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众牵手青山、华友建厂:正极材料危机下,镍钴能否先行脱险?

3月23日消息,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近日宣布,已经与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友钴业),以及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青山集团)签署两份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通过这次合作,大众计划在印尼和广西各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将业务覆盖至电池正极材料供应链上下游,并进一步巩固大众集团在国内电池价值链中的地位。

具体而言,大众与华友钴业、青山集团的合作将涉及印尼镍、钴等资源开发,以及硫酸盐精炼、前驱体加工和正极材料生产等一体化业务。此外,大众还计划与华友钴业在广西等地组建一家或多家合资公司,用于建设新能源锂电正极材料一体化项目。

大众表示,这次合作将有助于实现集团“电池成本降低30%-50%”的长期目标。

大众牵手青山、华友建厂:正极材料危机下,镍钴能否先行脱险?

难道正极材料对车企真的这般重要?的确如此。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市面上的磷酸铁锂、三元锂、钴酸锂、锰酸锂等等电池,正是由正极材料分类。据统计,每千瓦时(gWh)磷酸铁锂电池就需要使用约520吨碳酸锂,而同等千瓦时的三元锂电池不仅需要620吨碳酸锂,还需要750吨镍和100吨钴。粗略计算,正极材料普遍占到电池总成本的40%左右。

本次大众布局正极材料领域,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眼下,国内新能源车企们已连续遭遇补贴退坡、芯片短缺和电池原材料短缺三重打击,面对成本大幅提升,用涨价来回应成了常事,大众当然也不例外。今年年初,上汽/一汽大众ID系列均官宣涨价,全系车型上调5400元。

当然,若是新能源市场原材料供求关系正常,矿产周期便能够完美应对下游需求,像大众这样的车企也不至于火急火燎地下场布局矿业。

大众牵手青山、华友建厂:正极材料危机下,镍钴能否先行脱险?

2016年-2020年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突然萎靡严重打乱了矿产周期——以锂矿为例,彼时顺应周期盲目扩产的锂矿企业几乎都被重挫,Mt Cattlin、AJM-Pilgangoora等企业甚至遭遇了破产的命运。但紧接着,车市又在2020年下半年重新开始暴涨,而此时锂矿企业们却正遭受经营困难和疫情的双重打击,对于扩产有心无力;另一方面,盐湖提锂等项目存在技术限制、部件成本高等问题,尚处在产能爬坡阶段,也无法做到稳定扩产。如此造成的原材料短缺危机下,便有了今年年初的车企集体涨价一幕。

锂矿之外,钴矿和镍矿的地位同样重要,但它们的情况并没有锂矿那样严重。

以青山为例,这家因“妖镍”事件而颇受关注的镍矿龙头在去年3月宣布,计划将镍生铁转化为高冰镍供应电池原料生产,并计划在一年之内向华友、中伟等企业供应6万吨和4万吨高冰镍。按照青山的计划,高冰镍的产量预计将在今年10月前提升至10万吨/年。

大众牵手青山、华友建厂:正极材料危机下,镍钴能否先行脱险?

若高冰镍项目进展顺利,储量丰富的红土镍与需求巨大的硫酸镍间的隔阂将被打通,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电池用镍供应不足的困境;另一方面,青山同大众等下游车企合作建立加工产业也是其布局一环。当供应链上的阻碍消失,因原材料导致的种种问题自然也将得到缓解。不管是对大众,还是对整个新能源行业来说,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作者:黑桃与长剑,图片来自Yandex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