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广汽埃安的新能源“蝶变”之路

广汽埃安的新能源“蝶变”之路

日前,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埃安”)宣布自研的动力电池试制线打桩开建,这标志着广汽埃安在动力电池自研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面对当前市场出现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芯片紧缺等情况,广汽埃安同大多数的新能源车企一样,飞涨的销量、扩建的产能与稳芯保供、调整售价并存,在新能源赛道上探索适合自身的IPO进击之路。

乘着汽车新四化之风,广汽埃安从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乘用车”)脱胎后完成品牌独立,追赶着行业智能化、电动化的脚步,推出多种原创电池技术和系列自动驾驶技术,企图打破贴在其身上固有的传统车企标签。如何在新能源的浪潮中夺得一方地,广汽埃安的“蝶变”之路仍在继续。

追赶新能源时代

2017年的盛夏,广汽埃安的前身广汽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新能源”)在广州市番禺区正式成立。彼时正值国内新能源汽车起步初期,广汽新能源的办公地点在广汽乘用车园区中的一栋办公楼里,各部门的办公空间均在一个大平层中,无隔板的交流加速了广汽新能源的发展。

当年,刚刚成立的广汽新能源仍依附于广汽乘用车,在新能源车型生产方面,广汽乘用车承载着重任。于广汽新能源成立同月推出的纯电动GE3车型正是来自广汽乘用车的生产线,而在广汽新能源AION S上市前,GE3车型在2017~2018年累计斩获了过万的销量。

尝到甜头的广汽新能源在新能源之路上,不断进阶。在2019年之前,广汽新能源如“摸着石头过河”一般小心谨慎,但在2019年,广汽新能源和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一同迎来了一大重要的转折点。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大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过120万辆,尽管经历了补贴退坡,市场整体销量同比有所下降,但低谷期过后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被按下了加速键。正是在2019年,广汽新能源推出了至今仍是销量主力军的AION S。

2019年开始,广汽新能源效仿行业惯用的销售方法,通过广汽集团旗下的移动出行平台如祺出行等方式,将AION S大量投放至运营端市场。而在推出AION S后,广汽新能源开始陆续推出新车型,包括AION V、AION LX等,2020年也成为广汽新能源的产品大年。

在迈入品牌独立的时代后,广汽新能源正式更名广汽埃安,并在2021年开始将目光投向C端市场,陆续推出AION Y、AION S PLUS等车型。期间,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也表示,AION S PLUS的推出就是主打C端市场。

与此同时,广汽埃安的销量也一路高歌猛进。自2021年5月开始,广汽埃安迈入月销破万的时代,月销量同比增幅持续领涨广汽集团旗下子公司。最新数据显示,广汽埃安2月份交付量超过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一众造车新势力,交付量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63%。

开创产业链新技术

在进击新能源时代的过程中,广汽埃安若想打造出自身的市场优势,逃不开自研自产的道路。

谈及广汽埃安的技术发展,不可忽略的一大关键人物即是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在广汽埃安之前,古惠南在广汽传祺负责把控生产。从燃油车时代的广汽传祺开始,“技术控”已是他的标签,而在汽车时代由发动机过渡至电机的同时,古惠南也随之转型。

在多个公开场合中,古惠南强调自己的技术出身。在外界看来,古惠南赶上了国内自主品牌发展两个最好的时代。其一是广汽传祺时代GS4月销破万,刷新自主SUV印象;其二即是广汽埃安月销破万,刷新自主新能源品牌印象。

自主品牌的发展离不开自研技术突破。古惠南执管广汽埃安的第四年,广汽埃安在产业链上的技术实现了诸多突破。得益于广汽研究院的支撑,2021年,广汽埃安推出了弹匣电池、超倍速电池、海绵硅负极电池三款原创的电池技术。

尽管最初三款电池遭到了市场的争议,但广汽埃安仍是将三款电池逐一落地搭载到实车上,并实现量产。此外,广汽埃安还推出了A480超充桩等设备,并在2021年着手推进自研动力电池试制线建设。

古惠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广汽埃安现正在埃安工厂建设相关的电池线,争取2022年底建成。预计2022年可量产,但因场地问题,初期产能会比较小。同时广汽埃安将同步在其他地方建设工厂。到2025年的时候,我们希望广汽埃安在电池、电芯领域,有一定比例的自给自足。”

同时,广汽埃安还推出NDA、AVP等自动驾驶技术,不断更新迭代ADiGO智能驾驶系统至4.0时代,朝着智能化时代迈步。除了上述动力电池、自动驾驶等方面,广汽研究院打造的星灵电子电气架构也将被用于广汽埃安的产品制造等方面。

据古惠南介绍,广汽埃安向合资企业输出了技术和产品,销量超过了2万辆。《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包括广汽丰田、广汽本田的新能源车型均有广汽埃安“反哺”的影子,这也折射出广汽埃安在新能源浪潮中实现了蜕变。

自研技术外,广汽埃安无法割舍合作的捷径。古惠南多次表示:“广汽埃安坚持对外合作,但更重要的是合作+自研的双轨并行。”依托于广汽集团,广汽埃安的合作伙伴遍布产业链上中下游,包括宁德时代、华为、腾讯、百度、科大讯飞、地平线等。

探索上市可能性

在资本不断加码新能源赛道的同时,新能源车企对上市的渴望愈发明显,广汽埃安也不例外。

从生产依附于广汽乘用车,到拥有独立生产线的广汽新能源,再到如今品牌独立的广汽埃安,在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之下,广汽埃安正在探索适合自身的上市之路。

古惠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广汽埃安将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未来将全面深化研发、智造、产业链、营销服务和组织文化的创新变革。

此前,广汽集团于2021年8月发布的《关于全资子公司拟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提示性公告》,拉开了广汽埃安混改的序幕。随后,广汽集团各高层在不同场合均被问及有关广汽埃安混改及上市的进展。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已有不少机构前来广汽接洽,愿意成为广汽埃安的战略投资者。按照计划,2021年底前,广汽埃安确定第一批战略投资者,实现A轮融资。未来,广汽埃安将在机制上“对标”特斯拉,保持技术竞争优势。

在2021年广州车展的采访中,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表示:“广汽埃安的分拆和混改是广汽集团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若子公司的估值升高,母公司也会水涨船高,这个肯定有很高收益。”而埃安混改的员工持股方案内部草案已完成,正在等待批准。

2021年11月底,广汽埃安进行了资产重组及增资,完成混改前期基础工作,正式进入混改阶段。根据广汽集团发布的公告,广汽埃安承接广汽研究院纯电新能源领域的研发人员,并通过现金增资、资产注入、现金购买及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等方式实施内部资产重组。

由广汽集团以74.07亿元现金向广汽埃安增资,广汽乘用车以35.57亿元生产设备等实物资产向广汽埃安增资。本次内部资产重组完成后,广汽集团通过直接及间接持有广汽埃安100%股权。

眼下,广汽埃安仍在通过混改探索上市的可能性。在过去的2021年,新能源汽车已有超110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金额超800亿元,涌入上市潮的新能源车企需要用更优的技术和产品自证实力。广汽埃安的战投将选择谁、员工持股如何分配等仍在敲定中,而市场仍静待其破茧成蝶的上市时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