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易学在资本市场中应用探索日志第三稿(第二十一期)(结束篇)

易学在资本市场中应用探索日志第三稿(第二十一期)(结束篇)

2021年10月15日

爻变解卦与卦变解卦是两种不同的解卦方式

传统的占卜取象规定,四象中老阳、老阴变,少阴、少阳不变。变的意思是,老阳——称为“阳老”,老阴——称为“阴老”,老阳变少阴,老阴变少阳,爻变是易学阴阳学的基础。

占卜取象,六爻卦被称为大象,其中的六条爻被称为小象;每个小象有四种可能,依照上述的爻变理论,大象中会出现,每个小象都不变,一个小象变,多个小象变的情形。

我认为无论小象变与不变,一个变或者多个变,其最终是作用于大象变,站在结构的视域里,我们应该是主要关注大象变。大象变了整个大象的时空状态就变了。

这儿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看待爻变这个现象呢?

我以前曾举过一个房子的例子,由于事故导致房子坍塌了,站在社会学的视域里,要追究建房者的责任,这是没有错的,只有追究了建房者的责任,才会形成一个良好有序的建房观;

站在结构学的视域里,去研究这个房子的结构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坍塌下来的,原结构哪个地方是脆弱的,这可以提高以后建房的技术。

观察一件事物的演变通常与目的有关,易经占卜是问一件事物的吉凶悔吝的,吉凶悔吝是站在“利己”的价值观视域里,“利己”还是“利他”不做道德评判。

我们不去研究一件事物的结构是以何种顺序演化的,这可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结果,也可能是社会事件中沉默的证据所为,它为什么变?或许我们真的不知道,但它变成了什么样子,这个样子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什么,我们会知道一二,如一块废钢变成了一把钢刀,钢刀会做什么我们是略知一二的。

大象中的爻变导致大象的形态发生了改变,我感觉到这是观察爻变的根本,我感觉到没有必要沉入到爻变中去分析了。那么,六十四卦中的爻辞还起什么作用呢?

我想其作用可能还是用来研究本卦的作用,毕竟是因为这些爻变才导致了卦变,我想从这个理解框架出发才能够较系统地去解一个卦。

卦象中多爻变,就是说有多个变化在卦象中产生了,那么这些变化有没有前后顺序,或者说时空顺序呢?就占卜取象的过程来说,是有先后顺序的。既然有先后顺序,那么哪一个爻变最重要呢?

在实际的筹策推演中,每一条爻的产生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单独的循环过程。六个单独的循环过程,形成了六条爻,哪一个循环过程重要呢?

其初难知,二多誉,三多惧,四多忧,五多功,六多悔。结构形成后,我们认为五位最重要,是不是五位最重要呢?

或者说换一个思路,用所问的事物来拟象,结合拟象的情景来判断哪一爻比较重要呢?我想这可能是一个活的方法。

我们结合事物的本卦与之卦来拟象,我们以所拟之象来分析判断爻变的哪一根对于个体来说显得比较重要。

如果没有变爻,个体又在哪里呢?个体就是卦象,存在不存在这个可能?个体就是宇宙,宇宙就是个体,是奇点,是没有开始演化之前的卦象,那就是卦辞了。

用爻变理论借助易经文本解卦;

用卦变理论借助八卦拟象解卦,这是两种不同的解卦方式,谁优谁劣呢?

王东岳先生说“越复杂的事物,代偿度越高,存在度越低”,就是越复杂的东西越狭隘,越具体,用处越小;也可以把其说为越专业,如游标卡尺与普通钢卷尺相比,显然后者要有用的多,在确定事物的长度时,起得作用要大得多。

六爻卦解决不了的问题,进入到八经卦视域或许能够解决;

八经卦不能解决的问题,上升到四象层面或许就有了思路;

而四象就有点具象了,真正解读事物的道场是太极图。

太极图由阴、阳两条鱼组成。

太极图与四象对接传统上有多种方法,我所信奉的方法是,阳鱼身为老阳,鱼眼为少阴;阴鱼身为老阴,鱼眼为少阳;这种划分四象的方法一下子就把太极图提高到了哲学观的最高层面,即把太极图提升到解读世界观或者说物质观的层面,而不是世俗的僵化、孤立、割裂的形而上学状态。

把太极图视为三维时空,阴阳鱼在时空中随机的相互追逐,这就直接导出了世界是不确定性的哲学观,这个哲学观就与西方的波普尔先生、康德等归为一脉了。

爻变理论借助易经文本,是最为传统的学者们的解卦方式,北宋的朱熹曾对此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界定,无变爻看卦辞,一爻变看本爻爻辞,两爻变看上方的第二根爻辞,三爻变,四爻变,还有六爻全变。这是借助爻变,依据易经文本解卦。

