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米汽车2024年量产,“雷布斯”想变身“雷斯克”的困难在哪?

2021年3月30日,雷军在小米发布会上宣布“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发布会上雷军表示:基于小米的实际情况,该公司计划在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约合657亿元人民币)到智能电动车业务中,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小米集团决定以全资的形式,对智能电动汽车项目进行开发,是的,“雷布斯”想要变身“雷斯克”。

小米汽车2024年量产,“雷布斯”想变身“雷斯克”的困难在哪?

雷军为何要孤注一掷,投身汽车行业

汽车行业的规模是手机行业不可比的,全球智能手机的市场规模是5000亿美元,而汽车市场的规模达10万亿美元,20倍之差,如此庞大的规模有更宽阔的发展空间。2013年雷军会见马斯克,当时小米估值100亿美元,特斯拉市值194亿美元,9年之后,特斯拉市值6100亿美元,小米宣布造车后股价立涨2.5%,市值6600亿港元,两者市值相差近8倍。显然,在双方都获得良好发展的前提下,智能汽车行业是更好、更大的风口。

2020年,全球汽车市场销量下跌20%的大环境下,新能源电动车却逆势增长41%。这份势头将会保持下去,能持续多久尚且不知,但能说明智能汽车的风向没有错。

小米汽车2024年量产,“雷布斯”想变身“雷斯克”的困难在哪?

小米造车有哪些优势与条件

小米用户基数大,品牌认可度高。手机是每个年轻人最亲密的随身物品,小米手机用户众多,2021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小米占了15%,在所有手机厂商中排名第四。这些用户每天都在和小米的MIUI打着交道,小米的品牌认识度已然很高。

手机利润压的低,小米手机性价比高。因为小米手机用户多了以后,小米可以更好的销售它生态链的各种产品,那些种类繁多的大、小家电,也包括旗下天星数科那样的金融产品。小米汽车同样如此,汽车也是亲密陪伴的大件,利润可以做得很低以追求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目的也是为了围绕汽车建设或营销现成的生态链产品,当然,或许会有数额更大的金融产品。

其他所有智能汽车厂商都没有这么大的用户基础,也没有如此丰盈的生态链,不得不依靠卖车获利。所以,小米汽车的最核心竞争力大概率还是价格。

小米在手机和周边行业有成熟的成功模式,复制到智能汽车行业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小米现金充足,这在文章开头就提到了。

小米京津分公司总经理罗宝君透露,小米汽车将于2022年第三季度研制出首批工程样车。第一阶段将研发4款产品,包括两款A+级车型和两款B级车型。

小米汽车2024年量产,“雷布斯”想变身“雷斯克”的困难在哪?

“雷布斯”变身“雷斯克”的困难在哪?

2021年,小米市场份额15%,苹果市场份额16%,双方旗鼓相当,在手机行业把雷军称为“雷布斯”没有问题。在智能汽车行业 ,小米要想追赶上特斯拉的市场份额难度巨大。

性价比也不好打。在手机行业,苹果单机利润非常高,给主打性价比的小米留下了充分的生存空间,两者在错位竞争更或是不存在竞争。而特斯拉的玩法明显和苹果不一样,前期先引入价格近百万的Model X和Model S,树立豪华品牌形象,之后开始国内建厂推出30-40万左右的Model 3和Model Y,降价下沉,吞食市场,即便跟自主品牌造车新势力的车型相比,都有不错的性价比。小米汽车相较于特斯拉,性价比怕拉不开太大差距,除非两者不在同一价位竞争。

跨界造车步伐迈得太大,其它造车新势力的自动驾驶即将成熟。相对而言华为更谨慎,华为目前只做整车自动驾驶的Tier1供应商,提供软硬集成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蔚来的NOP,小鹏的NGP,特斯拉的Autopilot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快要成熟,作为智能汽车最重要的核心,小米造车必须要飞奔追赶,这方面留给小米的时间不会太多了。

小米汽车2024年量产,“雷布斯”想变身“雷斯克”的困难在哪?

写在最后

关注科技圈的都知道,小米雷军和小鹏汽车何小鹏私交甚好,小米集团也是小鹏汽车的战略投资伙伴,同时雷军也是蔚来汽车的创始人之一,小米与北汽集团在智能驾驶方面也签有战略合作,在智能汽车方面上雷军早已不算新手。目前小鹏汽车和蔚来汽车的发展在造车新势力中相当强劲,小米造车的过程中,估计会有来自他们的多方面协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