造缺陷,会有小孔之类的东西,很容易导致有害锈和恶性腐蚀在里面发生,比如说某件器物上小孔特别多,就需要特殊保护方法。”

我在云博修文物:“文物医生”的“科技眼”

65333333记者报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