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青未了|王名志:母亲的炊烟

母亲的炊烟

文/王名志

下午下班,开车回乡下陪伴父母。翻过年,父亲已经九十七岁,母亲九十一岁,蛰居乡下,呼吸着农村熟悉的气息,或许能延年益寿。

越过寒冬,三月的初春,虽然气温还冷热不均,但白昼明显长了。出了城,橘红色的夕阳正对着我,麦苗把大地涂抹得一片葱绿,沟垄上的油菜花铺开一溜一溜灿烂的金黄。城里小区的杏花已经凋落,乡间农户屋前的杏花才刚爆满枝头。

进了村子,绕过几个弯,终于看见自家红色砖墙的老屋。还看见厨房屋顶的烟囱袅袅升起轻白的炊烟,随风宛转,丝丝缕缕,像是母亲满头轻飘飘的白发。我知道,母亲此刻正坐在灶台后面,炉膛里的柴火映照着母亲布满皱纹的脸,我心里不由涌起一股暖流。

青未了|王名志:母亲的炊烟

炊烟,就像是村落的幽魂,失去了炊烟的乡村安静得如同一片废墟。这片曾经热热闹闹的村子,也随着父母这一代人的老去,变得那么沉默寡言。我知道时代进步了,现在农村几乎全部用上了燃气灶,方便清洁,但我总觉得少了烟火气。儿时家家屋顶升起的炊烟,变得那么稀罕。我不禁怀念起那旧日的炊烟。

我小时候贪玩,没少挨母亲骂,但也劣性不改,常常放学丢下书包,就跑没影了。和小伙伴在草丛里捉蚂蚱,逮螳螂,扑蜻蜓,或者到沟里去逮鱼摸虾,上树去捕鸟,粘知了。打梭,溜冰,打仗,掼纸包,滚铁环,偷瓜桃梨枣。什么好玩就玩什么,也常常忘了回家吃饭。天色暗了,母亲就会站在屋后,拉长声调喊回家吃饭。这时才猛然惊醒,撒开脚丫子往家跑。有一次跑远了,母亲前堤找到后堤,嗓子都喊哑了。找到我的时候,母亲跌跌撞撞,像疯了似的连打带骂,让我很惊恐,也让我很羞愧。以后再出去玩,看见家家烟囱燃起了炊烟,就连忙往家跑,好像这炊烟就是妈妈的喉咙深处发出的呼儿声。

青未了|王名志:母亲的炊烟

溽风一吹,热火蒸腾,麦收时节就要到来,接着就是插秧,这是一年之中,农人最劳累的季节。望着麦田由青转黄,父亲开始把弯镰在青灰色的磨刀石上来来回回磨得锃亮,不时用拇指肚在锋刃上试一试,直到满意为止。然后排放在井栏旁边,闪着白亮的光,像清凉的弦月。父亲每天到田里捻下几颗麦粒,放在牙齿上磕开,判断麦子的成熟度,同时抬头观察着天气,一定要赶在雨季之前颗粒归仓。开镰收麦,农民铆足了劲,步履匆匆,驴嘶牛哞,人声鼎沸。一场与老天爷抢时间的鏖战就要开始了。

此刻,家家屋顶烟囱里的烟也冒得勤了,浓浓的炊烟,让每一个在田里劳作的人,心里踏实了许多。直起酸痛的腰,看一眼远处屋顶的炊烟,浑身又有了力,再加把劲,赶在吃饭前,再多割一趟地。母亲把烙好的饼、炒香的菜、烧热的水,用篮子装好,盖上毛巾,拎到田间地头。大家围坐地上,鼓起腮帮,用力咀嚼着,就像是田埂上啃草的老牛。

青未了|王名志:母亲的炊烟

姐姐要出嫁了。父亲请人锯倒了屋后的两棵老榆树。请木匠师傅回家,叮叮咚咚给姐姐置办嫁妆。家里先是飘满了木头的香味,然后是油漆的气味。两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变成了涂满红漆的大站橱、五斗橱、箱子、梳头桌,寂寞地立在院子里。大树没有了,露出一片天空,抬头就看见天空的流云。母亲的心也好像被撕开一个大窟窿,空落落的。母亲日日坐在灶台后面烧火做饭,心情低落。烟囱里冒出的炊烟也有气无力,低回盘旋。突然一阵风吹过,浓烟惊慌不定,不知道向哪个方向走;再来一阵风,炊烟便呼地一下散开了。

出嫁那天,姐姐拉着母亲的手说,我会常回来看你们的。姐姐坐上迎亲的拖拉机,走了很远还在招手。她看不见母亲了,一定还会看见自家老屋的烟囱里升起的炊烟吧。那炊烟下面,就是自己住过的老屋,那炊烟下面,就站着自己满头白发的母亲。

往后,姐姐回来看望父母,就顺着这炊烟的方向。炊烟不息,回家的脚步不停。

青未了|王名志:母亲的炊烟

日子就像门前运河的水,流啊流。我也背起书包和母亲准备的被窝行李,踏上了到远方读书的路。走之前,母亲坐在灶台后面烧火做饭,我坐在院子里看远方的天空。炊烟缕缕升向天空,顺着我的视线也飘向远方。男孩的心总是向往远方的。我在高考的志愿里,填上了东北,填上了西北,填上了西南,唯独没有填上家乡。我幻想总有一天,荣归故里,让父母骄傲。但此次离家,去的是一个小城,一个不远的远方,心里总有一种不甘和落寞。

我终于出发了,离开这个家。离开了这个屋顶已经透亮,老得不能再老的老屋,离开这片收入微薄的土地,离开了歪斜的篱墙,离开了门前那条河,离开了幼时嬉闹的树林和草窠,我甚至都没回头看看父母苍老的脸,更没有看看屋顶的炊烟,就出发了。

我以为我已经成为一个男子汉,可以决绝忘记家乡的一切,义无反顾去拥抱远方。等到来到海滨小城,等到时间酝酿成化不开的乡愁,我才发现,自己早已将思乡之情装进了行囊。我思念着家乡天空的云,云下的树,树下的老屋,老屋下的土地。思念年迈的父母,思念父母粗糙温暖的手,思念缓缓燃起的炊烟,这炊烟里有母亲的呼唤,有母亲的忧愁,有母亲的期盼。我经常独自攀上宿舍的楼顶,眺望家乡的方向,西边的天空,残阳如血,那浓重的晚霞下面就是家乡,那晚霞就是故乡的炊烟凝固而成的。

青未了|王名志:母亲的炊烟

每次放假回家,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靠近家乡的一草一木,都会情不自禁想起那句诗,“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我相信,这么好的诗句,是从诗人滴血的心头流淌出来的,流进了天下游子的心中。我默念,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方”,既是人生的方向,也是故乡的方向。

三十年,弹指一挥。曾经少年,已人到中年。走过半生,历经风雨,心已平淡如水。好在父母又陪我走过这段时光,他们还在坚强地活着,没给我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穷富和荣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还和我在一起,还在这片土地上,还在曾经的老屋下。

我看着这久违的炊烟袅袅,相信父母在,家乡还在。

青未了|王名志:母亲的炊烟

王名志,男,江苏淮阴人,中学语文教师。2020年结缘《淮阴语文》公众号,戏作《儿时那些事》《四哥外传》《大寒小满》系列等。

来自淮阴语文

编辑:马学民

壹点号青未了菏泽创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