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谈谈电池产量与电动汽车涨价的逻辑关系|朱校长专栏

谈谈电池产量与电动汽车涨价的逻辑关系|朱校长专栏

近期动力电池的产量/价格飙升,而电动汽车的价格也在终端飙升。这个核心逻辑其实是很清楚的——只要需求不下来,动力电池的价格也是下不来的,反映在终端就是电动车价格进一步上涨,车企没办法消化这个成本只能让消费者去承担。由于当前油车价格相对稳定甚至下降(但燃油价格又在不断上涨),因此之后电动汽车的需求还不好说。

谈谈电池产量与电动汽车涨价的逻辑关系|朱校长专栏

图1 电动汽车的涨价动力

PART 1:产量带来的压力

2022年一开局,动力电池的产量就达到了61.46GWh,相当于2020全年产量(83.42GWh)的73.6%;2021年产量(219.68GWh)的23.9%。其中2月动力电池产量共计31.8GWh,同比增长236.2%,环比增长7.1%——在有春节假期的因素下,动力电池产量已经超越了去年12月的31.63GWh。按照这个速度继续增长,今年有望冲击400-450GWh的产量。而这么高的产量则意味着在电池厂家的规划中,原来预计的需求很高,所以赶在年初把电池做出来,在原料价格高企的情况下,哪怕做成库存都有很好的收益——即便后面排产下降了,前面做出来的电池也能消化吸收掉。

谈谈电池产量与电动汽车涨价的逻辑关系|朱校长专栏

图2 消费者不认怂,电池厂肯定排产上去

2月动力电池装车量13.7GWh,同比增长145.1%,环比下降15.5%。和动力电池产量趋势相反的地方在于各个车企真正拿来装车的电池,同比确实提高了,但是由于受到春节的影响,这个数据和12月封顶的26.22GWh大概差了一半左右。而且,我们也要知道问题所在——由于电池成本提升,车价提高以后,能不能转嫁给消费者,现在大家都不清楚。

谈谈电池产量与电动汽车涨价的逻辑关系|朱校长专栏

图3 装机量在高位运行,但是量没有新高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观察一下今年装机量会不是持续下降——要么需求下降供需再平衡,要么中国消费者认怂咬牙加价买电车。

图4 要爬坡,还需要电池价格下降支撑,或者消费者接受价格上涨

在目前的电池价格体系下,商用车的需求除了比较刚性的物流领域部分,客车基本萎靡了,也就是说需要乘用车来吸收这部分的量。

谈谈电池产量与电动汽车涨价的逻辑关系|朱校长专栏

图5 国内2017-2022年动力电池需求主体的变迁

PART 2:今年电池价格怎么谈?

随着成本上升,就打破了之前按照年度锁价的模式——

强势电池企业:由于有大量需求,客户中有能转嫁的(谈价格最终能成,因为终端能接受)和不能接受的(价格涨了,需求掉下来),这就形成了非常有趣的“低价”电池荒。离谱的价格能买下来的,没问题继续大卖,否则就拿不到电池。

绑定关系企业:这个其实我们可以理解为比亚迪与孚迪的关系,即使是以卖车为先导也得考虑电池成本(增加)能不能承受,车型该涨价还是得涨一些。

弱势电池企业:再怎么出货,客户真不涨价就少交或者躺到不交,总得涨一些吧。

因此面对成本上升,新能源汽车车价总得上扬一波,让消费者消化吸收——实际上这一波不光是电池,好多部件的成本都在上升。

谈谈电池产量与电动汽车涨价的逻辑关系|朱校长专栏

图6 中国电池价格模式在变化了,原材料价格浮动计入成本体系

小结:

我觉得今年不是涨价不涨价的问题,而是“谁涨价后能顺利活下去、谁涨价后订单和销量掉下去、谁拿不到电池供给”的全方位淘汰问题。目前看下来,对于车企的资金储备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确实,新兴纯电动车企的发展窗口快关上了!

图|网络及相关截图

作者简介:朱玉龙,资深电动汽车三电系统和汽车电子工程师,著有《汽车电子硬件设计》。

写留言

2030 Mobility Research Laboratory

中国首个全部由博士组成的

汽车新出行深度研究组织

·

知乎私信 ID:鱼非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