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送礼文化解俗语“贫穷别走亲,富贵别还乡”:要防人,也得修己

文|颜小二述哲文

说起“贫穷别走亲,富贵别还乡”这句俗语,就不得不提大陆民俗中由来已久的“送礼文化”。逢年过节,不论是富有,还是囊中羞涩,我们都会走亲串巷,提上大包小包的礼物,去看望我们的亲朋。

但是我们的老祖宗却留下一句“贫穷别走亲,富贵别还乡”,这句俗语的字面意思很直接,就是告诉我们,如果自己手里没什么钱,尽量避免走亲戚,如果自己比较有钱,也最好不要“衣锦还乡”。

从送礼文化解俗语“贫穷别走亲,富贵别还乡”:要防人,也得修己

那么老祖宗这句话是在剥夺“穷人走亲戚”的权利?相应的,也是在低看“家乡人”的素养?颜小二觉得,老祖宗这句俗语,其实内涵两大道理,一方面,是要我们提防内在的“攀比虚荣”之欲,送礼的本质在于“诚”,不可“打肿脸充胖子”,一方面则是要我们懂得提防他人的“贪婪”与“害人之心”,亲朋之间“谋财”,比陌生人谋财,更让人伤心。

下面,颜小二将从“礼”的由来入手,和大家说说“送礼”背后“诚”的意义,然后再联系俗语“贫穷别走亲,富贵别还乡”和大家讲讲其中哲理,希望可以给各位带来一些启发。

1、俗语背后的“送礼文化”:“礼”之贵,在于情谊

“送礼”,在我们生活中再常见不过了,除了亲戚之间,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想要事情办得比较顺利,给旁人送点礼物,即便是小礼物,也会顺利很多。

但是逢年过节亲戚间的“送礼”似乎渐渐变了味道,从金额越来越大的压岁钱开始,过年送礼甚至有被异化成“面子比拼”的意味,让人唏嘘,也失了我们老祖宗最初“送礼”的初衷,也是遗憾。

从送礼文化解俗语“贫穷别走亲,富贵别还乡”:要防人,也得修己

《礼记》有云: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而这种“礼尚往来”,在颜小二看来,最初是一种“期待”,属人们的“愿望”一般的存在。因为最开始,人们的送礼对象,是被“神化”的“大自然”。

一方面是因为对未知自然力量的敬畏;一方面是自然气候对人的生活影响巨大;还有一方面是为了巩固君主权威。在于大陆早期王朝,如夏商周王朝,君主近乎是“神”的代言人,为了巩固君权,举国会举办盛大的祭祀大典,以祭祀为活动载体,向“神”献礼,此时的“送礼”则表示敬畏和顺服,以此祈求风调雨顺。

而对于我们物资匮乏的祖宗来说,献出他们宝贵的“生存资料”,犹如割舍出一部分“生命”一般,这是一种虔诚情感的体现。

所以,最初,我们的祖宗送“礼”是很“贵”的,而他们送“礼”的重点却不在于“贵”,而是存粹的以“贵”彰显虔诚。

2、结合“送礼”的起源,解析“贫穷别走亲,富贵别还乡”的背后含义

下面,我们来结合上述“礼”的起源,说说俗语“贫穷别走亲,富贵别还乡”的含义。

首先,我们“送礼”总是送“好的”,这并不是我们后人自作主张转变成这样的,而是一开始,我们祖先面对未知的“大自然”,为了表现自己的绝对敬意,就会把相当珍贵的东西“送”给被神化的“自然”。

从向“神”送礼,演变到亲朋好友之间的送礼,初衷亦是延续我们祖先那种对神的尊敬与虔诚的情感。也就是说亲朋好友间送礼,其本质,送的是“敬意”与“真诚”,而我们拿出来的礼,带着近乎“自我牺牲”的意味,其实就暗示着对方对自己的重要性。

从送礼文化解俗语“贫穷别走亲,富贵别还乡”:要防人,也得修己

那么为何会出现俗语“贫穷别走亲,富贵别还乡”呢?因为我们的老祖宗明白,并不是每个人的修养,都能理解“礼”背后的真正含义的。

有的人仅仅将“礼”与物质价值联系起来,把“送礼”变成了一种功利的、市侩的攀比。于此,“贫穷别走亲”,这其实是我们的老祖宗在告诫我们,不要从功利、市侩的角度出发去送礼,这样会有“打肿脸充胖子”的苦恼。而即便“家贫者”送出了自己在感情意义上最珍贵的东西,比如母亲留下的手帕,虽不值钱,但对自己意义重大,但如果受礼者是市侩之人,对礼物嗤之以鼻是小,伤人心是大。于此,祖宗的“贫穷别走亲”,除了有修身之意,还有自我保护之意。

从送礼文化解俗语“贫穷别走亲,富贵别还乡”:要防人,也得修己

那么为何“富贵别还乡”呢?同理,富贵者还乡,一方面是容易受人觊觎,容易出现被亲朋“谋财”的悲剧;二来,自己难以在“恭维声”中自我把持,且不说会损了钱财,连自己内在、外在的清净,稍有不慎,也会被毁。各位可以体悟一下,是不是这个道理。

3、俗语智慧:以礼待人,一得懂防人,二得懂修己

下面,我们简单做一个总结,从大陆“送礼文化”解读俗语“贫穷别走亲,富贵别还乡”,我们可以明白,“送礼”送的本是一个“诚”字,而在大陆文明早期、在那个“纯粹“的时代,“贵重”的"生存资料",就是我们祖先可以拿出来的最大“诚意”了。所以“送礼文化”,从一开始,“礼”就是“贵重之物”,而“送礼”中有“自我牺牲”以表“诚意”的内在逻辑。

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的“送礼“对象从最初被神化的自然,到如今的亲朋好友,于此,一方面,为了自我保护,避免“打肿脸充胖子”的举动出现,我们的祖先留下了“贫穷别走亲”的叮嘱;另一方面,为了避免人在恭维环境中受到影响、或者被亲朋谋财,于此也留下了“富贵别还乡”的忠告。由此不得不说一句,我们的祖宗,确实高明。各位可以体会一下。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从送礼文化解俗语“贫穷别走亲,富贵别还乡”:要防人,也得修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