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惠尔智能CEO常宇飞:做商用无人小车中的特斯拉

日前,惠尔智能CEO常宇飞接受了《汽车观察》的专访,就无人车在“最后一公里”配送市场的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惠尔智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文章来源:《汽车观察》

惠尔智能CEO常宇飞:做商用无人小车中的特斯拉

随着网购、外卖等消费方式的兴起,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顺丰、闪送、达达等物流和同城配送公司均站上了时代的风口,这一变化促使大陆无人配送行业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无人配送产业链的参与主体也在日益丰富和壮大。

有研究数据表明,无人配送总体市场规模至少在3040亿-5090亿元之间,其中,室外配送无人车市场空间约占1740亿-2610亿元。作为自动驾驶领域的初创公司,惠尔智能便是瞄准“最后一公里”配送市场的玩家之一。

惠尔智能CEO常宇飞:做商用无人小车中的特斯拉

“相比Robotaxi,我们以非乘用公路级无人小车为切入口,不仅可以更快落地,同时也更容易实现商业化。”惠尔智能CEO常宇飞在接受《汽车观察》采访时表示。

聚焦“最后一公里”

惠尔智能并非从一开始就做载货无人车,而是在Robotaxi领域拥有三年的经验积累。在技术方面,惠尔智能将性能要求更高的Robotaxi技术应用到无人物流配送车上,形成了一种降维优势。

“我们不把这个小车定义为低速车辆,而是将其定义为公路级别的无人车,这让我们的产品具备在开放道路上运行的能力,能够适用于更加丰富的载货场景。”常宇飞介绍。

由于要满足在开放环境中作业的需求,惠尔智能无人车上配置了激光雷达,能克服天气、湿度、光照等问题,保证其安全、高效的服务。目前,惠尔智能的无人车已经逐步开始在景区的无人售卖、无人配送、安防巡逻等领域落地运营。

“可以看到,我们的使用场景并不是自己在办公室里想象出来的,而是客户提出来的,我们做相应的适配就能满足需求,这让我们的产品落地有了很好的市场基础。”常宇飞表示。

惠尔智能CEO常宇飞:做商用无人小车中的特斯拉

在常宇飞看来,无人驾驶主要有三大类应用场景,以载人为主的Robotaxi,高速主干道上的无人载货卡车以及“最后一公里”的无人配送,每一类场景都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足以支撑起百亿级的企业。相比而言,Robotaxi的蛋糕最大,但更容易落地的却是后面两种场景。

“相比Robotaxi,无人商用小车没有载人需求,更容易满足舒适性和安全性的技术要求,在法规政策层面也更容易实现商业落地。我们做了很长时间的Robotaxi方案,但其距离商业化和实现盈利的周期远比人们想象的要久。我们意识到,要想生存就必须找到一个更合适的场景来让技术落地,所以选择率先从无人商用小车的市场切入,然后逐步向Robotaxi的终极目标迈进。”常宇飞介绍。

惠尔智能CEO常宇飞:做商用无人小车中的特斯拉

掌握“炒菜”的方法

虽然手握无人商用小车的核心技术,但惠尔智能并不打算自己亲自下场干活,而是选择扮演运营企业技术提供商的角色。对此,常宇飞解释称:“因为无论是外卖还是快递或其他行业,其实客户在这些场景运营上要更有经验得多,我们只是帮助他们打造出一个能满足其需求的一个无人车。”

常宇飞坦言,在最初阶段,无人车对客户而言是一个新事物,他们也愿意花钱去尝试,对成本的敏感度并没有那么高,但真正到了大批量落地的时刻,就不得不考虑成本的问题,无人车只有做到比人工更具经济性才有前景。在这样一款载货无人小车身上,包括激光雷达、计算平台等在内的自动化套件占到了整车成本的三分之二以上,唯有降低这一部分的成本才能对客户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在成本控制上,惠尔智能通过与Ouster激光雷达等公司合作,在核心零部件上拿到更具优势的价格。同时,其通过运营过程中积累的数据来反哺这些公司。合作纽带形成之后,惠尔智能不仅能在硬件成本上比竞争对手更占优势,在性能上也得以形成正向迭代,与合作伙伴一起进步。“得益于这方面的举措,我们无人小车的毛利率能达到50%以上,不仅领先竞争对手,也远超投资人的想象。”常宇飞称。

惠尔智能CEO常宇飞:做商用无人小车中的特斯拉

随着美团、京东、顺丰这些巨无霸企业不断介入无人配送领域,不少人担心会出现赢者通吃的局面,但常宇飞并不这么认为:“在具体的细分领域,我们在产品设计和技术方向的把握上要比他们更精准,大公司很难为小事情去花费过多精力,他们瞄准的是更大的市场。蛋糕虽然放在这里,但并不是所有公司都愿意来切你这一块。”

如今,惠尔智能已经通过三年的积累掌握了自动驾驶完整的开发链条:从多传感器前融合到融合定位,高精地图绘制以及车辆底盘控制的全栈开发能力。常宇飞的最终目标是将惠尔智能打造成为无人商用小车中的特斯拉,掌握从核心硬件到软件的全栈技术。

惠尔智能CEO常宇飞:做商用无人小车中的特斯拉

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在无人驾驶漫长的探索之路上,必须不断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

“可能会有人提出疑问,我们的芯片是采购的,我们的激光雷达是采购的,什么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呢?A家的芯片,B家的雷达,C家的组合导航,D家的电池包,如何把这些东西融合到一块儿,炒出一锅好菜,这个炒菜的方法本身就是核心竞争力。”常宇飞展望道,“接下来,我们一方面要让硬件更加固化,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软件,提升产品性能,通过双管齐下来赢得市场的认可。”

编辑/砥砺前行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