卦变理论借助八卦拟象解卦,这也是传统的解卦方式,《易经.说卦传》是拟象解卦辞典。

借助八经卦所象征或者说拟象得来的事物的性质,然后用常识或者说一种逻辑推理,解读拟象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解卦,这显然是又上升了一个层面,给解卦带来更广阔的想象或者说拟象空间。

这是一种更高一级的视域更加开阔的解卦方式,这种解卦体系里才真正有具有形象思维或者说直觉思维的高人出现,才或许能够真正的去接近事物的本象,先秦经典中遗留下来的经典占卜案例大多是这种解卦方式。

先秦时期的占卜案例,大都是以象解卦,后来读大数学家曼德尔布罗特的分布分形理论,感觉这个理论也有类似“以象解读事物”的思维导向,这与先秦时期占卜后以象解卦的思维有相似之处。

借助占卜获得事物的卦象,然后借助象描述当前的结构,借助卦象中变爻所导出的新卦象来模拟未来的事物结构,这未尝不是一套解读当下与预测未来的一种好方法。只不过用占卜模拟当下与未来,充满了主观选择与判断,这应该说是一套艺术方法而不是科学技术方法。

模拟当下与未来与一个人的价值观、方法论、阅历、灵感、感应能力等有关,解卦有时靠的是直觉。借助占卜所得卦象解读当下、预测未来,绝不能是传统式的那种附会的铁嘴直断,而是建立在世界不可知性的世界观,与以象解读世界的方法论上的。

曼先生提出世界物质分布状态的自相似性;我们通过占卜、拟象、解象、重构事物与解构事物,解读出最接近事物当下的真相,与演化到未来的可能。

曼德尔布罗特先生的分形分布理论从事物的自相似角度解读事物的演化、发展、自相似与迭代,图形是分形分布理论的基础,而易经占筮是具象,是把事物转化为象或者说图形的具象思维方式。

曼先生的分形分布的自相似与迭代理论,适用于现实中的一些有形状的事物,如海岸线、树叶等,对于那些只有抽象概念的事物怎样分形分布或者说图形化处理呢?

在地球上存在着无数可能的条件组合的情形下,人类无法通过研究过去预知明天的走向。用在资本市场上,过去K线的形成可能是基于一系列的偶发事件,这些偶发事件在未来未必以同样的方式重现,研究过去的K线走势无法预测未来。

有没有其它具象或者说图形化的方式去预测未来呢?

用占筮的方法,占筮的目的是预测。该怎样解读占筮所得卦象与标的物之间的关系呢?

我认为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包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做事的规则、操盘策略,六十四卦描述了六十四种阴阳组合的所传递出来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所蕴含的哲理都足能启发对资本市场标的物未来走势的判断,都对制定正确的策略有激发作用,都足能指导操盘。

这就像做同样一件事,换六十四种有责任心的人来做,尽管思路与方法不同,但大多数人都能做好它,只不过有快的,有慢的,有不快不慢的,有稍快稍慢的,有忽然慢又忽然快的,有开始快后来慢的。

占筮标的物未来的走势得出了卦象,结合个人的现状、性格、思维方式、对标的物的认知程度、判断事物的价值观与方法论等,从卦象与自我结合的视域中,找到自己最可能接近事物真相的途径,去操作好这只标的物。万物皆为相,心中有本原。

占筮得到卦象是初步的,基于个体认知、标的物的现状等基础上对卦象解读,并制定出操盘策略则是更深一步的。

每个卦象都是深刻的,都具有开阔视域与激发灵感的作用,易经就是这样一种高超的学问。当然这也涉及到信则灵、不信则不灵的信仰问题,或许有些时候信念与意志真能改变事物的走势,最起码在微观层面上,在精神能量层面上能够达成。

这儿就再回到曼德尔布罗特先生的分形分布理论,其与占筮有多少相同与不同之处呢?

曼先生谈的是观察事物未来演化的一种非线性的方式;而占筮也同样是这样的一种方式,把所问的事物映射到一个或一组卦象,借助卦象来探究事物现在与未来的心灵图形或者称为抽象图形,然后推演或者说预测事物未来的变化。

这儿的卦象只是一个介质,而曼先生的分形分布的图形则是终端,但最终都是归入到心灵图形或抽象图形中去探索事物未来的变化。

事物的未来是不确定的,不可预测的,分形分布也好,占筮也好,都不可能很好的预测未来,但其不失为两套预测未来的方法,理论上讲未来是不确定的,不可预测的,但人类的几乎所有活动都是建立在对未来的预测基础上的。

