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众论MCN分级管理:只封杀网红,不追责机构,会治标不治本

众论MCN分级管理:只封杀网红,不追责机构,会治标不治本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22年“清朗”专项行动举办新闻发布会,会议上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表示,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聚焦影响面广、危害性大的问题开展整治,具体包括10个方面重点任务。

其中,“清朗 MCN机构信息内容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引人注目,网信办表示,集中整治MCN机构及其旗下账号炮制蹭炒舆论热点、引发群体对立、欺骗误导网民、发布三俗信息、利用未成年人谋利等违法违规行为。督促重点网站平台建立MCN机构分级管理制度,通过平台MCN机构入驻协议,明确MCN机构信息内容业务活动标准和责任,加强日常监管,定期开展培训,加强信息披露,建立专门举报受理渠道,强化违规处置。

南都记者询问抖音、快手等平台关于分级制的应对措施,截至发稿,尚未回复。

现有分级与监管要求不同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综合治理局局长张拥军在发布会上表示,政府会加强监督,进一步明确标准,划出红线,严禁MCN机构造舆论、蹭热点,严禁MCN机构为牟利打造“网红儿童”,严禁MCN机构操控旗下账号虚构关注度、浏览量、评价评分,严禁MCN机构批量发布同质化内容,歪曲事实真相、误导公众等,未来也将发布明确的MCN机构信息内容管理规范。同时,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同样重要,网信办表示,将会要求平台加强信息披露,建立专门针对平台入住MCN机构的举报受理渠道,全方位接受网民的监督。

南都记者注意到,快手和抖音目前均有一套自己的分级方式。2019年,快手和抖音均对MCN机构进行了分级扶持,并公布了具体的分级标准,

其中,快手将MCN机构分为S战略级、A核心级、B内容级和C入驻级四个级别,并以月为单位,依据“优质账号数、账号总粉丝量、总发文量、总播放量、总涨粉数和人均视频发布数”等六个指标进行考核。

抖音也采用内容DP(Douyin Partner)考核进阶制度,依据“优质账号数、账号总粉丝量、总播放量、总涨粉数和人均视频发布数”5个维度将MCN机构分为战略级、核心级、内容级和入驻级,等级不同,享有的权益也不一样。

一位接近快手的人士告诉南都记者,目前在根据相关文件做平台内MCN机构的复盘,采取符合监管要求的分级方式。

抖音方面则表示对MCN分级一事暂无回应。不过,抖音直播近日发布了《关于抖音直播严肃整治不良直播PK内容的公告》,平台将严格治理恶意炒作、拉帮结派、煽动粉丝等十大违规行为。对于违反相关规范的主播,平台将根据其实际行为的严重程度、主观恶意程度以及造成的影响,予以停播乃至永久回收直播权限等处罚。

易观互娱高级分析师廖旭华对南都记者表示,网信办要求的分级和平台现在的分级是两个概念,对于平台而言,首先需要的是明确内容分级的标准,而这需要行业形成一定的共识,其次要重新检查MCN的账号和内容,确定分级归属,最重要的是要建立长期的监督机制。“难点在于平台如何在利益和社会责任间平衡,如何处理一些大型MCN内容板块较多或者MCN日后需要拓展内容时的分级调整的问题。”

乱象背后,MCN机构“隐身”?

在国内直播及短视频平台中,MCN机构主要担任网红背后“经纪人公司”的角色,从发掘新人,利用模板进行包装,安排其视频制作内容,甚至在背后引战为旗下网红恶意引流。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MCN机构数量只有160家,到2021年,这一数量已经飙升到3.4万家,预计2022年,国内MCN机构数量将超过4万家。

伴随网红经济走红的还有各种网络乱象,“3·15”晚会上,直播行业以及背后的MCN机构多次遭遇“点名”。近年来,随着“清朗”行动的展开,有关部门对于此类内容加大治理力度,对许多劣迹艺人进行封杀,多次约谈相关平台,要求平台进行整改。但在这些处理行动背后,作为这些内容“策划者”、“发起者”的MCN机构却在这些风波之中“隐身”,对于旗下艺人受罚缄口不言,转身继续“孵化”下一个“流量巨星”。

事实上,对MCN机构的有效管理早已应提上日程,2019年12月国家网信办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规定了禁止触碰的红线、《演出行业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网络表演(直播)内容百不宜手册》《网络主播警示和复出管理规范》《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等相关内容也对MCN机构的运作进行了限制及约束。建立MCN机构分级管理制度以及加强披露将进一步规范内容生态。

北京某直播平台相关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对于直播或者短视频业态而言,平台要负主体责任,但主播与平台很多时候不是直接的劳务关系,而是包括公会、MCN机构在内三方的生态体系,平台对内容管控,经纪机构直接管理主播行为,监管部门最新的表态也意味着管理责任的前移,对整个内容生态而言是好事。“对于平台而言,MCN的分级也依赖内容分级基础,至于怎么分级,还需要与监管层沟通相关标准。”

业内人士表示,对MCN机构缺乏追责机制导致对于部分生产低俗内容的“网红”进行封杀这一处理方式治标不治本,在同样的模板下,MCN机构可以很快孵化出许多同质“网红”。短视频时代大量流量涌入,“一个网红养活一个公司”的现象也使MCN机构的试错成本较低。

有行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在一定情形下可以采取“连坐”措施,将账号责任与MCN机构责任关联,账号违规的责任追溯到MCN机构。“比如黑名单制度,如果MCN旗下的主播出现问题,MCN机构也要受相应的处罚,比如降低佣金,甚至根据不规范行为的严重程度封禁该MCN机构不同的商业行为等。”

优睿传媒董事长于文浩对南都记者表示,内容审查制度先建立起来之后,更精细的分级才有执行的土壤,所以,对于平台以及MCN机构而言,“内容审查为先,复制广电审查标准是个方向,但这个工作量巨大。”

业内人士指出,分级制度将压实MCN机构、互联网平台和监管部门的具体责任,MCN机构作为信息内容的生产者,需要有明确的业务标准。有关部门对于MCN机构的整治固然是应时应势,但治理过程中也应注意避免“一刀切”,在明确责任与义务的同时,应尽可能保持短视频及直播产业的整体活力,走出“一管就死”的怪圈。

采写:南都记者 叶露 实习生 段欣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