认同世界的未来不确定与不可预测,并不妨碍我们探寻预测未来的方法与路径,也不妨碍我们预测未来,预测未来就是人类大脑的机制。

我们说未来是不确定的,不可预测的,是一种价值观与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对未来的预测不要固执己见,要留有余地,要依据未来的真实图景进行调整。人类总是从今天走向明天,人类总是在计划与预测未来的事物而生活的。

《易经.系辞传》中的拟象

涣卦与交通

《易经.系辞传下》:“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刳木为舟”,把一根大木头掏空;“剡木为楫”,把一根小木头削扁;“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以济,解决,解决交通问题;“致远以利天下”,能行走到远方,有利于天下苍生。

涣卦,上风下水,上巽下坎。

古人的八卦物象象征视域里,巽为风、为木、为系统组合;坎为水、为沟、为天堑;上风下水或者说上木下水,风行水上或者说木行水上,其组合之象显然是船在水上行的卦象了。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

噬嗑与交易

《易经.系辞传下》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噬嗑卦上火下雷,上离下震。

离为日、为火、为附着;震为雷、为动,有车之象。

日头高高挂着,下面车马川流不息,南来北往,运动不停,这描述得的显然是集市现象。

系辞传中说:“日中为市”,古人步行,五更出发到集市也要日中,即中午才能走到集镇。日头偏西就要赶紧往回赶,夜间行走对古人是极不安全的,不仅有劫匪,还有虎狼豺豹等吃人的大型动物。

集市的功能是“致天下之民”,为天下之民服务,聚天下之货,是一个交易平台;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火雷噬嗑,日中为市,古代没有鉴别真伪的科学技术,判断物品真假或者质量高低,全靠眼力,正中午时分,一天的光线最好,而且阳光下交易,卖与买的心态也会更加端正一些。

古代官衙要画上一轮太阳,官员也被称为晴天大老爷,想必也与噬嗑卦有关,噬嗑卦在易经文本象辞中:噬嗑,利用狱。在晴天白日下利于审理案子。

政策不断调整就如同养蛊

山下有风,前期的政策如风一样不断调整,在市场与计划之间徘徊,不能一以贯之,如同《易经.蛊卦》之养蛊。

市场中一些经济体作为试错成本死掉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一旦市场中出现了不会死的企业,这就是市场的毒瘤。

2021年10月22日

一切操盘技术体系都是假说,只要存在着加仓才能赚钱的前提条件,只要时间足够长,任何人都存在着爆仓的可能。

在资本市场中赢利不能够在资本市场自身求答案,而是应该到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通用的不输与赢的规则中求答案。

不输与赢的规则第一条是保持冗余。

赢利所探索的应是一套不死的法则,而不是赚钱的法则;如何能够稍大规模的操盘并且不死,是在资本市场生存发展的关键。

做资本市场,就像进入到丛林中摸黑打怪兽,有些挑战是不知不觉间来临,你不知道对手在哪里,往往是等打了以后,回头望去才知道又举行了一场战争。很多时候事情都是突发的,在人们措手不及的情形下出现的,打还是不打,以怎样的规模打,打多久,怎样打,怎样撤退,事先都是不知道的。

有时已经攻入了宝库尚浑然不知;有些时候战争刚刚开始,你以为结束了;有时候战争已经结束,你却认为刚刚开始,还兀不知风险的调集部队进入。这就是一场大型脑力劳动与心态比拼的竞赛,这真的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够参与的领域。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说华尔街那些掌握数千亿美元的操盘手平时清心寡欲,素食布衣,几乎很少与外界沟通操盘事宜了,因为那是需要心平气和,心态稳定下的大型脑力演绎的活动。

市场或者说自己的策略就装在大脑,平心静气,闭目养神,或者说在写作思考中在大脑中进行了缜密的演算与布局,就如有人说拿破仑的战争指挥艺术,战场上每一门炮摆放的位置他都思考在内,他的大脑就是一个战争演算的大型计算机。

第三稿按语结束篇:

“易学在资本市场中应用探索日志第三稿”的整理与写作到此篇结束,第三稿的整理与写作一共有二十一期,大概有十五六万字的样子。从原始日志——第一稿——第二稿——第三稿,字数逐级减少,纲要逐渐显现出来了。

接下来我开始第四稿的整理与写作,第四稿的名字不叫“易学在资本市场中应用探索日志”,而改为“易学资本市场应用探索笔记”,以笔记体的体裁呈现,去掉日志体,日志体中的年月日在第一稿、第二稿、第三稿中是有用的,再往下走就起限制作用了。

第四稿或者说“易学资本市场应用探索笔记”的目的是系统地整理出第五稿的提纲,第五稿我拟用“路径、碎片与图景”的名称,当然,这只是想法,具体要到第四稿的“易学资本市场应用探索笔记”整理与写作结束后再说,其最终的目标是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写出书来。

此按(2022年3月21日)

继续阅读